
五年级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并积累“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前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出几条吗?
学生交流。
师也出示几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学生读一读。
2、出示课题:31读书再读书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师:那就让我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吧。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
思考:
读书有什么好处?哪几节写到了?
生交流。
3、指名读5——10小节。
出示:
那么多人喜欢读书,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准备,交流。
4、穿插阅读新体验3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理解:
(1)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既然说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这里的“偷”字可理解“学”,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可理解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2)不读书的人,只有一个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丰富的人生”就是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6、指导朗读5——10小节。
7、师:读书的好处真是多多,读书为作者带来了什么好处?
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出示练习:
读书给作者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生自由准备,交流。
8、穿插说写双通道
读书带给你什么好处?用总起分述的方法说一说,课后写下来。
生自由准备,交流。
8、师;读书带给作者那么多好处的同时,作者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呢?
出示练习:
作者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庆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名交流。
9、师:作者除了在文中写到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并列举了五种读书的好处之外,还写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默读1——3小节。
思考:阅读新体验1
说说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讲一个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它与读书有什么关系?
(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出课文,形象地把读书比喻成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益处比作宝石,便于读者了解读书的益处。)
10、师: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作者由衷地号召我们小读者——
生读第11小节的有关语句。
三、延伸:
1、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文章。
1、开展“以书为友,走近名家”的读书活动。
教学板书:
31读书再读书
故事引入(比喻)
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
五种读书的好处
号召多读书。
教学:文章以真挚诚恳地语言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号召广大青少年要热爱读书,应该说对,提高学生对书籍的热爱有很大的作用。文章从作者的亲身经历谈起,很有说服力,而且非常深入地谈到读书的各种作用,我觉得非常实用,学生也学得很投入。最后的读读写写,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表达都很真实,说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年级语文教案2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又想去哪些地方? (板书:黄山)
2、你对黄山了解多少?谈你的感受?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的松树。(板书:奇松)
3、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略)
2、指名朗读课文,即时评价。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 ……此处隐藏7908个字……们……到生活里去”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短短的一句话里竟然用到了三个“喊”字,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队员们出发前急切的心情)
指导朗读。
(2)、“都准备好了吗?没有忘记带昆虫网吗?没有忘记带标本箱吗?没有忘记带笔记本吗?”)
生读句子,谈体会;
师:总觉得这句话有些罗嗦?既然问“准备好了吗?”为什么还要问后面那一连串问题呢?(引导学生发现:前一句与后面三个问句构成了总分关系,这样些更能体现出少年旅行队的兴奋与急切的心情)
能试着把你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谁能试着说一组总分关系的问句(指导句子练习)
五年级语文教案14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文章写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政府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学情分析
我们学校电教设备不够齐全,但班里个别学生的家中都有微机,学生在家能上网。学生已初步具备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提问题、探究阅读、合作学习的能力。对没有电脑的同学可以查阅有关的书籍,在课前,学生已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了有关资料。对本课的内容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合适。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从发明家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发明家?他们都发明了哪些事物?(学生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发明家的各项发明。)
2.过渡:有一个人发明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知道的发明家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呢?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读文后质疑。(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3.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机械 捍卫 缝纫等词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8世纪以前,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一种枪,人们称之为毛瑟枪,它是当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枪械,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可是“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他究竟发明了什么呢?
重点突破:从文章的重点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你知道惠特尼发明了什么吗?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
1.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1)画句子,读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
(3)指名读句子,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学生自己总结)谁能运用分号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运用分号)
(4)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3.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4.教师小结“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5.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惠特尼的发明和其他发明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导致他与众不同的成功发明是哪些因素?(学生自己总结:认真观察、钻研、不怕挫折等等)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总结全文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五、作业
拓展阅读:自由朗读《“看”的学问》。
板书设计
他发明了什么
惠特尼 莱特兄弟 贝尔……
科学的方法 有形的物品
五年级语文教案15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动脑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学前准备:
搜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读书时遇到的`,也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课文中说,童年是在一串串问号中长大的,我们也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师:我们可以提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提读书时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要求:在提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声音要洪亮。
二、开始活动。
1、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解答问题。
2、向全班学生提出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3、在提问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发言,即使纠正语病和错误读音。
三、课后延伸。
让学生观察生活,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找资料。
2、去图书馆。
3、问老师。
4、问家长。
5、上网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