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时间:2023-04-03 23:37:36 收藏本文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母亲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母亲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本文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 和睦( ) 衙( )门 妯娌(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

  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文章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这些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加以简单的分析。

七、作业。

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共同探讨课后练习三,完成表格,了解课文内容,熟悉母亲经历的事情,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答案见教师参考用书。 提问: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条线索,标明事件的时间并按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三、全班有感情地齐读14——15段,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抒写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明确:一是“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仔细朗读这两个段落,谈谈你对这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四、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两个段落,思考问题:作为全文的结尾,16段表达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有三层意思:一是悼念母亲的离去,二是对母亲的高度评价,三是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五、小结本文的布局特点。

1、以时间为顺序,点面结合,既照顾全局,又突出重点。

2、围绕中心选材恰当。

3、详略得当。

4、前后照应,过度和衔接自然。

六、小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朴实,但是更难得的是它朴实中的真情实感。(教师应结合文中句子详细讲解句子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和四,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5、回忆我的母亲

情 爱母亲 交融、升华 尽忠于民族和人民

爱党、爱人民 尽忠于中国共产党

我的母亲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一篇传记,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 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2、过程与方法: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 4、5课时)

五、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查找有关胡适的资料,阅读《胡适自传》、《先母行述》,拓展视野。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思 ……此处隐藏22205个字……生表达的意思相近即可)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追念的感激吗?

出示文章第八段删减内容:“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明确:推母爱以爱我民族与人群

五、美文赋诗,余音袅袅

(将文章改写成一首散文诗,配乐朗诵,结束教学)

我的母亲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1、学生注音。

2、学生查词典注释。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我的母亲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胡适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

(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章,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好象与课文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以外,还花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3、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管束我很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是“严父”?

(3)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忍的地步,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的侮辱。

通过以上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的品行: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严格要求,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话伤人感情。

五、拓展延伸:

1、从你的阅读积累或生活积累中将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

2、母亲节快到了,你讲给母亲送一件怎样的礼物呢?为什么?

3、代表胡适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母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小班西瓜教案 下一篇:凉拌豆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