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时间:2023-04-03 23:33:47 收藏本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0+40+50+40=180(米) (1)45+45+45+45=180(米)

(2)50+50+40+40=180(米)

(3)50×2=100(米),40×2=80(米), (2)45×4=180(米)

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此处隐藏8673个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10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讨论:(出示图片)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

书81页练一练5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