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时间:2023-04-03 23:33:15 收藏本文
《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朗月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朗月行》教案1

教学目标:

1.指导同学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内容分析: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原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诗人以比喻的形式把月亮的形和美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感悟、背诵课文以和从朗读、感悟中感受到月亮地美妙和神奇。

同学分析:

同学对生字的掌握经过一个多学期已经归纳了一定的方法,大局部同学课前已经运用拼音读好了古诗。但对古诗描绘的情境可能感悟不深。

设计理念:

充沛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同学自主、合作地探究、感悟古诗。遵循学习规律,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

教学准备:生字卡、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写的《小小的船》,还记得吗?

2.同学背诵《小小的船》

3.叶圣陶看到弯弯的月亮想象成了小小的船,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到了圆圆的月亮他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这不只巩固了旧知,而且大大地调动同学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

过渡:老师读的怎样?想和老师竞赛吗?要想逾越老师不难,只要你认识这些朋友,你就胜利了一半。(出示生字:朗、识、玉、盘)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给同学带来第一次对课文韵律美的熏陶,又激起同学与教师赛读的自信心,并让同学明确学习生字的目的。)

2.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自同学字。

(2)检查、巩固生字。(采取小组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认读生字。)

(3)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和自身喜欢的方式记住你的生字朋友。

3.初读古诗。(要求:准确、通顺。)

(1)初读古诗,随文识记字。(把生字新朋友送回家,试读古诗,边读边动笔划出生字。)

(2)再读古诗,互评自查,力求准确、通顺。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的机会,让同学自主识字,合作识字,随文识字,达到巩固知识,体验知识过程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图文结合,感悟、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

1.学习第一句诗。

(1)观察、想象、描述图画。(电脑出示: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同学说图。

(2)图文理解第一句诗。

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小李白把月亮叫作了什么?请同学们动笔划一划古诗中哪两行诗是描写这幅图的。

师:为什么小李白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

(3)图文对照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多媒体慢慢出现圆圆的月亮中倒影着亭台楼阁,在蓝色的云中飘动。)

过渡:圆圆的月亮像一个玉石的盘子,可好像不像盘子,瞧,月亮更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中划出描述这幅图的诗句。

(1)同学观察图画。

(2)同学划出古诗中的第二句。

(3)同学结合图画进行读第二句古诗。

(4)学了这句古诗,你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形象、直观的表象是同学理解古诗的桥梁,此环节把CAI课件当作同学学习的辅助工具,既引起同学对古诗理解的兴趣,又能把图文结合起来,只要同学能通过看图,划出与之对应的诗句就能说明同学已经掌握了古诗的意思,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来增加同学的学习负担。)

3.整体感悟,指导朗读。

师: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做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蓝蓝的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读好。(结合图画)

(1)同学根据课件读古诗。

(2)教师范读。(要求注意听老师读,划出停顿和重音。)

(3)同学练读。

(4)赛读。(依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同学自评、互评。)

(5)学了这首古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将不再是“小和尚念经”。而是根据语言和意像的联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走进课文,感悟成诵。

1.同学想象读古诗。

师:同学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读得越投入,眼前的景物就会更清楚。

2.同学指画读古诗。

师: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3.配乐诵读。

4.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培养同学读书的习惯和方法。通过想象读、图文结合读、配乐读让同学在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写字

1.认读“会写”生字。

2.出示田字格生字。

3.指导观察占格位置。

4.范写、讲解、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把字写好必需要从每一节课、每一个字做起。坚持训练让同学观察、分析、联系的`写字习惯。)

板书设计: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入/青云端。

教学反思:

一、本公开课教案的实施中,我通过多媒体再现古诗情境,引起同学对古诗的兴趣,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同学不由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同学对多媒体的演示的反映就是对古诗情境美的感悟。我顺其思维,引导学院生划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使同学与古诗发生了共鸣。因此解脱了逐字解释,死记硬背古诗的教法。

二、古诗教学应以美的韵律来优化和规范语言实践行为,使同学置身于愉悦的、自主的、发明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让同学“乐学、善学、博学、美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在处置阅读与感悟上,从易到难:先读准字音,读通、读 ……此处隐藏3950个字……小礼物送给大家。小朋友想要吗?那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请小朋友猜一则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枝头。白天看不见,晚上才出来。’”

生:“月亮”

2 、当小朋友猜出月亮时,教师及时表扬小朋友的聪明并且出示月亮贴纸,请小朋友吹一阵风把月亮公公送回天空。利用月亮公公的话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朗月行》。

二、讲授新课

1、揭题,教师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古诗《古朗月行》。

2、教师首先范读古诗《古朗月行》。

师:“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认真最仔细”。

3、读完之后小朋友有了疑问,老师读的是什么意思呢?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诗词的大意。

师:“小朋友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来告诉小朋友,从前有位诗人,名字叫李白,他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就把它比作白色的盘子,他又觉得月亮像挂在天空的镜子,月亮上的仙人垂着两只脚,很高兴很悠闲。月亮上还长有桂花树,很是茂盛。旁边有一只小白兔天天在捣药,那李白就想,小白兔把药给谁吃了呢?”

4、 教师带领幼儿拍手读古诗。第一遍逐字逐句的读,读的时候要求小朋友读准字音。第二遍的时候要求小朋友声音洪亮,有朝气。第三遍要求小朋友的声音好听。奖励给表现好的小朋友一颗小星星。

5、 请小朋友观察黑板上字的颜色。

师:“小朋友,看老师写这首诗用了几种颜色呢?”

生:“两种,红色和白色”

师:“小朋友真聪明,是两种颜色。红色的字宝宝呀,特别调皮,它们想跟小朋友做朋友呢。今天咱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例:

教师指着“古”字读:“古 古 古 古时的古”。小朋友跟老师读“古 古 古 古时的古”,采用相同的方法读出下面的几个字。提醒幼儿发音准确,声音洪亮。

师:“好了,小朋友都认识这些字宝宝了吧。”

6、 教师出示带有字宝宝的小花,用模仿动物的方法给每一朵小花找个好朋友。

例:

师:“刚才咱们说红色的字宝宝特别调皮,都想出去玩呢,哪个小朋友愿意带它们玩啊”

生:“我想带它玩。”

师:“那古宝宝想跟小青蛙玩,谁会学青蛙叫,古宝宝就跟谁做朋友。”

生:“呱 呱 呱”

教师把古宝宝送给最像小青蛙的小朋友。用相同的`方法把其它字宝宝送给小朋友。

7、 带领小朋友做一个手指游戏,活跃一下气氛。

师:“小朋友把字宝宝放在凳子上面,让它们自己尽情的玩吧。咱们也来做一个小游戏好不好?”

生:“好。”

8、 做完游戏后请小朋友把字宝宝送回家。

师:“字宝宝玩了一天都累了。天也很晚了,该把字宝宝送回家了,要不然它们的妈妈该着急了。”然后教师用手指着古字提问:“古宝宝在哪里呀,谁带它一起玩的呀,快把它送回家吧。” 有古宝宝的小朋友跑到黑板前把它贴在古字上面。用同样的方法把其它字宝宝一个个都送回了家。奖励表现棒的小朋友。鼓励他们都是勇敢的好孩子。

三 诗词唱舞

1、教师一边读古诗,一边做诗词动作示范和讲解。

例:

师:“小时不识月。小朋友双手握拳,放在下巴处,歪着小脑袋望着天空,然后双手在胸前摇晃。”(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其它诗句)

2、教师做第二遍时请小朋友模仿老师一块儿做动作。奖励给表现棒的小朋友一个笑脸。

3、教师播放诗词音乐,随诗词音乐做动作,让小朋友感受古诗音乐的音韵美。教师及时鼓励小朋友。师:“小朋友的动作真美啊。”

4、根据幼儿掌握的具体情况进行唱和舞的教学遍数。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们再来一遍,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最优美。”

5、总结。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古朗月行》这首古诗,小朋友们学的非常好,表演的也非常棒,回到家里以后把这首古诗表演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好不好?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成功之处

1 直观教学法2 师幼互动法3 启发提问法4 动作表演法

《古朗月行》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 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省略

教案点评:

古诗《古朗月行》是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月亮的美妙、神奇。教案中以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逐步理解诗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古朗月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