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技》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口技》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1、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及用法,积累文学知识。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二、能力训练
1、提高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条理清晰地复述三个场景。
三、德育学习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以及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1、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的描摹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
2、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字的音:
嗣(sì) 顷(qǐng) 倾(qīng) 呓(yì) 絮(xù)
叱(chì) 齁(hòu) 间(jiàn) 许许(hǔ) 曳(yè)
几(jī)
2、阅读课文,根据注解翻译全文。
二、导入
1、让学生听一段口技录音。
讨论:这段声音像什么?中间表现了什么情节?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刚才所听到的声音,有没有人能学一下。
学生发言,明白这是一段“口技”。
如有能力,可让学生表演一下,创造一下气氛
2、什么是口技: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在长期的生活中观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让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欣赏的。
3、作家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 1649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
三、正课
1、听读课文,注意节奏,语音、语气,领会作者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3、再次朗读课文。
4、小结:本堂课我们了解了口技这种民间艺术,并且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5、布置作业:
⑴ 思考: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的是哪几段?写了几个场景?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⑵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括号里: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 )
表示同时发生:( )
表示相继发生:( )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全文,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口技过程中的几个场景。
二、正课
1、提问:课文最能概括口技水平高超是哪个字?
讨论并归纳:“善”
2、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是哪几个段?写了几个场景?
讨论并归纳:是第二、三、四段,写了3个场景
3、请三位同学分别复述这三个场景。
4、分析三个场景。
提示:学生可以注意表现时间的词语
⑴ 第一个场景:夜深人静,一家人惊醒的场景。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
讨论并归纳:
遥闻 远→近
便有 外→内
梦中惊醒 既而 小→大
当是时 分→合
一时齐发
⑵ 第二个场景,一家人再次入睡的情景。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
再次入睡:未几 大→小
微闻 密→疏 以动衬静
⑶ 第三个场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写这段“声音”的?
讨论并归纳:
忽 小→大
俄而 响声齐作
火起群乱 中间 百千齐作
又夹 无所不有
5、这三个场景描写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还有其它方面的描写吗?如果有,请找出来!
讨论并归纳:有,写了听众的反应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意少舒,稍稍正坐,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这些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侧面描写,作用是烘托口技艺人技艺高超
7、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口技的“善”。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8、提问:在这三个场景中,作者除了描写口技者高超技艺和听众的反应外,作者有没有直接进行评论?
讨论并归纳:有,中在第二段中说“众妙毕备” ;
第四段中有“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
9、提问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两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的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10、总结:
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11、知识拓展:课外阅读《老残游记》选段《绝唱》,小说中有些精彩的音响描写,揣摩两文中有关语句。
12、布置作业:
再次听口技录音,现场写作,试写一段描摹音响的文字。
……此处隐藏26893个字……诵的工夫怎么样了。(播放幻灯片口技表演图片以及音乐背景)
师提出背诵段落,生集体背诵。
现在,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在第一课时诵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背诵,既检查效果,又调动思维,导入新课。)
二、听说赏写,四步教学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听、说、赏、写四个步骤,进一步体会《口技》描写场景的精彩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并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希望大家能从今天的学习中,学有所获。
(展示第二课时学习步骤听诵读、说场景、作欣赏、学写作)
(一)听诵读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口技》诵读表演,请大家用心观看,之后用一句话我觉得他表演的精彩,因为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用一句我觉得他表演的不精彩,因为来谈出自己的见解。
(播放视频《口技》诵读表演,从表演者绘声绘色的诵读中,初步体会口技之善。)
生作交流。师可从抑扬顿挫的诵读声调和绘声绘色的诵读表情等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其精彩,还要引导学生从精彩的诵读表演中,进入口技艺人精彩的摹拟场面,体会口技艺人表演之善。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读到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时,诵读表演者来了个精彩的抚尺一下的动作,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口技艺人用啪的一声醒木响的方式,把众宾客从如临火场的险境中唤醒,使宾客如梦初醒,惊叹妙绝!
(二)说场景
名家张帆的精彩的诵读表演,把我们带回到了口技表演的神奇境界之中。下面,让我们带着对口技表演的美好印象,走进课文场景,进一步体会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能,品味作者林嗣环高超的文字表达技巧。
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
(打出思考题
1.说说口技艺人的表演,先后摹拟出哪些场景?各场景中包含了哪些音响?这些音响又合成为怎样的效果?
2.你认为,口技艺人表演的高潮是哪一个场景?它好在哪里?)
为帮助同学们理解,老师列出了这样一个表格,请你根据声音的不同特点,来分别概括课文中间三个段落所描绘的场景。
生概括,师点击出表中场景内容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那么,相应的各段落场景中,都包含有哪些音响?作者对此又有何评论?众宾客又有何反应?这些,大家只要依据表格、对照课文不难找出相应的内容。(点击出各项内容)
现在,请大家根据表中的内容,展开想象,看看这些内容在你的脑海中形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些画面所构成的音响效果。
生交流,师对照张弛交替的起伏美、先后有序的流动美、以宾写主的映衬美、前后呼应的缜密美,加以引导。
其实,大家刚才的交流都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也才有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尽情品味、尽情描述的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全文的文眼或核心就是一个善字!点击出大大的`背景图善字。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口技艺人如此精湛的表演,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长期的观察与揣摩,靠的是无数次的勤学苦练,再加上精巧构思上展现的聪明智慧。这启发我们,艺术之美来源于生活,更得益于勤学苦练基础上的创新。
(根据口技艺人表演的场景与情节,紧扣善字,进行体会。)
(三)作欣赏
下面,请大家围绕一个善字,从内容、写法或语言等方面,对课文进行欣赏,并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善在,它写出了来说说自己学了本文之后的体验与收获。老师先把自己做的欣赏作为示例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师电击出示示例 这篇课文善在构思巧妙、描写精彩,它紧扣善字,写出了千奇百怪,惊险万状的表演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尽显善字的艺术魅力。
生多个角度进行交流,师边引导边从情节、描写、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板书
(四)学写作
课文《口技》给我们做出了绘声绘色描写场景的精彩范例,它在写法上,无论是善于抓住文眼作正面描写侧面映衬,还是首尾呼应,或者是凝练生动的语言应用等方面都给我们作出了示范。学习本文就是要学习它的这些写作技巧。
1.写作示例:
点击出有关云南爱因森学院学生用树叶子表演口技的情景图片及其下的欣赏文字请大家师生共同分析文中所运用的写法,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摹拟声响场景的写作技巧,看看它们与课文的写法是否有相似之处。
放映学写作的例文
下图是有关云南爱因森学院学生用树叶子表演口技的情景,请你尽情欣赏该照片及图下的欣赏文字,并结合课文所学的写作技巧,说说该段文字是如何表现口技表演内容的精彩与生动的。
师生共同分析相似之处在于都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的写法,都点明了道具之简单,都写出了作者之感受或直接评价。
2.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下面请大家借鉴所学的写作技巧,走进自然之家,去聆听自然之声,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摹写出生动形象的自然之景。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下面的声响兼图片,共包括八个场景,各场景可看作独立的片段,也可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还有,这些声响和画面,是老师经过精心的构思,从众多的声音材料库中剪辑组合录制而成,并配以相应的精彩画面合成的,比如,几声鸡叫、几声鸟鸣、几声雷雨发作、几声潺潺水响道具可谓简单,制来可谓不易,倾注了老师的很多心血!希望大家听的认真、看的仔细、写的精彩!
要求如下:(一)、边倾听、边观察,看看这些声响表现出怎样的场景;(二)、运用所学的描写声响场面的写作技巧,写出你最强烈、最美好的一段或几段场景,要力求有场景,力求描写生动,想象合理。
播放配图声响画面,播放两遍,第一遍用心感知,第二遍精心选择自己感受最强烈的画面和声响进行摹写。播放中,教师随时激情点拨,作引导描述
几分钟后,请学生就所写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做随时点评,鼓励精彩
三、课外写作,结束全课
看漫画,学写作
放映漫画《口技鸟啼表演》,要求学生根据漫画内容,加以合理想象,看图说话演绎成文。
教师作点拨如下:(一)、要抓住画面内容,图一表现口技鸟啼表演者站在麦克风前以口腔配合手的动作,摹拟鸟啼,神情如痴如醉;图二则表现几只鸟儿环绕在口技鸟啼表演者的上空,鸟儿纷至沓来,显然是表演者的逼真摹拟引来的,由此可见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演技。(二)、要紧扣漫画内容,展开合理而生动的想象,演绎成文,文体不限,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口技
林嗣环
情节:起伏张弛
善描写:正面侧面
结构:首尾呼应
语言:凝练生动
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