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是不是正在为策划一个主题班会而发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比较适用的法律条规。
2、能力目标:在了解相关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自己及旁人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小学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用具】
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走在繁华的大街上与人擦肩而过时;当你走在僻静的乡间小路留恋于周围的.美景时;当你与别人交往接待时;当你购物时;你是否想到"侵权"两个字,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吧。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法制教育进课堂》主题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讲解新课
1、法制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2、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3、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民法》 《产品质量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刑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制度
校园安全
不要在教室追逐玩耍,因为活动空间狭小、安全隐患多。
进出教室要有序、不要推挤。有序进出,顺利又迅速;推挤容易产生意外,出入也不顺畅。
案例分析:朝阳市某中学小学部五年级在二楼上课。地震开始时,有一名教师说是地震,学生就惊恐地冲出教室,沿楼梯拥挤奔逃。其中有两位男同学分别由二楼通道、窗口跳下。两人落地撞伤后,又被人流踩踏致重伤,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在走廊奔跑、追逐玩耍容易发生意外。
④上下楼梯时,尽量靠边行走、不要奔跑。
⑤体育课、室外活动时……正确使用运动器材、注意听从老师指挥,注意周围同学动向,不要进入其活动范围。
交通安全
《道路交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遵守公共交通秩序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安全和交通环境的改善,我们要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认识交通信号。
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乘车注意事项。
案例分析
意外事故的防范及处理
遭遇意外时,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盲目逃生,只有保持冷静的情绪,理智应对,才能有序撤离危机现场。
若在逃生的途中被推倒在地,失去平衡的话,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面向墙壁,双手紧扣置于颈后,这样手指、背部和双腿可能受伤,但保护了最脆弱的部位。
平时注意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2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
引言: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同学们都有十六七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它们有什么区别?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打架,携带自制刀具,偷窃,赌博,吸毒,旷课、夜不归宿,上营业性歌舞厅、网吧,吸烟、酗酒,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这些行为衍生下去就导致严重不良行为进而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
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分析:据调查,绝大多数犯罪行为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完成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擅自外出并夜不归宿,一旦发生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害。旷课是孩子走下坡路的信号
案例2: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cs后,就着了迷,他 ……此处隐藏4552个字……、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 案例法 情景剧表演
五、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7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2、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法律词典: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三、合作交流:
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自我预防--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8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
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会在不断进步,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呢?未成年中小学生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二、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知道多少?
(一)说出你所知道的法律法规的名称。(生根据课前掌握资料自由发言)
(二)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国家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评析一
张某、王某、宋某、史某、朱某系五名未成年人,通过在溜冰场溜冰认识,结为兄弟。后结识了在外"混"的程某,五名被告人便在外租房,在程的"暗示"下五人开始盗窃,后发展为抢劫。五人同吃同住,有钱同花,作案时一起出动,所得赃款平均分配。案发时,五人正策划购买 枪 支,并准备为五人组合起个帮号,而每次作案起主要作用的张某已经事实上成了五人中的"老大"。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先后作案十几起,案值2万余元。
1.出示课件(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案例中的五个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在哪些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警示?
2.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总结并出示课件(须引起重视的环节)须引起重视的环节:
(1)家庭教育
(2)结交不良青年
(3)租房脱离家庭监管
(4)贪图享乐
(5)拉帮结派
(6)走上犯罪道路
(二) (案例评析二) 张某(12岁)、展某(13岁)、李某(11岁)抢劫案,三人摹仿电影中的黑 社会人物,购买砍刀、胶带等作案工具,身穿黑色风衣,头带礼帽、墨镜,各持砍刀,强行闯入被害人的废品收购点,持刀抢劫现金后,将被害人捆绑并用胶带封嘴后逃走。
问:三人的犯罪成因?
2.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出示课件(评一评) 三人家庭条件并不贫困,三人之所以去抢劫,除了受到不良外界因素的影响外,放任自流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三个人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些孩子的意识中,自己想要的就必须得到,自己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听任自己的`欲望的支配对他们已习以为常,至于其行为后果如何,社会舆论如何评论,则统统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列。上述的三人抢劫团伙也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要么属于父母离异,在家受气,要么因为和父母不和,离家出走,相似的经历也让他们一拍即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合作探究
1.如何避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途径?(学生讨论)
2.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相关的案例?我们如何应对?(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出示课件(看法制教育一看1) 师:当发现未成年人打架斗殴
4.发现他人对己或别人实施不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学校或家长向公安机关报告。
5.出示课件(看一看3)
四、开放性评估题
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 内容:匪警、火警电话,维权热线、当地派出所、卫生院、消防队、学校、班主任等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
五、小结并布置课后思考题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经验和同学们分享?
六、小贴士
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
敏锐地识别,清醒地判断
2.理智地自制,灵活地自卫
3.依法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