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

时间:2023-04-03 23:25:27 收藏本文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下人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下人家》教案1

一、教材简析

《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19xx年移居美国,文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一个久居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文章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本组围绕“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这一专题展开,文章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瓜藤满架、鲜花开放、雨后春笋、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夏夜晚餐、纺织娘唱歌”的画面,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居住环境位于城区,估计学生不常接触乡村生活。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更了解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

三、教学目标

(一)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四)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指导书写“巢”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

三、从瓜架、鲜花、春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作者用对比、拟人和相关的景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走进一串画面

(一)师生交流,揭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点拨“装饰”的意思及“冠、率”的读音。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描写乡下人家的几个画面。

(五)出示中心句,直视乡下人家的特点。

设计意图:

1、城区的学生平时居住在繁嚣的闹市中,对乡村生活了解甚少。师生对家乡的话题进行交流,一方面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勾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进一步落实在第一课时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感悟一种情趣

(一)生自主学习1——2段,要求

1、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把它划下来;

2、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小组合作,交流见解。

(三)反馈汇报,相机指导。

1、“长藤绿叶”中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3)学生交流想象内容,教师通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刻你就在瓜架下,最想干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画面,想象与朗读结合,体会迷人之处。

(4)两个句了对比出示,教师紧扣“长长的,绿绿的”进一步体会叠词的表达作用。

(5)教师引出作者的背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眼中的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相机点拨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独特之处。

(6)回读“乡下人家,瓜藤满架就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初步体会乡下生活的情趣。

设计意图:

1、读想结合是让学生进入画面,体会情感的好方法,通过抓住叠词的感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景物的迷人,作者的喜欢之情跃然纸上。

2、文章把房屋旁的瓜架与高楼门前的旗杆、石狮子进行对比。从文字的表情达意上看,作者没有否定城市的建筑,只是久居城市,久别家乡,对乡村生活充满眷恋之情、偏爱之意。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我摒气了让学生对比看图,了解瓜架可爱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补充作者的背景,体会其眼中乡村的独特之处。

2、“朴素与华丽”中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师生合作读句子,相机让学生明白“依着时令”的意思。

(3)学生说说依着时令,在不同的季节还有哪些花会开放。相机体会“朴素”的含义。

(4)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花儿开放的情景,相机体会“华丽”的`含义与作者的表达方法。

(5)学生感情朗读句子,体会鲜花开放时的独特与迷人。

(6)回读“乡下人家,鲜花开放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中本环节的亮点。

1、通过师生合作读,让学生明白”依着时令”的意思。

2、让学生根据文本描写的画面想开去,相机理解“朴素”与“华丽”,正是由于特点相矛盾的两个词同时适用于乡下人家的鲜花中,更显得其独特、迷人之处。

3、“探”出来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教师紧扣“探”进行点拨,让学生在代入角色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把景特当人来写的情趣。

(2)学生想象小竹笋探出头来后看到的画面,并把它写下来,并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1、对于拟人的写作手法,在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在“我的发现”中再次强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拟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探”字就是乡下生活情趣的体现。教师通 ……此处隐藏24462个字……“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文中都写了的什么时候的乡下?写了哪些季节的美景?

3、再读中心段。这段放在文章的最后,起到什么作用?

4.乡下人家在作家眼中仅仅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吗?引出田园风景画。

出示句子: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学习理解词语:和谐。

对比朗读这两个句子,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凡是很美的事物,作家都会比作图画、风景。像这样的写法,你以前读到过么?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独特迷人的景色?

你能照样子说说吗?小小的房屋 青、红的瓜。

打出词组:觅食的的鸡鸭 耸着尾巴的雄鸡 捣衣的妇女 归巢的鸟儿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月明人静的夜里

朗读词组,指名认读生字、生词。

生字延伸: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结出 场地扎到水下。

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读读,把这个画面读成一个小标题: 图,然后到小组里说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新词。

4、作业本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研读课文,深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的标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瓜藤攀檐图

△句子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3)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美在颜色,把农家小屋打扮的特别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好像一道风景。

填空形式对比体会颜色之美:( )瓜,( )藤和叶,构成了一道( )装饰。

(4)指导朗读,评议。

△句子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雨后春笋图

方法:先练后教。先完成作业本第5题。比较词语,理解词语——时令,说说喜欢的理由。

△句子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冲土里探出头来。

重点理解“探”字。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区别比较钻、冒、长、探。

★★鸡鸭觅食图

△句子1: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这是农家常见的场景。但是作者很有本事,却写得特别生动有趣,是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这种情趣?

(2)小结: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院落晚餐图

说说喜欢的理由。美美地引读,美美地背诵。

★★月夜睡梦图

指名读,我读一次,对比,删除了: 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换掉最后一句: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早早地入睡。

4.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回顾全文,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独特、迷人的风景的?讨论交流

4、小结:课文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5、想象一下,在冬天的雪后,这儿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此时的院落是怎样的?此时屋后的小河是怎样的?

6、全班交流。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戴望舒写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还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乡下人家》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