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

时间:2023-04-03 23:25:23 收藏本文
小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

小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科学教案1

《不同形状的拼图形》

教学目的:

1、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分辨出三种不同的图形。

2、学习句型“这是由**和**拼成的”。

3、体会操作图形组合的乐趣,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铺成小路。

2、每人一份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3、猫头鹰头饰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老师扮演猫头鹰爷爷: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猫头鹰爷爷,今天我要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邀请小朋友们去看画展!

2、去画展的`路上

1)老师:这条路真有趣,它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啊?

幼儿回答: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圆形。

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形。

3)接下来我们看到什么形状?三角形。

我们一起数一数共有几个三角形。

4)再接着我们看到什么形状呢?正方形。

我们数一数正方形共有几个。

3、看画展

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太阳、送书、小房子,请幼儿说一说这些画是由什么图形拼贴成的。

4、幼儿用图形拼贴

在操作过程中,老师从旁指导。

5、欣赏拼贴作品。

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感受夏季的主要特征和现象,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激发幼儿对自然季节现象的兴趣。

3、使幼儿掌握一些夏季生活基本常识。

4、了解夏季的基本特征以及人们的'活动。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在散步或一日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园内附近的夏季景色,夏天教学挂图,幼儿活动材料第19页。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与小朋友谈谈夏天的感受。

1、老师:小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夏天)你觉得夏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热、出汗、树上的知了声,还有太阳的灼热等)

2、夏天的时候你们最想干什么?(喝水、吹风扇等)

二、认识夏季的特征。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小结夏季的特征:夏季的太阳晒在身上为辣辣的,天气很热,我们只能穿短衣短裤,夏天的树长得很茂盛,小草长得很高,各种花都开放了,知了叫了,蜻蜓飞来飞去,苍蝇、蚊子也多起来了……

三、如何健康的度过夏天。

1、夏天这么热,我们怎么过呢?能不能到太阳底下晒很长时间呢?夏天应多喝什么?(温开水)

2、吃水果应该怎样做?(水果都应该洗干净)。

3、老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重点介绍夏天应多喝温开水,少吃冷饮,吃多了冷饮对人体有害,夏季应特别注意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小摊上不干净的食品,吃水果应清洗干净,要勤洗澡,不在烈日下曝晒。

4、引导幼儿看活动材料《夏天的活动》

四、结束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意图:

开展《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活动。通过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喜欢和爱护植物,并获得相关的种植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同时,逐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的问题。

活动目标:

1、喜欢种植活动。

2、了解种植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铲子、盘子、萝卜种子、故事图片。

经验准备:

带幼儿参观过大班幼儿的种植活动,他们对大班幼儿洇地、种种子等种植过程获得了感知经验,认识了相关的几种种子,并对种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种植过程的基本技能,如每个小坑之间要留一定的距离、每个坑里的种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提问激发幼儿种植的兴趣。

教师:听,是谁在呜呜地哭呀?哦,是小种子在哭。种子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原来它们没有房子住,所以很伤心。那我们小朋友该怎样帮帮种子宝宝呀?

幼儿:我们给它盖个房子。

教师:你们还记得故事中种子宝宝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幼儿:像小鸟用的那样(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样子)。像给小蚂蚁挖的洞那样。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获得的经验。他们的答案都来自种植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教师:“对,种子宝宝的家就像一个小坑。”(教师出示图片)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1)带着幼儿边说儿歌《走在田埂上》边走到本班种植园地的田埂间。

(2)给种子宝宝盖房子(挖小坑)。

教师提出要求:用铲子时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与房子之间不要离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握铲的要求。

3、请种子宝宝住新家。

教师:孩子们,咱们给种子宝宝盖好了家,请种子宝宝搬到你盖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间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几名幼儿捏了好几粒种子放到一个小坑里。老师看到了马上用种子宝宝的口吻说:“哎呦,太挤了,太挤了,我们想4个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给我们盖问新房吧!”

4、给种子宝宝盖被子。

教师:种子宝宝说他们有点冷,想请我们帮他们盖上被子吧!

“请小朋友轻轻盖,再用小手帮它按一按,把被子盖严了。”教师又引导幼儿将土踏平。

5、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给种子宝宝盖了房子,让它们住进了新家,还给他们盖了被子,它们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们都说,谢谢小朋友,希望过几天来看看我们,我们会伸出头来的。

附:《给种子宝宝盖房子》

小脚丫,要注意,

种子宝宝要睡觉,

它们睡哪里?

他们睡这里.

睡在软软的土地里。

儿歌:走在田埂上

小脚丫,要注意,

轻轻抬脚慢慢走,

我们走哪里?

我们走这里。

走在硬硬的田埂里。

小鸟叼来了一粒 ……此处隐藏5266个字……装扮各不一样)贴在教师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口袋的围裙(当作一个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个(分别当作其他小熊的家)贴在4张大椅子,幼儿操作大图。

学具:每人2张小熊图卡(1张是大家和教师一样的小熊,还有一张分别和教师的其他小熊图片是一样的),幼儿用书,彩笔一支,人手一个小篓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找小熊

1、教师:"我身上藏了许多小熊,请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2、教师念儿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里?"请个别幼儿找出来。

3、教师将找到的小熊图卡展示在展板上,请大家向小熊们问好。

二、问题解决

1、教师戴上贴有小熊标记的围裙,请幼儿找出和围裙上一样的小熊。

教师:"这是小熊的家,请你们找出一只和它一模一样的小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它们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师引导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3、请幼儿在自己的篓子中找出和围裙上相同的小熊并将小熊送回家,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请幼儿仔细看一看小熊家的标记,并将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标记相同的家里,教师提醒幼儿边送边说:"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体检查:看一看每个家里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练习

1、出示挂图,介绍操作内容与方法。

教师:"麦斯一家都有自己爱吃的东西,看一看他们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么食物?""请找出和她们手上一样的东西,然后用一条直直的线把它们连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提醒幼儿从点点开始到连线。

3、师幼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教师出示一张正确的操作题,请幼儿检查自己的操作是否和教师展示的一样。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77页。

活动反思:

1.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2.在“住新房”的设计中有问题,每张纸有三间房子,可是小动物却需要住四间,虽然老师发现这一问题,给每个幼儿增添一间房子,仍有幼儿不愿意让小动物住进去,给幼儿找相同增加了人为的困难。

3.教师知道使用浆糊是一个困难,但是担心使用双面胶更难,担心使用胶圈的一次性,在此次活动中没有将幼儿的粘贴问题解决。

4.在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的思路不灵活,认为:找相同的记录要人手一份。其实,分局小小班的特点完全可以采取集体形式的记录,让小动物住进房子。

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筷子的颜色、图案及长短的不同,能找出对应的筷子,进行配对。

2.理解“一双”的含义。

3.尝试用筷子变魔术并学习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和每位幼儿各准备一双漂亮的筷子。活动前布置好场景:一只筷子放在桌上,另一只筷子悬挂在活动室两侧。

2.各种水果切成块放在盘子里。

活动过程:

一、尝试用筷子变魔术,感受筷子的好玩。

1、教师变幼儿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漂亮的筷子,我要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猜一猜它变成了什么?

(口令)筷子筷子变变变(教师把筷子放在头顶),筷子变成了什么?

幼:天线宝宝;

筷子筷子变变变(把筷子放在嘴边吹),这次又变成了什么?

幼:笛子。

师:筷子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请小朋友拿起桌子上的筷子自己来变一变。

2、幼儿尝试自己变。

3、集体讨论并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用筷子变成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学。

幼A:把筷子放在鼻子上,变成大象;

幼B:把筷子夹在耳朵后面,变成香烟;

幼C:把筷子放在嘴边啃,变成肉骨头;

幼D:把筷子握在手上变成铅笔……

二、描述筷子的外形特征,比较筷子的长短。

1、师:筷子不但很好玩,而且也很漂亮,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颜色的?上面都画了写什么?

2、幼儿自由进行观察讨论。

3、集体表述筷子的外形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颜色的?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幼A:我的筷子是绿色的,有一节一节的,像竹子。

幼B:我的筷子上有一只海豚在玩球;

幼C:我的筷子是红色的,有一圈一圈的白线……

4、师:筷子还有长有短,小朋友可以拿自己的筷子和别人比一比。

5、幼儿相互比较筷子的长短。

三、学习筷子的配对

1.师:现在我们手上都只有一只筷子,请你们给它找一只一模一样的筷子做朋友。

2.幼儿拿着一只筷子,在活动室两侧找筷子的朋友。

3.师:你们帮筷子找到朋友了吗?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让它们做朋友?

幼A:它们的颜色一样,都是红色的;

幼B:它们上面都有花还有小草;

幼C:它们一样长。

4.教师小结:原来它们是因为颜色、图案、长短都一样才可以做朋友。两只一样的筷子我们可以说成是“一双筷子”。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师:你们知道一双筷子有什么用吗?

幼:吃饭、吃菜……

2.师:对了。筷子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

3.请个别幼儿示范筷子的用法。

4.教师以儿歌的形式边示范边提问,教幼儿使用筷子。

师:我们数数筷子有几根?——一双筷子两根棒。

小手怎么拿筷子?我们要把筷子对对齐,小手握在筷子的'中间——手握中间对对齐。

握好以后怎么夹东西?我们请中指来帮忙,把筷子的嘴巴张开来——中指帮忙张开嘴。

最后怎么办?——合上嘴巴夹夹紧。

让我们再来试一试(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五、分享筷子水果大餐

1.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老师要表扬你们,请你们吃水果大餐。记住一定要用筷子去,千万不要用小手。我们手上的筷子都脏了,我给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等一下小朋友洗完手后,到前面来拿筷子。

2.幼儿分组把手上的筷子放在前面的篮子里,然后洗手,排队取干净的筷子,分享大餐。教师个别指导还不太会用筷子的幼儿。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增设游戏“喂娃娃”,要求幼儿用筷子夹蚕豆或带壳花生,放入用饮料瓶制成的娃娃口中,这样做一方面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另一方面提高了幼儿使用筷子的技能。

注意事项:

在开展“玩筷子”这个活动前,对幼儿进行有关筷子的安全教育。

《小班科学教案(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