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鸟窝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鼓励幼儿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2.体验鸟先生和鸟太太对小树苗的关爱,增进对树的爱护之情。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绘本书籍《鸟窝里的树》;
2、课件:鸟窝里的树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介绍书名《鸟窝里的树》
我们先来看一下书面,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再看一下这本书的题目是什么呢?
二、观看课件,一页一页地翻阅,幼儿认真仔细地观看,教师适当的引导。
活动一:
1、它们是谁?
2、这是鸟先生和鸟太太,他们在干吗?
3、小结:春天到了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在树上筑了个又大又结实的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她的蛋宝宝,好温馨好幸福啊!
4、鸟窝里又长出了一棵树,你们觉得奇怪吗?鸟太太怎么说?幼儿学学鸟太太说话的样子。
5、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活动二:
1、鸟窝里长出一棵小树苗,这消息一下子传开了,螳螂先生扛着大刀赶来了,它要干嘛?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它会对鸟太太说些什么? 鸟太太同意把树砍掉吗?她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2、谁也来了,它会怎么对鸟先生鸟太太说呢?它有什么好办法?
3、鸟先生鸟太太同意搬家吗?为什么?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树苗有什么变化呢?
4、是啊!鸟先生想到蛋宝宝的安全,不让小树苗撑破鸟窝,但是鸟太太又心疼小树苗,不想把它砍掉。这可怎么办呀?你有什么好办法,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好小树苗?
活动三:
1、小树苗被大家轻手轻脚从鸟窝里搬下来,种在了泥土里。生活中还要做什么轻手轻脚?
2、后来怎样了?
三、今天我们读了一本充满爱的书。教师完整讲述。(配上音乐)
四、你知道树有什么好处吗?你觉得鸟太太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对,鸟太太是一个有爱心的妈妈,它爱自己的孩子同时爱护小树苗,舍不得伤害它,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要像鸟太太那样有爱心,爱护小树苗,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的环境。
五、小鸟长大后,鸟窝里还会长出小树来吗?你说呢?老师把这本《鸟窝里的树》放在图书角里,你们去看看,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鸟窝里的树》这个故事所传达的道理“爱护小树苗”,对环保意识还处于萌芽阶段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在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像融为一体,以看课件、自主阅读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在看看、说说、听听、想想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使教学进行得以顺利进行,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的一个环节让我至今难忘:开始传递小树苗了,我慢慢地离开位子将小树苗传给第一位幼儿,示意孩子们一个个传下去。
我看到有的孩子用好奇的目光在观察、有的在和身边的朋友说着什么、甚至有的捂着嘴在偷偷的笑,他一定是觉得老师很滑稽好象在演戏。我没有制止,继续用我柔柔地声音轻声地营造着关爱、呵护的氛围,用我的眼神对孩子们的传递行动投以赞许的目光,用我的肢体语言提醒孩子们小心地传递。渐渐地,活动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孩子们传递时轻声地提醒“你要小心啊。”“当心点。”“千万可别碰坏了小树苗啊。”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上满是“严肃”、眼里满是神圣。爱心在我们的手中传递着、在我们的心中燃烧着。孩子们表现得那样投入,相信环保意识已经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了!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2活动背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20xx年江苏省早期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天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被鱼网捉走了,莫卡很伤心,不吃不喝,一只小鸟发现了它,为了使它快乐起来,给它唱歌,做窝,冬天来到了,虽然小鸟去南方过冬了,但莫卡住在温暖的鸟窝里感到非常的幸福。
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色彩,情节脉落清晰明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动物认知方面的一些前期经验,并且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积累更多关于动物的信息,因此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教学活动安排在大班上学动物王国的主题中来开展。
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也尝试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从头至尾教师都没有讲述故事,而是借助音乐引发幼儿猜想、提供图片帮助幼儿架构故事框架,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浓厚情意,凸显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展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了解故事中紧张、悲伤、快乐、温馨的情节脉落,并能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
2、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关键性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多媒体画面出示动态的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幼儿: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莫卡可能会住在大海里/莫卡可能会住在鱼缸里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对于水生动物的经验,在这里教师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不要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可能会住在大海里,也可能会住在鱼缸里,可是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呢?”
二、幼儿借助音乐猜想故事情节。
关键性提问: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教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莫卡被水草缠住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
2、(播放灰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教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幼儿: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3、(播放红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 ……此处隐藏17138个字……幼儿大胆想象,如:"鸟窝怎么会走路呢?原来这件事跟一只小鹿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鼓励激发幼儿不断地大胆地想象,正是有了这些想象的堆积,孩子们才会有丰富的故事情节。
难点的确立也是基于孩子们一次次的发展需要的,刚开始时孩子的编讲可能是个体的,这在活动中也有体现,慢慢地让孩子们手持图片有序的合作编,而今天的活动中试着让孩子们每一组就一个想法进行编讲,没有序号、没有图片,有的只是每个孩子脑海中想象的画面,然而最终要将她们汇编在一个故事中,这对她们来说协商、合理的排位、个体表达的组合是一个挑战与考验。
活动中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去让孩子尝试与练习,因此在难点的实施中我更多的运用了体验法;当幼儿合作编讲中教师适时的指导与推动也是比较有效的,如一组幼儿在编讲中以1位幼儿为主,其他的孩子几乎没话讲,这与合作编讲的目的是有距离的,于是老师进行了介入与引导,使其进行合理的分配。
从活动实施效果来看,目标达成较好。
大班语言鸟窝教案15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画面,根据画面细节猜测、理解故事情节。
2. 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老奶奶和老爷爷爱护小鸟的故事。
3. 感受故事中小鸟与老奶奶、老爷爷之间相互关爱的深厚情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4. 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绘本《鸟窝》人手一本,绘本ppt或电子书,背景音乐《清晨》《轻轻》《梦与游戏之间》。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奶奶与小鸟离别的画面,引出绘本。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这是其中的一个画面,现在请你仔细看看,然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师:老奶奶在挥手和小鸟打招呼,这个招呼是在说再见还是见面时的问好?
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时间仔细观察画面并讨论。
师:到底老奶奶和小鸟是在告别还是在问好呢?有的小朋友看到老奶奶脸上有水,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泪水,到底是什么呢?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现在,请你打开绘本,从封面开始一页一页细细地看,一直看到夹夹子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发现老奶奶和小鸟之间特别的故事。
二、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前半段并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
1.幼儿自主阅读绘本至第13页,教师观察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阅读时播放背景音乐《清晨》)
2.分享交流。
师:老奶奶和小鸟是在告别还是问好呢?老奶奶脸上的那一滴水是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流泪?
师总结:是呀,只有相互喜欢、感情深厚的两个人分离时才会流下伤心的泪水。老奶奶和小鸟的感情非常深厚,你在阅读时有没有看到老奶奶和小鸟感情很好的画面?是哪个画面呢?
3. 集体观察、讲述老奶奶和小鸟一起亲密生活的画面,教师做适宜的引导和追问。
(第2页)师:老奶奶的家在山坡下,草地边,家里就只有她一个人,小朋友,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老奶奶一个人在家,会是什么感觉?
(第3页)师:可老奶奶每天都有小鸟相伴,小鸟和她说话,给她唱歌。瞧,她的心情怎么样?
(第5页)师:老奶奶在做什么,小鸟喜欢吃吗?老奶奶经常给它们吃米粒和虫子,所以小鸟也很喜欢老奶奶,喜欢和老奶奶生活在一起。
4. 阅读第6~13页,理解老奶奶离开家乡的原因。
师:老奶奶和小鸟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感情非常好。可是老奶奶为什么要离开这里,离开她心爱的小鸟呢?
师:老奶奶收到了一封信,信上可能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幼儿根据后面一页画面猜想信的内容。)
师:老奶奶在房屋上贴了“出售房屋”,这是什么意思,老奶奶为什么要卖房子?
教师讲述信的内容与卖房的过程(播放音乐《梦与游戏之间》及绘本画面第6、9、11页)。讲述到“是哪一块啊?老爷爷觉得很奇怪”时,停顿下来,鼓励幼儿思考。
师:你们觉得奇怪吗?你觉得是哪一块地方不能卖呢?对啦,瞧!老奶奶指着鸟窝好像在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老奶奶,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
师总结:老奶奶的这些叮嘱,是希望老爷爷也能像她一样照顾好小鸟,和小鸟成为好朋友。
三、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后半段,用比较完整、丰富的语言讲述老爷爷住进来后的故事。
1. 集体阅读第14~17页,了解老爷爷和小鸟的生活。
师:老爷爷搬进来之后,他和小鸟是怎么相处的?他们快乐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老爷爷在读一封信,这封信会是谁寄给他的呢?
教师讲述信的内容,并提问:老奶奶拜托老爷爷做什么事情?
2. 幼儿自主阅读第18页至结束。
师:老爷爷读完信后,他会做些什么事情,房子的周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再把书拿起来,拿掉书上的夹子,轻轻地放入书袋中,从书的第18页开始,一页一页仔细地看到最后。边看边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幼儿自主阅读时播放音乐《清晨》)
3. 集体交流,分享观察结果。
师:老爷爷是怎么做的?谁能将这四幅图连起来,按照顺序完整地把事情讲清楚?
幼儿讲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四幅画面中树、鸟窝、鸟的变化,并尝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
师总结:白胡子老爷爷不停地种树,过了好多年,郁郁葱葱的树漫山遍野,叽叽喳喳的鸟鸣声萦绕山谷,这里成了树的世界,鸟的世界,好美啊!
四、完整欣赏绘本故事。
师:今天我们一起看了这么美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做《鸟窝》。让我们轻轻地捧起书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吧。
播放电子书,师幼共同翻阅绘本。
五、激发幼儿关爱小鸟的情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播放音乐《轻轻》)
师:有树的地方就会有小鸟,有了树和小鸟的地方肯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树,你想让小鸟来我们幼儿园安家吗?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呢?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给鸟儿喂食、搭建鸟窝等图片。
师: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去准备一些材料给小鸟造房子,让更多的小鸟来幼儿园安家、生宝宝,让我们的幼儿园变得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语言活动《鸟窝》,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老奶奶和老爷爷对小鸟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活动采用边听边理解,边提问探究的方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对小鸟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事《鸟窝》,它以巧妙的构思,温暖、关爱的基调深深吸引着幼儿。于是我借助图片及幼儿用书设计了此次活动。我遵从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学什么,怎么学。
小百科: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