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大小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大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大小教案1【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二、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三、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比大小教案2教学目标:
1.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小、少”,认识新笔画“竖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吧,大家请跟我来。(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
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
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全班读,男女比赛读。
5、学生将写有名称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边,再读一读。
二、朗读韵文
1、读通韵文
①自己想办法读通韵文。
②同桌检查读(同桌读得好,表扬他,读不好,帮助他)
③指名分节读(相机正音,“子”的轻声,“一”的变调)
④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相机指出“大—小”“多—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2、指导书写 “小、少”
①出示“小、少”,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②认识新笔画——“竖钩”。
③师范写“小” “少”(笔顺演示:先中间后两边),学生书空。
④学生先描红,再试写“小”、“少”。
⑤书写展示、评议。
3、读好韵文
①自由练读韵文,要求把这段韵文读得很好听。
②指名读,师生评点。(节奏感)
③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读韵文。
④朗读展示(如拍手读、配上动作读、对读等等)
三、巩固识字
1、小朋友,我们一遍遍地读课文,不知不觉地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自由读——给生字点名——齐读。
2、学生自主选择生字识记
(相机指出:①“杏、桃、苹果”都是植物,所以有木字旁或草字旁;②认识新偏旁“提土旁”,结合“堆”的词义,理解为什么“堆”有提土旁。)
3、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宝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结合生活经验使用一些量词并能仿编韵文。
2、会写“牛、羊”2个生字。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带有关实物
教学流程:
一、 复现生字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出示课件)
1、同桌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找朋友。
2、齐读生字。
二、 朗读感悟,理解韵文
1、这篇课文有几句话?标上序号,指名分句读韵文。
2、想一想每一句话写什么?
(第一、三句比大小,第二、四句比多少。)
3、理解第2、4句
⑴指名读第2、4句
⑵看图,比较 “一群鸭子”和“一只小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
说一说:( )比( )多,( )比( )少。
⑶理解“群”
① 从哪里看出鸭子多?“群”表示什么?(多,在一起)
② 出示“一群羊”和“一只羊”, “一群企鹅”和“一只企鹅”的图片,学生看图说:一( )羊 一( )企鹅
③ 拓展说话:一群( )
⑷理解“堆”
①从哪个字看出杏子多?“一堆鸭子”行吗?“堆”和“群”有什么不同?
②拓展说话:一堆( )
4、理解第1、3句
⑴指名读第1、3句
⑵看图,比较“一头黄牛”和“一只猫”, “一个苹果”和“一颗枣”。
说一说:( )比( )大,( )比( ……此处隐藏8480个字……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比大小教案15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 法:演示法、讲解法
学 法:观察法、说一说、写一写
课前准备:计数器1个、100以内数目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揭示课题(6分)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出示教学目标(1分)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三、新授。(17分)
1.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两个问题。
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②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
(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 里填上“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四、跟踪练习。(8分)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60719019100
2、比大小,在○填上“>”、“
47○37 88○90 □<95>66
35○36 61○59 □<75>□
3、游戏题:找朋友
五、堂清练习(8分)
1、比大小,在○填上“>”、“
18○24 56○46 35○40 78○72
24○42 69○96 18○81 84○9个一
2、把下面的数按要求排列顺序
43 21 38 79 100 880
> > > > > >
< < < < < <
六、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行:十位相同
列:个位相同
28○35 48○43 7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