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时间:2023-04-03 23:23:02 收藏本文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1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正方形、实物(地砖)、题单、课件。

学具准备:

实物(地砖)、尺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那谁能用一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周长?怎样求图形的周长?

2. 出示正方形。

师:请说出图形的名称。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它的哪些边的数据?

师:真是一群能干的孩子,那现在林老师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这些本领来帮助林老师,做一个能干、又有爱心的孩子吗?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 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儿,名叫丫丫,就快满五岁了,和你们一样,她非常非常渴望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漂亮房间,所以呢,我按照装修师父的要求买了一些材料,需要同学们来帮助老师测量和计算一些数据,你们可以吗?

2.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A.展示实物(地砖),请生观察其形状。(板书:地砖的)

B.学生分组测量地砖边长数据,(提示:测量是尽可能的取整厘米数。)并用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地砖的周长。抽生说算理,师板书。

方法一:10 +10+10+10=40(厘米)

方法二:102+102=40(厘米)

方法三:104=40(厘米)

C.全班讨论:你觉得那种方法最好记忆,最简便?为什么?

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呢?

由此得出:(板书)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边长4

生齐读公式两遍,并在题单上默写。

师:边长代表什么?4代表什么?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求出什么?

三、 练习。

1、 基础练习。

判断题:

(1)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

(2)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周长也相等。

(3)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25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米,边长是6米。

2、数学与生活:

丫丫的一张正方形照片,边长30厘米,要给这张照片做一个边框,边框有多长?

丫丫的正方形窗帘,边长为100厘米,给三边做漂亮的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如果做两层呢?

3、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用2个地砖拼大的长方形。

(2)计算其周长。

(3)请生说说想法。

(4)与原来两块地砖的周长相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2

一、背景介绍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

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师:对!下面我们开始找周长活动,找一找我们身边哪里有周长,找出来以后摸一摸并和同伴说一说你找到的周长在哪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 ……此处隐藏11832个字……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

1. 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

2. 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2=360(cm)

6032=360(cm)

6042―602=360(cm)

606=360(cm)

3. 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

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

4. 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 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

3. 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12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经过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索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过实例,体会周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四、教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森林里要开运动会,小动物们正积极进行准备。请同学们看屏幕。

2、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跑的路线有什么不同?

3、那大家知道吗?前两只小兔子跑的这一圈儿,实际上是这两块草地的什么?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与小动物们跑步路线有关,大家有兴趣吗?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长的含义

(1)谁能说一说这块四边形草坪的周长是指什么?

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3)讨论:第三只小兔子跑出的`图是这个草地的周长吗?

想一想什么是周长呢?

(4)归纳:没有缺口的图形或者说“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指出实物的周长

(1)同学们看,一片树叶、一面国旗,它们都有周长吗?说一说并指一指,它们的周长是指什么?

(2)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长的方法

(1)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周长是什么,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提出问题:小蜜蜂为运动会准备了四种不同形状的奖牌。屏幕出示:

如果给每个奖牌装上一条金属边,每个奖牌要用多长的金属呢?

(2)动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么办法能得到它的周长呢?

(3)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