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囚绿记》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04-03 23:23:00 收藏本文
《囚绿记》教案(精选15篇)

《囚绿记》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囚绿记》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囚绿记》教案1

【学习目标】

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味关键句入手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

1.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

2.理解“绿”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

【学法指导】

批注法与讨论法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大学毕业后,当过教师,做过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上海沦陷后,继续留在上海从事进步的文化工作,后被日本宪兵逮捕,惨遭杀害,时年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关注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出版的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和〈〈囚绿记〉〉。

【学习过程】

一、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piē见涸辙移徙急不xiá择

婆suō猗郁 蕈菌yà苗助长

(2)将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句画上横线,并仔细朗读体会。

二、能力提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什么要“囚绿”?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各写了什么?请理清下列线索,并划分结构层次。

绿→绿→绿→绿

(二)研读课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1、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请用下列的方式研读课文。

从字词的妙用、句子的修辞方法、句子的表达方式(抒情)等多方面赏析本文优美的语言并记下你的阅读体验,做旁批。(不少于四条)

2、先独立思考,思考不出的问题可求助你的伙伴。

①囚绿后,“绿”有哪些变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

②对囚绿的行为你是怎么理解的?说出你独到的想法。

③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④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

⑤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三)拓展延伸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

它的脸上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1、你认为礁石具有哪些特点?

2、诗中的哪个字你最欣赏?为什么?

《囚绿记》教案2

【导入课文】

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的不同,每一种色彩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喜庆、吉祥、革命、成功。

黄色象征丰饶、华丽、富贵、尊崇。

紫色象征高贵、典雅、神秘、浪漫。

白色象征纯洁、神圣,也象征恐怖与死亡。

那么绿呢?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希望。

今天学习《囚绿记》,在这篇课文中,“绿”是指什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与绿是什么关系?他又为什么要“囚绿”?文章为什么以“囚绿记”为题?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

先看作者的介绍。(幻灯片,略)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绿”是全文描写的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囚绿”是其中一个环节,请用“×绿”式动宾结构,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的层次结构

1.喜绿(1-4)

2.赏绿(5-7)

3.囚绿(6-12)

4.放绿(13)

5.怀绿(14)

这篇文章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它的每一个层次的展开,都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某种感觉、感受和感情,这种抒情的因素是伴随着写景状物并贯穿课文始终的,因此要体会在不同段落里作者情感的不同表现。下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在每一个环节,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有没有表达作者情感因素的语句?(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所以第一部分怎么概括作者的心情:喜悦。

第二部分有哪些语句表达作者的情感?怀念,欢喜,快活,留恋,爱

其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多?欢喜

其次呢?怀念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的情感比较复杂,(学生读,讨论)既有可怜、可惜、爱抚、善意的一面,又有自私、恼怒、魔念的一面。

第四部分:珍重 祝福

第五部分:怀念

作者情感的变化都是缘自对绿的喜爱,他对绿的囚系也是因为要亲近绿。这种对绿的喜爱是文章感情的基调。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绿?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第5段: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是从绿本身来说的,绿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快乐的源泉。

那么从作者主观上来说,有没有什么原因?文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当时的处境的语句?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既然如此,他就需要有精神的陪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和他交流,和他“对语”

课文既然划分为喜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1、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囚绿”这一层最能表现“绿”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这种执著地追求自由的精神。

2、从时代背景方面看,当时中国已经爆发了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领土,中华民族亟需发扬常春藤的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精神和勇气。

3、从文章内容方面看,囚绿这一层内容最丰富,绿枝条生命变化和作者心情的起伏都最复杂,表达方式也最多样,在文章中分量最重。

……此处隐藏31460个字……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8.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请同学们从表现手法角度好好品味一番,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特色,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教后随想:

散文的阅读鉴赏,是学生感到有难度的,尤其是平常课余阅读文学作品较少的同学,更感到困难。

经过一番思量,决定巩固强化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读散文。

这是一篇用象征手法写的散文,读懂它的难度更高些,由于抓准了关键,在一个个教学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逐步深化,最后水到渠成,明确了本文的象征意义。学生也学会了该怎么读这类散文。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自然、流畅,且有深度,这得益于对作品特色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

从充分加强学生主体地位角度看,教师语言多了一些,如能多引导学生小结,那么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将更有利。

《囚绿记》教案15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脉络,进而分析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来把握作者情感脉络。

通过点拨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主旨,并引导学生分析它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实验情况 多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课前导入

1、引用顾城的《一代人》。

2、调动学生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一、课前准备

1、想象题目“囚绿”的含义,为课文学习做准备。 引用《一代人》创设美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探究本文的兴趣二﹑阅读课文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出有关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二﹑阅读课文

学生勾画出有关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大致意思。三﹑合作探究

1、学生探究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重点研习课文第五至七段,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重点研习课文第八至十二段,并朗读体会。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具体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展示课件。)三﹑合作探究

1、明确:作者喜欢绿是因为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色宝贵啊!

示例:“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焦急的盼等着绿的心情,而绿对作者来说犹如涸辙里的鱼期盼雨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希望。

(学生朗读,体会那样一种焦急盼望的心情。由一人读进而全班齐读。)

2、明确:因为喜爱绿所以想要“囚绿”,但“囚绿”带来的并不是欢喜,而是恼怒。

示例:“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矛盾痛苦,“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说明这绿的执著深深刺伤了作者,他的满腔热情化为泡影,所以喜欢变成了恼怒。

(学生朗读,学生互评。) 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尊重个性阅读。

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通过朗读品味散文艺术之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其中韵味。四、扩展延伸

通过分析囚绿的过程,进而探究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四、扩展延伸

学生谈启发。

示例:常春藤的执著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不要放弃。

作者“囚绿”并没有带来快乐,一时的自私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愉悦。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开放性的思维能力。五、主旨探究

联系背景,作者想要通过“囚绿”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重点研习文章最后两段。

(教师点拨学生分析重点语句,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课件展示。)五、主旨探究

明确:文中提示性语句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因此本文写作的大背景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关头。“囚绿”之“绿”其实寓意深刻,它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学生朗读最后两段。) 在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六、总结全文

通过这样的思路告诉同学们,同一个人面对同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背景中可以有不同的启示。背景知识对于我们把握文章主旨是很重要的。

站在21世纪的我们从《囚绿记》中又收获了新的启示,这也是文章生命力所在。而70年前处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囚绿记》既是血泪之作,又是前行的动力所在,这是陆蠡留给后人的财富。【

《《囚绿记》教案(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有关狼教案 下一篇:翠鸟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