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人买履》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郑人买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郑人买履》教案1准备:
成语卡片、图片、绳子、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引题
1、猜谜: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一般模样,会跑会走。
谜底:脚
2、让我们来低头瞧一瞧,我们的小脚朋友现在躲在哪里呢?
3、奇怪"!,为什么我们都要穿鞋子呢?每个人的鞋子大小都一样吗?
引导幼儿讨论鞋子对脚的保护作用及知道鞋子要穿着合适的尺寸才舒服。
二、听听、说说、学习成语
1、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从前,郑国有一个人,他非常愚蠢。一天,他看到自己脚上的鞋子破了,就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集市:古时候做生意的`人会在特定的时间里,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一起做买卖。)在他去买鞋之前,他先在家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打算买鞋时带上它。可是,他记性不好,临出门时,把小绳落在家里了。
提问:你们猜猜看,郑国人会不会买到鞋子?
2、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这个郑国人到底有没有买到鞋子呢,请接下来听故事。
集市离他家较远,他一路小跑来到集市。集市上可真热闹: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商品应有尽有。郑国人也顾不得多看,直接来到鞋铺前。鞋的样式很多,他左挑右选,终于挑了一双自己满意的。正准备掏出小绳,比一比新鞋的大小,突然他发现小绳落在家里了,便立刻放下鞋子,回家去拿。等他急急忙忙地赶回到集市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的店铺都关了门。他来到鞋店,鞋店也关门了。郑国人鞋子没买成,十分沮丧。
提问:小朋友,如果你是郑国人,你会用什么办法去买鞋子呢?
3、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几个过路的人知道情况后,纷纷不解地问:“用脚试一下,不就知道新鞋是不是合适了吗?”
三、引导幼儿认识成语“郑人买履”
刚才我们听的是一则成语故事,题目叫“郑人买履”。履:鞋子。谁能说说“郑人买履”是什么意思吗?
小结:小朋友,想知道鞋子是否合适,用脚穿上试一下就知道了,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啊,可是故事中的郑国人却不明白。这篇故事讽刺(笑话)了那些死心眼的人,或者说是自以为都是对的人。
四、教师朗读,
幼儿跟念,及时纠正幼儿发音。
1、郑人买履
2、熙熙攘攘
3、应有尽有
五、游戏:我试我试我试试试
玩法:请五位穿同一类型但尺码不同的鞋子的幼儿,脱下鞋子,用布蒙上眼睛,围坐在一起,谁最先试穿上自己的(合适)的鞋子为胜。游戏进行2到3次。
目标:
1、听成语故事,理解成语“郑人买履”的含义,了解成语“熙熙攘攘”、“应有尽有”。
2、喜欢成语故事,体验成语学习活动的乐趣。
《郑人买履》教案2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句子,讲寓言故事;
4、懂得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理解寓意,表演课本剧。
重难点的突破:
1、课前加强预习,以各种方法指导朗读;
2、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
教学方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1、道具:表演用的尺子和短绳子;
2、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1、问题: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不同体裁的文章,你能举例说明都有哪些文学体裁吗?
小说——《猴王出世》;古诗——《泊船瓜州》;寓言——《矛下盾》;剧本——《奴隶英雄》;现代诗——《延安,我把你追寻》;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2、那么“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对,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学习寓言不光要了解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其道理,从中受到启发。我们刚学了一则寓言《矛下盾》,能背吗?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郑人买履》,(板书课题),学生将课题齐读一遍。
3、指导书写,明确课题的意思。
“郑”字是左右结构,右耳旁,右耳旁的弯钩可以写大一点,如果是左耳旁,写弯钩时要写得小一点,以便让出位置给右边的部分,我们做个也要学会“礼让”;“履”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使“尸字头”要能包容里面的部分,我们做人也要学会“包容”。(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按要求书写)“履”解作什么呢?整个题目如何解呢?“履”解作“鞋”,题目的意思是“郑国人买鞋”。
【一、让学生举例说明文学体裁,帮助学生整理所学过的知识;
二、由“寓言”导入,其实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三、指导书写,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又教育学生做人,是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读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同学们,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听录音,听听“录音”是如何读的。(放录音,学生听录音)
2、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工具书,互相帮助,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看哪能一组读得最好。(小组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点)
3、全班交流读书的情况
小组派代表朗读——评一评,读一读——小组比赛读——个别读——挑战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一、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同是也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
二、读书是语文课堂上最好的学习方法,本环节采用各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感受到成功和乐趣。】
三、说说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这则寓言是文言文,我们还要将它译成白化文,同样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相互交流,弄清每一句话的意思。实在不懂的地方举手,老师会帮助你们的;
2、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辅导;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师生互相订正讲得不合理的地方,将课文的意思讲清楚。主要讲清楚“先自度其足”的“度”(度量)和“宁信度”的“度”(尺码),“反归取之”的“反”(回到家里)和“及 ……此处隐藏18769个字……作和表情讲一讲这个故事。结果学生们学得是兴趣盎然。
尽管精心备课,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足之处: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让学生比较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之处,有学生说:“古文有词语颠倒的现象。”我很高兴地总结她的发言“这是语法规范不同。”在学习课文的最后,我提问“谁能告诉郑人买鞋子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用脚去试。”“我们学了古文,这句话用古文怎样说?”学生经过思考, 回答“试之以足。”这时,我忘记点出这是词语倒置现象,还可以说成“以足试之。”这里本来是可以让学生对古文的词语倒置现象加深印象的时候,我却忽略了,下课后非常后悔。这不是课前的预设,所以课上出现新情况就没有及时调整,还是课堂机智不够,这还是以后需要“修炼”的地方。
《郑人买履》教案15活动
《钓鱼的一天》是《东方娃娃》20xx.11绘本版,这本书没有一个字,但里面有许多有趣、幽默的情节,我们把它投放到了图书区后,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们常常拿着书一边翻一边说着故事的人物,因为故事中的情节零散,有趣的事情很多,幼儿往往不能抓住主线完整讲述,为了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我就围绕该绘本设计了这节活动。以钓鱼大叔为主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从而掌握阅读的技能。
活动目标:
1、通过细节观察,了解绘本内容。
2、积极主动地参与寻找和发现,感受情节的趣味性并能大胆表述,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关的图片。
2、每人一本绘本《钓鱼的一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封面上有什么?(一位大叔和一只乌)猜猜这位大叔要去干什么?(钓鱼)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车上有鱼竿和小桶)好的,那我们就称这位大叔为钓鱼大叔吧。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钓鱼的一天》,我们j起来读一读。(幼儿齐读书名)
二、观察细节,逐步了解故事情节
1、了解钓鱼大叔。
师: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带上他心爱的鱼竿和小桶,去钓鱼了。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请小朋友们从书中仔细找一找,告诉我是在哪一页找到的?在看之前我有要求,看书时要从前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
2、幼儿自由阅读。
师:小朋友看完了吗?现在请你们说说钓鱼大叔都遇到了哪些事情?请回答的小朋友告诉大家“请大家翻到第几页”。
师:请你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2—3页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页。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他的前面是谁?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好像在追前面的公交车?她能追上吗?钓鱼大叔会怎么做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乐于助人)
(2)4—5页
请大家一起翻到第五页,钓鱼大叔车子后面怎么坐了一位阿姨,这是怎么回事呢?好,你来说说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这位阿姨在追公交车,没赶上,钓鱼大叔看到了,热心地帮助了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乐于助人)
(3)6—7页
请大家翻到第七页。钓鱼大叔在和谁挥挥手?阿姨怎么不坐大叔的车了,她要去哪里呢?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火车站的?钓鱼大叔又去了哪里?(他进了一家咖啡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原来钓鱼大叔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4)8—9页
从咖啡馆出来,钓鱼大叔继续往前赶路。他穿过街道。
(5)1 0—1 1页
现在钓鱼大叔到了哪里?(街心公园)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1 2—1 5页
钓鱼大叔来到码头,他停了下来,他在看什么呢?(可能是他看到小企鹅叼了一条鱼,他在想自己也能钓到这么一条大鱼,也可能是被小企鹅主人的训斥声所吓到)
(7)1 6—1 7页
这次钓鱼大叔到了哪里?(渔具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会进去干什么呢?(买鱼饵)买了鱼饵,钓鱼大叔高高兴兴地和渔具店老板再见。
(8)1 9—2 1页
钓鱼大叔一路前行,他来到了铁路边,刚好一列火车经过,他看到了谁?你觉得他心里会怎么想?是的,刚才他帮助过的那位阿姨在开心地和他打招呼。小朋友,钓鱼大叔和这位阿姨认识吗?(不认识)是的,原本并不认识的两个人,因为钓鱼大叔的热心相助,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朋友。所以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去帮助别人,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9)22—23页
钓鱼大叔来到了海滩上,他看到了谁?(红嘴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10) 24—25
终于来到了海边,钓鱼大叔开始钓鱼了,红嘴鸟在干什么?(静静地等待)你觉得他会钓到鱼吗?
(11)26—27
钓鱼大叔终于钓上了一条鱼,他现在是什么心情? (高兴、开心)
你是什么心情?(为钓鱼大叔感到高兴,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其实我还有点担心呢,红嘴鸟正飞了过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语言《花园里有什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春天的美好景象。
2.尝试续编散文诗,并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花园里有什么
2.绘画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花园里有什么
教师: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花园里有什么不一样?
二、学习散文诗《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2.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拟人的表现手法:
如,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
3.教师播放散文诗,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三、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还可以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
闻到些什么?
(如听到布谷鸟的.叫声、
小溪在欢快的歌唱、闻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儿尝试根据自己的想法,续编散文诗《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四、 画一画
1.教师:春天的花园里有那么多好朋友,我们把它们画出来吧!
2.幼儿操作,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的花园。
3.交流展示。
附散文诗:
春天,花园里有什么?
春天的花园里有什么?嘘--让我们仔细去寻找。
太阳公公红红的脸膛,美丽的花朵张开了笑脸,
青青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铺在花园里,
柳树姑娘长长的辫子在微风里飘来飘去,
勤劳的蜜蜂在采蜜,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
蚯蚓在泥土里忙着松土,蚱蜢在草地里学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