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生命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生命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生命教案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并学习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内心的感受。
2、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3、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热爱生命,积极投入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积极投入生活。
2、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感悟语言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自主探究、自主赏析、自主感悟。
【教学过程】
一、积累名言,激情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积累生命的名言,然后充满激情的导入: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冰心的《谈生命》,倾听她对生命的诠释。
二、读清思路,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思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那么,生命到底像什么?请在文中找出原话。
教师借助此问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并板书课文结构。
2、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范读后与学生探讨课文各部分的朗读感情基调。
3、男生齐读一江春水部分(老师点拨:激昂、响亮),女生齐读一棵小树部分(教师点拨:舒缓、深沉),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教师点拨:高昂、有力)。
三、品读句子,感悟语言
1、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作者也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你更欣赏哪一个说法?试从课文中找出例句说明。
2、生命像一江春水,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生命像一条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你认为生命像什么?请你也像冰心老人一样,用形象的比喻告诉大家你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像)
3、本文语言精练优美,哲思深邃,让人回味。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最好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内涵,感悟生活
1、在冰心老人优美、深邃的`语言中,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坚强而美丽,像张海迪虽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地学习科学知识。我感受到了生命因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把一生都奉献在科学发明上。你感受到了生命因何而美丽?请告诉大家。
2、近年来,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某些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悲观,甚至轻生,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的同学不顾学校的再三忠告,置安全规则于不顾,导致一些安全悲剧在某些学校重演。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只有一次。让我们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高声的诵读汪国真的一首小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谈生命
冰
心
生命像一江春水
激昂、响亮
生命像一棵小树
舒缓、深沉
揭示生命本质
高昂、有力
谈生命教案2【教学设想】
虽然,初三学生读后感写得比较多,但真正要写好一片读后感却不容易。大多数学生在写的时候,或只注重读,感的内容很少;或写了自己读后的感受,但感受却不深;或读和感都有,但缺少联系实际今天,主要想通过这一堂课的练习,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对生命的真谛的看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关散文的读后感的写作水平。
【教学实录】
一、导课
同学们,人的一生就像一条长河,有时会有漩涡,有时会曲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看待生命呢?下面我们先来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放录音)
二、展示个人搜集的有关名人对生命的真谛看法的材料
1、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材料。每个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在网上搜集的材料。小组长作记录,将较好的'记录下来。
2、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在班级中交流材料。
三、探究人生真谛
个人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四、探究《谈生命》的内容
1、读《谈生命》,思考:
⑴ 世纪老人冰心是怎样解释生命的真谛的?
⑵ 你读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归结: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顾一生的沧桑经历,用象征的手法、用形象的比喻,揭示生命不会永远快乐,也不会永远痛苦。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所以,我们要想充实的度过人生,关键在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上,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是自信,哪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坚持前行,也会成功的。下面,同学们把自己通过网上搜集的有关面对人生的坎坷自强不息的名人事迹交流一下。
4、学生交流材料。
5、教师归结:
根据刚才的思考讨论,同学们已对生命的真谛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们写一篇有关散文的读后感。
五、写《谈生命》读后感
教师点拨散文读后感的写法:初学写散文读后感的同学,宜从掌握读后感的基本结构模式述、议、联、结入手。
1、述:
就是以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材料的中心意思活干点,作为全文的引子,并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2、议:
即在述出所给材料的中心意思或感点之后,围绕它,对材料进行简明的阐述,让人初步分清材料的实质,揭示论点(感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并完成由读到感的过渡。
3、联:
即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的生活经历,展开充分的阐述。这是读后感的写作目的和重点所在。
4、结:
即读后感最后的归纳主旨和点题。一是要水到渠成的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二是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揭示材料给人的启示。下面同学们写一篇《谈生命》的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六、学生写作文
七、交流,评论
八、誊抄在作文本上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学生活动较好,课前已布置上网搜集材料,学生准备较充分,因此,课堂上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通过练习,学 ……此处隐藏36011个字……、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造句:生命像 。
4、第⑥段中说“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⑴ 联系全文,说说两种形式的生命的舞蹈各自具体的内容。
一种是: 。
一种是: 。
⑵ “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果真是“上苍”“有意安排”的吗?说说你的理解。
5、下列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他们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集会”中,作者特意加上“在夜幕之后”这一修饰成分,说明“那些残疾人”身残志坚,渴望像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夜生活。
B、第⑤段开头“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赞美残疾人的音乐嘹亮、动听。
C、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不但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并且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行。
D、对“残疾人”和“小姑娘”,作者开始都生有怜悯之情,后来发现这种怜悯是多余的,他们需要的并不是怜悯。
E、本文作者先写残疾人,再写小姑娘,最后引发对整个人类生命史的思考,由点到面,从而揭示了生命本质的普遍意义。
谈生命教案15【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情感目标: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2、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生命这个话题,从古至今有不少人进行过探讨,我们中学课本就有不少。其中《生命
生命》一文的作者杏林子她从小就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她对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悟呢?在文中她就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求生,小瓜苗从砖缝中长出,倾听自己的心跳声这三件非常寻常的小事谱写了一首生命的赞歌。今天,我们再看看另一位作家冰心先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板书
谈生命
冰心)
二、听课文朗读录音,熟悉课文
三、梳理文章思路
四、重点欣赏“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片断
五、朗读此片断,再次感受文章的美
【赏评实录】
师:在这里作者要谈生命,但开篇却写到“不敢说生命是什么,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生(齐):像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
师:作者抓住春水什么特点来写?是水流湍急?清澈见底?或是奔腾不息?
生:奔腾不息。
师:作者再把生命比作一棵小树,是抓住小树什么特点呢?
生:顽强生长
师:文章的思路很清楚,借生命像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像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来揭示生命。
师:今天,我们先重点欣赏生命像一江春水这部分内容。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读出感情。
生齐读,声音响亮。
师声情并茂朗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师:读着这句话,大家有什么样的联想、感悟?
生1: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勇往直前。
生2:我们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生3: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读起来非常生动。
生4:作者用词很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奔腾、怒吼、回旋”等动词,还有“愤激、心平气和”等表心理的词语。
生5:生命是一个进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困难或不如意的事就放弃我们的追求,否则我们的生命将毫无意义。
……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不仅对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也对语言进行了分析,分析地很透彻。
师:生命像一江春水,他奔流不息,奔流的过程中他一帆风顺吗?
生:“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和“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是指他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他遇到了细细的平沙……”和“有时候他遇到晚霞和新月……”是指他生命中比较美好的旅程。
师:“巉岩前阻”“暴风雨”都指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是否有所区别?“细细的'平沙”和“晚霞和新月”呢?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句子读一读,想一想,然后议一议。
生1:“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这个句子写出了生命就像春水前行时一样,会遇到磨难和挫折,但风雨过后是彩虹,磨难只会丰富人生的阅历。
生2:“暴风雨”所代表的磨难和挫折应该比“巉岩前阻”更加沉重,这种磨难会让人暂时迷失方向。
……
师:春水从发源到奔流到海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一路上奔腾不息,喻示着生命的过程是进取、奋斗的过程;奔流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生命也一样,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幸福,也有痛苦,而这样的人生才更显精彩。课后请同学们把课上的这些感悟写下来就是读书笔记了。请大家再次朗读此片断。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生命像一江春水片断,这作为一个示范,课后同学们自读生命像一棵小树片断,做点读书笔记,这是作业。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的很流畅、很舒服,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基本实现了课前的设想,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感悟人生、教育思想的目的。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的认识和体会深入了一层。在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活动面较广,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学生说出了一些有创意、有个性的见解,虽然不十分正确,但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很珍贵的。
【同行点评】
1、能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性强,注重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研员点评】
课堂教学坚持母语教学的特质,立足语言本体教学。关注人文情怀,注重母语习惯,强调情感体验,在听、读、思、议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体味冰心散文语言的魅力。不过冰心的散文是心灵的笑语和泪珠,应引领学生捕捉文字背后萦绕的情丝,体味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如有可能也可将教师自身对生命的解读拿来与学生分享,让师生的阅读生命一同在《谈生命》一文中绽放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