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课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练习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练习课教案11、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决的意义,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2、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口决,会用一句口决算有关的两个乘法算式
3、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
4、教学过程:
步骤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口算
61641254
62654231
63662334
二、根据口决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三五十五一三得三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二五一十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4○4=163○3=6
6○6=124○4=0
3○1=2
4○2=81、
1、乘法口决比赛
2、看乘法式题卡片写得数
32443622653466242616
3、先把有关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计算
妈妈买来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几袋?
妈妈买来4袋桔子,5袋苹果,一共有几斤?
4、口头提出问题或条件再算出来
①6个少先队员做纸花,每人做4朵()?
②少先队员做了24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8朵,()?
复习填括号练习
1、做62页第3题
2、做练习十三第2、5、7题
练习课教案2小朋友们,咱们班评比板的题目叫什么?
你们知道叮当猫的百宝箱里有哪些宝物吗?最著名的宝物就是时光穿梭机了,利用它就可以穿越时空,到想去的地方去。你们想不想也来坐一次时光穿梭机啊?
现在我们就和叮当猫、大雄一块乘坐时光穿梭机。
〈出示课件〉
有这样四个时期,原始社会、古代、现代、未来。想先去哪里看一看呢?
好,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到古代去看一看,准备好,我们要出发了。
〈课件演示〉
出发。咦,我们到哪了?原来这是一个古代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谁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多有什么?
生:有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和火药。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这几大发明。
现在我们就开始浏览这些发明,在观看时,请同学们记录下四大发明据今天的时间,要书写工整。
〈课件演示〉
(指名读,学生记录。)
生汇报
这些闻名于世的发明据今天已经有几百、几千年了,听到这样的'数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足以看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那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些数据。
生齐读
现在我们再去哪看一看哪?
生:原始社会。
好,准备出发。
〈课件演示〉
前进。你们看大雄笑了,他看到什么了呢?原来是原始社会经常玩的一种游戏,叫投标游戏。你看,靶心是1000分,这一环是100分,下一环是10分,最后一环是1分。谁得的环数最多谁就是胜利者。大雄来玩了一次,看看他得了多少分。
〈课件演示〉
他得了多少分,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汇报
叮当猫也来玩了,快看看。
〈课件演示〉
他又得了多少分,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汇报
老师看到这个游戏很有趣,就仿造它做了一个投标,让你们也来试一试,你们想玩吗?
(出示投标,指名四人玩,其他人算分。)
汇报、选出优胜者
玩过了游戏,我们再到哪看看?
生:现代。
〈课件演示〉
已经到了,到哪了呢?啊,是一个小朋友的家里。家里有许多的家用电器,这些电器你认识吗?
生汇报
它们都有价格,和你的同桌读读这些价格。
生汇报
只剩下未来没有去过了,我们一同去。
〈课件演示〉
很神秘的啊,叮当猫说未来世界制造的机器人是由无数个小正方体组成的,请你来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
〈课件演示〉
试试看。
在你们每个小组里有一道这样的题,自己算算看。
生汇报
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又回到了我们的教室。
练习课教案3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
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 ……此处隐藏4269个字……: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
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
四、总结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十几减8、7、6的练习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提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个别同学在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还不够准确,还需加强口算训练。
练习课教案13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练习五的第9-13题,三步应用题的练习课(二)。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计算。
9300÷300= 650-350= 5400÷600=
12×500= 4800÷800= 370-190=
240+260= 700×30= 80×5×2=
二、混合运算练习,小学数学教案《三步应用题的练习课(二)》。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目,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说得数。
(44+36×5)÷32 400÷(632-27×16)
33×(60-168÷3) (54+14×9)×2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9题。
请一位学生读第(1)题后,先指名让几名学生说这题的两种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接着让学生做第(2)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做练习五的第10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如果有学生列出算式是:(7+8)×6=90(个),让列出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讲清算理。
3.练习五的第11题。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再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4.练习五的第1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并且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练习五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后小结:
三步应用题的练习课(二)
练习课教案14教学内容:教科书P
教学要求:1、让学生通过练习更好的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加减计算。
2、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含义
“1”:(1)先独立填写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写出每个小数的读法。
“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小数表示?加深学生对小数具体含义的理解。
二、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3”:这一题教师要指导比较策略:
a、可以先比较9.8和9.5,再比较9.5和8.9
b、可以先比较3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比较9.8和9.5的小数部分。
比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按顺序排列,并用符号连接。
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先讨论该怎么解决。
“4”:先填数,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在回答问题。
三、复习小数的加减计算
“5”:学生独立练习。
选两题评讲:竖式的写法、整数部分的0不能漏写。
四、综合练习
“6”:独立练习。
“7”:第(1)题,一套衣服包括什么?
第(2)题,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可以一人做一套衣服,也可以两人同时做上衣或裤子,也可以求差。
“8”:独立练习,交流发现。
“9”: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有规律的板书或其他手段启发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
“思考题”:在线段图上把剩下部分的2倍关系表示出来,再启发学生思考。
五、“你知道吗?”
1、学生自学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练习课教案15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80人 68人 74人 56人 23人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