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

时间:2023-03-29 01:08:04 收藏本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小石潭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2、难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选自《柳河东集》,原名《至小丘小石潭记》,省称《小石潭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用普通话顺畅地朗读课文。

2、能利用页下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3、能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三.通读课文。

教师范读或播放《小石潭记》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要求

自读:默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然后借助工具书及课本下注释,自行解决。

听读:欣赏《小石潭记》的朗读录音,轻声跟读。同时补注课文中值得注意的字词。

伴读:伴随着音乐大声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参差(cēn cī)

寂寥(liáo)

摇缀(zhuì)

隶(lì)

四.精读课文。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动了作者的好奇,于是便“伐竹取道”,发现了这个小石潭。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作者选取了潭中的水(清)、石(奇)、树(蔓美)等景物描绘出了小石潭的概貌。作者由潭写到水,由水写到石,由石写到树和蔓,小石潭的景致层次感强,错落有致,富有立体感。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这是全文写景物最精彩的一段。作者首先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又使人感到象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则从另一个角度写水澄澈空明。“似与游者同乐”,把鱼儿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句句写鱼亦句句写水,既写了鱼的形态,又衬出潭中水的清冽,一笔两写,互相点缀,写来诗情画意,写出了大自然美景。一扫作者被贬后郁闷沉痛的心情,而对小石潭这一奇趣感到轻松、快慰。

④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坐潭上……悄怆幽邃。”由“水清”到“境清”,一个“凄神”,一个“悄怆”,借景写情,静坐深思,不觉感到分外凄苦。

⑤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最后补叙同游者,作为游记的结束是古代山水游记的一种格式,也可以看作游记的附文。

五.研读课文。

学生4人一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a.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景,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

b.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c.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六.学生活动

有人认为书上课文插图不能足以反映出小石潭的美景,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为课文再创作一幅你满意的插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探究本文写作手法,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或扬州的)旅游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①掌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 ……此处隐藏2267个字……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2、拓展延伸: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咏”,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

3、作业设计:

A.把我们上课赏析的古诗文写景名句写到摘抄本上,并积累下来。

B.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我们苗乡侗寨一处景致记下来吧!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采用“讲练评”相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五、教学设想:

多读。多媒体以及其他的现代技术协助教学。把学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小组预习情况,然后小组长作点评、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

为屿y为嵁kān佁然y

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选取几句或者一段来读,然后其他小组对其做点评、

三、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解释重点词句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到每个小组去,让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作点评和补充、

(1、(小组A、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注意好句中停顿、语言的节奏、

重点词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水尤清冽寒冷

(2、(小组B)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重点词句1、日光下澈向下,澈,穿透

2、影布石上照映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组C)读第三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游历的兴趣。

重点词句1、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组C)读第四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重点词句1、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师总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作点评和补充。

四、问题探究

研讨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可以小组先讨论,把你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来展示成果、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石(潭石、——奇

水(潭水、——清(写鱼是为了写水,侧面烘托、

势(潭势、——曲

境(潭境、——幽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作者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和细致地描摹的能力。

3、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1、对精彩语段的品读

2、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展示风景图片(配乐)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作者及.写作背景、小石潭美景等。

三、朗读:

范读(学生听)→自由放声朗读→学生个别读→互读(找自己喜欢读)→齐声读

四、译文(四人小组边读边译)

①摘录不能解释的字词。

②按段落通译全文。

五、整体感知:

①说说课文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②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A、发现小石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或:游览顺序

B、借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品读赏析:(找喜欢的句子读,并说说为什么)

⑴逐步引导:

观察入微、描写细腻、语言生动(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景致幽静。

⑵学生质疑。

七、小结及实践: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细致地观察,精美的语言,描写小石潭的幽静并将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感情融入了景物之中。

1、选择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写一篇抒情散文

2、进一步巩固背诵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图片背景音乐)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