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3-03-29 00:07:35 收藏本文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2

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洛南县石坡镇桑坪小学李萍

教材分析

《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学生:米和厘米

2、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你能用手比划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度为1分米的吸管。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塑料管有多长?

(2)那么大家估计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验证一下。

2、体验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长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为1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分米,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 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关系 ……此处隐藏14574个字……>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你能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60-61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的认识)

2、毫米的认识

⑴、教学例1

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讨论: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答后板书:1厘米=10毫米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认识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⑴、教学例2

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生答后板书:分米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分米=10厘米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书63页1题)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书63页2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