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

时间:2023-03-29 00:07:27 收藏本文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合后能发生变化。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颜料、多媒体课件、橡皮泥、牙刷、画有裙子的画、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玩魔术,激发幼儿对本节课的兴趣。

(1)老师要变魔术了,幼儿与教师一起喊: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变红色)

(2)请几名幼儿一起来试一试这个魔术(分别变红、黄、蓝色)

(3)出示各种颜色物品的幻灯片,让幼儿说出物品的颜色,以便加深幼儿对红、黄、蓝色的认识。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两种颜色配合后的效果。

(1)教师为幼儿出示记录纸、橡皮泥,教师讲清楚使用的方法:根据记录纸上提供的两种颜色,将这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到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将相应的颜色记录在记录纸上。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幼儿自由操作进行记录。

(3)教师为幼儿展示幼儿的操作记录表,并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游戏:看谁说的.对又快

(1)教师说红加黄,引导幼儿说变橙色,依次类推。

(2)游戏:教师边说边出示卡片,配上音乐与幼儿玩游戏:教师说红加黄,幼儿说变橙色,看谁说的对又快。

4.动手为裙子涂颜色,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1)教师为幼儿出示没有颜色的三件裙子的画,请第一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橙色的裙子,请第二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紫色的裙子,请第三组小朋友设计一件绿色的裙子,但是老师这里只有红、黄、蓝色的颜料和牙刷,怎么办呢?

(2)教师为幼儿师范操作的方法,之后请各组小朋友共同完成。

(3)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5.请小朋友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看看别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也能变成其他的颜色。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2

设计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于颜色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使他们感到兴奋、新奇,由此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开展了“颜色对对碰”区域活动,让幼儿在玩玩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带来的美,使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

活动目标:

1、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使幼儿体验到颜色配色带来的乐趣。

2、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清水,瓶盖内已事先挤有红色(黄色、蓝色)颜色少许。红、黄、蓝标签若干,装有少许红色(黄色、蓝色)颜料的瓶盖若干,抹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知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2、难点:通过对颜色配色的探索,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发生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导入:

㈠清水变成有颜色的水,引起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1.教师示范:用来摇晃一瓶清水,使之变成有颜色的水。边晃边念:“摇摇摇,变变变,清水变出颜色来。”

2.每位幼儿拿一瓶清水,通过摇晃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并将相对应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3.请幼儿说说自己变出了什么颜色的水。

4.教师询问变出彩色水的原因。教师拧开一个瓶盖,让幼儿看到留在瓶盖内的颜料痕迹,再想一想清水变成颜色水的原因。

5.请幼儿轻轻拧开瓶盖,验证瓶盖内有颜料的事实。

6.请幼儿再轻轻拧上瓶盖,用力摇晃,重复刚才的变化过程。

㈡变成新的颜色水,继续探索颜色混合产生的变化

1.幼儿自选一种跟自己瓶内的颜色水不同的颜色标签,贴在瓶身上。

2.想一想,如果瓶子里的颜色水与颜色标签所表示的颜料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

3.幼儿根据自己所选标签,选择装有对应颜料的瓶盖,以此替换原来的瓶盖。教师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瓶盖,一边用力摇晃一边观察颜色的变化。

4.幼儿和身边的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相互比较各自变出的新颜色有什么不同。

㈢它们是这样变出来的

幼儿将自己变出的新颜色水放到展台上,介绍自己瓶子里的新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二、展开:

1、教师揭开谜底。

将黄色与蓝色混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告诉幼儿变色的小秘密:老师手里是一瓶清水,把该拧下来涂成黄色,晃一下就变成了黄色。再用我准备好的瓶盖上涂上蓝色,然后在摇晃瓶子,水就变成绿色了。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小魔术啊?教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料。(水粉、油画棒)请大家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匀或涂匀,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黄和蓝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变成什么颜色。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每人只能哪两种颜色不能把颜料洒在衣服或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做一个不乱涂乱画的好孩子。

3、幼儿说说颜色的变化。

(1)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说说红宝宝和黄宝宝合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宝宝?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橘色的?答:橘子等。紫宝宝是哪两个宝宝合在一起变成的?答:红宝宝与蓝宝宝。生活中紫色的物品有哪些?

师幼小结:在我们周围,到处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颜色,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世界非常美好。

4、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小朋友想不想也来玩玩变色的.游戏?”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大家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师:好,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做一下试验,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1)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注意保持卫生。

(2)要在纸上做好记录。

……此处隐藏7070个字……>3.播放课件第二部分(小蓝和小黄融合变成绿)

二、验证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是否真的会变成绿色。

1.老师进行配色活动。

2.操作后,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3.教师小结:蓝色和黄色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播放课件第三部分:蓝色和黄色融合变成绿)教师示范用记录卡记录。

4.绿色真漂亮,让你们想到什么东西是绿色的?

三、配色游戏,感知多种配色方案

1.探索红和蓝会变出什么颜色?

(1)出示课件第四部分:小红出现,

(2)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3)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4)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5)教师小结:蓝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紫色,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五部分:红色和蓝色融合变成紫色)。

(6)紫色真漂亮,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颜色的?

2.探索红和黄会变出什么颜色?并记录。

(1)幼儿分组,进行配色活动。

(2)投放记录卡,请幼儿把配色结果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变出的是什么颜色?是怎么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会变成桔色(课件第六部分:红色和黄色融合变成橙色)。橙色真漂亮,还有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的?

四、你还知道什么漂亮的颜色?播放课件第七部分。

五、到室外找颜色我们去找找还有什么漂亮的颜色。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14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色彩鲜亮的物品总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爱不释手。心理学研究表明,3至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何引发小班幼儿认知颜色的兴趣,初步感知颜色中的小秘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为此,此次活动创设了生活气息浓厚的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各种与颜色相关的'材料,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去交流,去表现、去探索发现,让幼儿在主动操作中感知颜色变化,初步获得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适宜的拓展、深化幼儿原有经验,引发其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糖果小屋”(投放各种颜色的糖、水果、蔬菜等)。

2、操作用材料:红、黄、蓝三种稀颜色;红、黄、蓝三色面塑彩面;红、黄、蓝色透明玻璃纸若干;透明塑料杯13个;一次性透明手套1支、针管26支、塑料瓶13个;添画用的藕、布团、积木等若干;毛笔、小刷子、图画纸、果盘若干;魔法箱、彩球、彩扇等。

3、课件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是幼儿能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并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活动难点是幼儿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过程

1、创设“糖果小屋”导入活动,利用“魔法箱”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颜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去“糖果小屋”做客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自由参观“糖果小屋”,并说出看到的物品的颜色。

(2)利用“魔法箱”中的彩球、彩扇“变”出的颜色,让幼儿说出生活中与其颜色相同的物品。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颜色与“变”出的颜色一样?

(“小朋友想一想,咱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区,进行自主观察、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操作区一:红、黄、蓝色透明玻璃纸、

操作区二:红、黄、蓝色三种稀颜色、调色盘及各种调色工具、

操作区三:红、黄、蓝三色面塑彩面、

3、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感知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会变成绿色)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利用装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水的一次性透明手套,将水混合并慢慢摇动,请幼儿观察: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

(2)引导幼儿操作透明塑料杯,初步感知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色会发生变化。(会变成绿色)

幼儿动手操作装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透明塑料杯,感知蓝色和黄色配色后会变成绿色。

4、进一步探索感知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并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1)出示装有红色、黄色、蓝色任意两种颜色水的“一次性针管和塑料瓶”,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引导幼儿按变化了的颜色,找到“糖果小屋”中相应颜色的物品,分类摆放塑料瓶。

(3)教师利用课件和红、黄、蓝三色稀颜料,演示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播放课件)

5、引导幼儿通过印画和品尝各色食品,帮助幼儿巩固感知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颜色。

(1)创设故事情境《长颈鹿的长围巾》,引导幼儿用配出的颜色及红、黄、蓝色,用藕、布团、积木等在白色的围巾上装饰。

(2)请幼儿品尝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做成的拼盘,教育幼儿多吃各色食品,不挑食。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15

活动目标

1、尝试替换歌词,感受替换歌词演唱的'乐趣。

2、巩固对几种常见色的认识。

3、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认识几种常见色,如:红、黄、蓝、黑等。

课件准备:《颜色歌》歌曲视频;《颜色朋友在哪里》歌曲音频及伴奏;“颜色朋友在哪里”图片。

材料准备:各种常见色的绸带人手一条。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让幼儿在班级中找一找颜色

——你从视频中听到了哪些颜色?

——你能在班级中找到这些颜色吗?

二、播放音频/伴奏/图片出示图谱教幼儿唱歌曲

1、播放歌曲音频及图片第一遍,了解歌词内容。

2、播放歌曲音频及图片第二遍,熟悉歌曲旋律。

3、播放歌曲音频及伴奏,出示图片,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三、播放歌曲伴奏鼓励幼儿尝试替换歌词进行演唱

1、尝试替换歌词。

2、播放歌曲伴奏,带领幼儿用替换的歌词唱一唱。

四、播放歌曲伴奏发材料玩游戏巩固对常见色的掌握

1、教师讲述玩法。

2、播放歌曲伴奏,幼儿愉快游戏。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