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人民币》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人民币》教案1设计背景
那天不轻易地发现有个小朋友手中拿着撕成两半的五角面值的人民币,我问他去哪得,他说某某小朋友说不要了,撕了扔地上,他捡来玩的,大班的小朋友,难道对钱没有概念吗?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人民币面值及特征。
2、知道人民币的用途及一些意义。
3、了解简单的钱币兑换关系,并学习简单的粘补技巧。
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面值,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活动准备
1、各种面值人民币。
2、一些日常用品及价格单。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民币
1、出示人民币,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用呢 ?
2、教师:对,是钱,钱是一种拿来交易的东西,比如用来买玩具啊,买生日蛋糕啊,或者请别人干活要给钱给别人啊。我们中国制造出来的钱叫人民币。
二、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在黑板上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给幼儿观看,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何不同。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纠正、肯定幼儿的说法。
4、简单告知幼儿人民币的基本货币单位是圆角分。
三、人民币的兑换
1、出示2角的人民币,请幼儿说说可以兑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
2、出示5角的人民币,请幼儿想想看可以换成几张1角的人民币?几张1角和2角的人民币?
3、……
延伸活动
1、粘补残缺的“人民币”。
2、角色游戏:购物。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认识人民币》教案2教学目的:
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 =10角,1角 =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1元以内的人民币若干、一元以内的一些物品(交给组长)。
2.教师准备:4个布玩具;刨笔器(5角);尺(8角);橡皮(2角);小刀(4角);书签(3角);铅笔(7角);铅芯(1元4角);储蓄罐。
3.组长准备:一个塑料篓子、将组员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注明价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教师出示挂满商品(注明标价)的黑板。
问:今天是小小商店开张的日子!商品多吗?(生答)
想不想买?买东西要用什么?(生答)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答)
(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问: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小钱袋,你能将里面的人民币分分类吗?(学生动手分人民币)
问:你是怎么分的?(在学生的分类汇报中,板书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教师: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小朋友们肯定了解了不少,而且你们特别想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下面请组长安排组员有顺序地说说自己是怎么这些认识人民币的。还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小组活动)
交流:谁来选一种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介绍?
指明三生任意介绍。
教师:你有什么地方提醒大家注意?你还有什么疑问?(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师:从小朋友的回答中,老师知道小朋友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也提出了许多不懂的问题,那么学了这堂课后,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下面我们一起去逛商店吧!
(想想做做、1,教师指物品,让学生举钱。)
《认识人民币》教案3设计背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接触到人民币,比如过年时收到压岁钱,跟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本节课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换算,会简单的使用人民币购物,同时,也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认识十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其颜色、图案、用途、准确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3、体验劳动才能获得报酬,感受自助购物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并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活动准备:
1元、5元、10元人民币若干张、PPT、手工小火车、手工超市部分商品、小猪佩奇和乔治手偶。
活动导入:
(一)手偶导入
小猪佩奇和乔治帮助山羊爷爷拔草,他们两个通过劳动赚了钱,就拿着钱高兴的向超市跑去。快到超市门口了,它们却想不起来他们的钱都是多少元了,焦急的它们赶忙跑去问老师。
(二)以变魔术的`形式分别出示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让幼儿认识。
教师:魔术、魔术魔术变变变,这些是什么?你们知道它们各自代表多少钱吗?(1元、5元、10元)这些钱是哪个国家的?(中国)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人民币)人民币用什么用途?
(三)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人民币做好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四)卡片与人民币对应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列数字小火车,小朋友们来看一看,帮这些人民币找到它们的好朋友。
(五)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法
……此处隐藏11960个字……,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与纰漏。谁曾这次竟然非常麻烦,我也是先下载了一个课件后,因为白天在学校里学校班级的事情太多,没有大空修改,于是上周四下午下班后我没有回家,从下午5点多一直修改到晚上9点多,全部修改完后我保存好后,还想再欣赏一下自己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谁知再次打开课件后,所有我修改后页面上的图片,全部都变成了红红的大大的×号,我着急得不得了,后来经过自己研究询问同事,得知这个课件原来有安全警告,禁止一切外来图片的使用,而且我做完的都没办法恢复了。第二天晚上,我只好再次加班到夜里9点,重新自己再制作课件。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下载课件后,一定要先好好研究一番,再确定如何使用、修改。二、老师们提到的一些建议如下:
1.课本上创设情境的环节,是出示了三张小朋友购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钱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没有利用这个情境图,而是利用我班的孩子经常喊的一句加油口号“加油努力,一切为了人民币”,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大声齐喊这句口号,我的想法是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评课时老师提到这句口号平时学生喊着玩就罢了,不能拿到课堂上使用,因为毕竟这句话的价值观有偏颇,人不能只一切“向钱看”,我感觉有道理。
2.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人民币,还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节约用钱的教育等等需,所以教学内容也不少,老师们建议可以把前面的节约用钱简单一提,把欣赏节约用钱的名言警句可以视时间,放到后面拓展补充。
3.小组讨论交流认识钱币后,让学生汇报有哪些辨认标志的时候,老师么建议可以找学生在前面带着同学们一起找,下面的学生在自己的钱上也指一指,这样印象更深刻。
小百科: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符号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
《认识人民币》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 教学目的: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 教学过程:
一、 认识人民币。
1.导入新课。
讲述: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那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2.认一认。
(1)师讲述: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个存钱的小箱子,我们称它为小小银行,请你们到小小银行里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面值在1元以内)
师: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来介绍一下你拿的.是多少钱。
(相机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纸币是国家用特殊的纸张印制的;硬币是用特殊的金属铸造的。)
学生说说自己拿的钱的面值。
(2)小结:我们已认识了1元的钱和比1元少的钱,其中1角、2角、5角这些都是几角的钱,1分、2分、5分这些都是几分的钱。平时小朋友讲的1块或几毛,是地方话,1块应该说成1元,几毛应该说成几角。
3.练一练。
过渡:能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小朋友可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出了两道练习题,你们想来试试吗?
(1)“想想做做1”——连一连。
①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②指名上讲台前演示,其他学生在书上练习。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连的?
(2)“想想做做2”——填一填。
①师讲述: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可老师一时也忘了算算有多少钱,麻烦小朋友们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②出示“填一填”。
师:老师请小朋友们把括号上面的钱合起来算一算有多少,填在括号里。
师指名上黑板前演示,集体交流。
4.拿一拿。
(1)刚才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拿钱买东西吗?
(出示货架:)练习本 自动铅笔 一块卡通橡皮
5角 8角 1元
师:如果要买1本练习本,需要多少钱?(5角)你会拿5角钱吗?
学生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拿5角钱后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交流时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对不对。
(2)提问:如果我要买1枝自动铅笔,应付多少钱呢?(8角)你会拿8角钱吗?
拿好后交流,比一比哪组拿法最多。
5.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提问:如果买1块卡通橡皮,我们要付多少钱呢?(1元)你能拿出1元钱吗?
(2)学生分小组试着拿一拿,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交流拿的结果。
方法可能有:
1元= 10个1角 1元=2角+2角+2角+2角+2角
1元=5角+5角
……
(3)师讲述:付1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了几角?10角就是多少元?1元就是多少角?
1元=10角
板书:
学生打开书本填空,再齐读。
(4)师:从刚才买卡通橡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出示:1角=( )分]请你们从自己的小小银行中拿出1角来。看哪一组拿得方法多。
学生试着拿一拿,相互交流。
师:小朋友们,我们发现付1角的方法也很多,同样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付了几分?那么,谁来当一回老师,到黑板前来填一填。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书上填空。
1角=10分
齐读:
二、“小小商店”购物活动。
1.创设一个购物情境。
(1)出示物价牌,并摆放若干实物。
橡皮 自动铅笔 铅笔 尺 本子 小刀
2角 8角 4角 3角 5角 9角5分
(2)安排售货员和收钱、找钱的人员——准备好盛钱箱。
2.讲述: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下面请小组长给每个小朋友发1张1元人民币。小朋友喜欢买什么就买什么。
3.学生自由购物、交流。
(1)先交流买1件物品,请学生说说自己买了什么?付了1元钱后,找回多少钱?
(2)再交流用1元钱买两件或更多件东西的付钱、找钱情况。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还知道些什么?
四、课后作业。
1.“想想做做”第7题。
2.帮妈妈购买物品。
3.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