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德与社会》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
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五、教师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2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从中了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让学生知道自己来学校的目的和行为;
3、通过教学,培养他们“热爱学习,讲究方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2、知道自己的目标和行为;
3、培养学生“讲究方法,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学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学习》这课的知识。
二、课中深究
(一)小组合作汇报展示
1、学习44——45页的内容
2、指名说短文中的人物是怎样学习的,这样的'学习有何意义?
3、说说你是怎样学习的,今后应该怎么学习?
4、你在学习上遇到过困难吗,是怎样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汇报展示
1、自读46——47页内容。
2、指名说说文中分别讲了哪些学习方法?
3、你喜欢怎样学习?把你的方法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4、你认为哪些学习方法较好?
板书设计:
8、学会学习
端正态度
讲究方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学习中我们除了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板书:养成习惯
二、探究新知
1、良好的习惯有什么好处?
2、文中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3、讨论:为了更有效地学习,你认为自己还可以养成哪些好习惯?
三、小结: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为了搞好学习,人们就要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8、学会学习
养成习惯
《品德与社会》教案3教学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社区干部、民警和社区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2、了解发生在社区里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尊重别人的劳动。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1、采访自己所在社区的一位劳动者,观察、了解他的工作,并拍下他的照片。
2、搜集辩论资料。
3、有关垃圾分类处理的专访和调查,完成调查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社区人包括在社区里生活的人和在社区里工作的人。
2、认识社区干部体会他们工作的辛苦。
3、了解发生在社区里的故事,感受社区干部的高尚情怀。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展示社区早晨的资料,教师导语:社区的一天开始了……待学生看完,老师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想说什么呀?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社区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老人们在晨练,大人们去上班,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去学。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社区,社区就是我们的大“家”。这儿居住着许多人,还有很多人在为社工作,他们都是——可爱的社区人(揭示课题)。
二、认识干部,了解职责
1、在我们的社区里,为了使人们生活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有许多人在默默为社区工作他们辛勤地劳动着……
2、猜一猜:出示照片《忙碌的身影》,他们是社区什么干部呢?结合照片播放录音绍,并出示文字。
3、观看录像《采访社区干部》,教师提问:我们的社区里,除了这些干部,你知道有哪些干部
4、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的社区需要这么多社区干部啊!
三、故事交流,感受情怀
1、故事屋:你就是我们社区的奶奶,学生自由读。
2、全班交流: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我们生活的社区也有很多许多这样的好干部,请你也来夸一夸!
4、教师小结。
四、组织辩论,深化认识
1、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当前,我们小学生午间和下午放学后家里常常没人照看,都是由学校来承担的,那么,这些管理工作是否也可以由社区来承担呢?(出示辩题)
2、组织学生按观点分成两队。两队围绕自己的观点自由讨论,组织相关材料。两队各派代表发言,其余同学可以为自己一方补充,并阐述理由。
3、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社区里民警和的其他劳动者,体会他们劳动的辛苦。
一、感受辛勤,学 ……此处隐藏11792个字……所学的道德知识为标尺,进行衡量,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分享也是献出关爱,有了爱,世界将会更美好,社会更和谐,生活也就更幸福.
活动三:拓展延伸:
首先,让同学谈学习本节课的感受.这样,既可反馈教学目标,又可巩固教学重难点,同时,也可让同学真切地再次体验我们“一同分享”这节课的感受。而社会调查“小记者要行动”激起同学合作分享的欲望,为下节课”合作分享”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将课内训练延伸到课外,可使同学在实践中反复的、不时地、多方位的体验,感悟。
总之,我这节课设计的总的思路是:让同学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体验,到生活中实践。即:使同学真正地“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品德与社会》教案15《家乡新变化》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