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大的皂荚树》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1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及句子意思。
2、读懂课文,了解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特点和四季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了解皂荚树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何联系。
4、给课文分段。
5、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皂荚树,体会皂夹树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皂夹树的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弄懂课文内容,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四季带来的方便及这与它的`高大茂盛的联系。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末句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体会文章中心,教育学生做有用之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按提示分段,学习第一段内容。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你见过皂荚树吗?(学生自由谈对皂荚树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他们校园里的那棵不寻常的皂荚树。那么它哪些地方不同寻常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1)抽读课文(分段抽读)
(2)学习生字词。
①抽读生字词,订正读音。
②齐读生字词,分析字形:
区别字形:蓬—篷熬—傲曾—增
区别多音字:空(kōng kòng)盛(ch?ng shang)旋(xuán xuàn)
理解词义:曾经、格外、袅袅
(3)齐读全文,并弄清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3、根据课后提示分段: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
(2)这棵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3)三十步见方是什么意思?
(4)这段主要写什么?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2—10自然段,了解皂荚树的特点及四季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明白这些方便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2、理解沉思的内容,体会文章末句的含义
3、体会皂荚树的精神,教育学生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手段:
电教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了解特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我们学校操场的东边,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皂荚树。请看!(出示图片),这就是那棵皂荚树。请仔细观察,然后概括地告诉老师:这是一棵怎样的皂荚树?
(3)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皂夹树的高大和茂盛的呢?打开书,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在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2、3、4自然段)
(4)抽读2、3、4自然段,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皂荚树的高大茂盛的?
(5)默看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大的?六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说明什么?(干粗)。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抽读——齐读
(7)这棵皂荚树不仅高大,而且茂盛。请继续默读3、4自然段,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皂荚树的茂盛的?请勾出能体现皂夹树茂盛的词语。(讨论时注意理解阴盖一词)。
(8)在了解树干特点时,我们用了干粗来概括,现在能不能用2个字分别概括枝和叶的特点?(枝繁、叶茂)
(9)看板书总结皂荚树的特点。
(10)面对这棵罕见的大树,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指导朗读2、3、4自然段)2、分析课文,了解作用:校园里这棵皂荚树的存在,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边听朗读,边看画面,边思考: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1)老师范读,课件演示,学生感知。
(2)分组讨论:
①分组:一个大组重点讨论学习一个季节的内容。
②出示思考题:
a、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先用一句话说,再用四个字概括。)
b、这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③齐读思考题后分四人小组讨论。
(3)大组汇报:
①各大组平行汇报第一题。
②皂荚树为什么能为我们提供这些方便?这与它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要求把四季内容合起来分析,进行抢答)
③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重点句,体会中心。现在,让我们点燃落叶。看!褐红色的火苗升了起来,望着袅袅的轻烟,作者陷入了沉思。(出示字幕沉思内容)
(1)自由小声朗读沉思内容。
(2)这段话一共有几句?每一句说了什么意思?
(3)皂荚树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学生边谈自己的看法,老师边进行总结,并板书)
(4)指导朗读(沉思内容)。
(5)出示字幕: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棵种子在生根、发芽……
①齐读字幕。
②这里的种子指什么?
③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总结: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同学们学习皂荚树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师相信:这种精神必将会像文中说的那样,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老师更希望同学们能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5、作业。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2教学《高大的皂荚树》,我紧紧围绕课题的“高大”来设计教学过程 ,“高大”乃全文的主线,顺此下去,穿珠引玉,带动全文。具体做法如下:
一、紧扣题眼,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提问: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的?作者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
2.“高大”体现在皂荚树的哪些方面?教师抓住课文进行点拨、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二、理清思路,抓住特点
1.细读课文,提问:
(1)课文是怎样写皂荚树的干、枝、叶的?突出了皂荚树的什么特点?(高大)
(2)皂荚树为什么能给人们提供方便?这由它的什么决定的?(特点)
2.点明顺序, ……此处隐藏4755个字……: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回忆一下,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第二段
1.想一想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这和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2.根据上述问题找出相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课文结尾那句话的含义。
4.作者写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指导朗读这一段,体会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和对同学们的`启示。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作者怎样从树干、树叶、果实等方面,联系一年四季生长的不同特点,来观察和描写高大的皂荚树?
(四)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卡片。“篷”的部首是“竹”,不是“辶”,“曾”下面是一横。
(五)指导用“格外”、“曾经”造句
1.指出带有“格外”、“曾经”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2.指名用“格外”、“曾经”造句,选想好再说。
(六)布置作业
1.把用“格外”“曾经”造的句子写在作业本上。
2.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抄写两遍。
(七)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篇教学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探究实践,了解本文抓住皂荚树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感悟作者借皂荚树抒发的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高大的皂荚树》教案9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3。练习给课文分段。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学生读课题。重点读准“皂荚”(zàojiá)
2。教师问:“从题目上看,皂荚树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读后回答:高、大)
3。那么,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教师出示下列词语卡片,学生读:
空地 茂盛 伸展 槐树 帐篷 遮挡 投下 凉爽 扁豆 竹竿 熬水 打着旋 轻烟袅袅 褐红色 启迪 格外 曾经
三、学生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并标划出自然段(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查字典理解“格外、曾经、空地、暴烈、轻烟袅袅”等词的意思。
2。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同学们打开书,带着“①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的问题读课文。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1~4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
2。请一个同学读1~4小段,回答问题①
教师问: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写着呢?读出来。(学生读第1自然段。)
教师问:这个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意思?(学生答:这段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读出皂荚树所在的地方。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出示小黑板)
① 学生分句读,比较异同。
② 指导学生读第2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还从哪儿看出皂荚树的高大和茂盛?
4。请两个同学有语气地读1~4自然段,并回答:“皂荚树生长在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高大的.?”(学生读后回答)
(二)总结1~4小段
教师问:1~4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皂荚树的位置及它的样子。)
(三)按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给课文分段。全文可分两段。
第三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1。全文分几段?每段的意思是什么?
2。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哪些方便呢?
二、继续讲读新课
(一)学习第5自然段。(教)
1。学生读这段,思考:春季,皂荚树为同学们提供了什么方便?
2。学生答教师板书:遮挡雨滴
3。我们像平常一样游戏、做操,而皂荚树呢?(它却被雨淋着。)
4。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皂荚树助人为乐。)
5。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课文。
(二)学习第6自然段。(辅)
1。学生读这段,给自己提出问题:“夏天,皂荚树为同学提供什么方便呢?”
2。学生自己找答案,教师板书:遮挡烈日
3。“暴烈”一词是什么意思?
4。“皂荚树晒着自己而为我们遮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它为了我们而奉献自己。)
5。查字典理解“格外”一词的意思。(格外是超乎寻常的意思。)
6。读这段的最后一句话。
7。用“格外”造句。
8。有语气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它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自己学习7~10自然段。(放)
学生按上述的方法,自学这部分。
1。秋天和冬天,皂荚树为同学们都提供了什么方便?2。从这儿看出皂荚树怎样?3。有语气地朗读。
(四)学生有语气地读5~10段。提问:一年四季,皂荚树给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方便?(学生看板书回答。)
(五)重点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问:皂荚树一年四季为人们提供方便,它只有奉献而从不索取,这种精神怎能不被人们所称赞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么赞它的?
1。学生读最后一段,想:望着这跳动的火苗,引起了我的沉思,什么是“沉思”?(深深地想)沉思什么?(学生从“皂荚树啊皂荚树”开始读,读到“多少启迪”。)
2。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皂荚树牺牲自己,甘心默默地奉献,为别人带来方便和快乐的高尚品格,使同学们受到了启示和教育。)
3。学生再读这几句话。(有语气)
4。学生齐读最后一句,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种子?(学生联系上文后不难想到:这是一棵饱含着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的种子。)“生根、发芽”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这种奉献精神在“我们”心中扎下根,永远发扬下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
2。学生仿读。
四、教师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作者从树干、枝叶、果实等方面的特点,联系一年四季生长的不同变化观察它,描写它,使这棵高大的皂荚树就像我们亲眼看到的一样。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皂荚树对人们做出的贡献和它那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皂荚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