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活动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活动教案1一、 活动目标
1. 提高幼儿玩圈的兴趣,激发幼儿玩圈活动中的创造性。
2. 学习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录音机、磁带、空场地。
2、学具:幼儿人手一个塑料圈。
三、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师:宝宝们你们想把自己的身体练的棒棒的吗?
幼:想。
师:那跟着老师一起去锻炼身体吧!开起我们的圈出发吧!(师生入场)
(1)听音乐,幼儿手拿塑圈,跟着教师做圈操。 (音乐:蓝精灵)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锻炼吧。(师生一起做圈操)
(2)引出我们今天请的小客人:小白兔入场。 小白兔今天要来给我们当裁判,看看谁玩的最好。
2. 提供材料,自由探索。
(1)教师提示:“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圈做操的本领。这个圈还可以怎么玩?要动脑筋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2)幼儿想出多种玩圈的方法,并亲自尝试,教师个别指导。
(3)教师仔细观察,邀请幼儿上来展示各种玩圈的方法。互相启发交流。
玩圈方法简介如下:
A. 滚圈:将圈向前抛出又去捡回来。
B.跳圈:在圈里跳进跳出。
C.小鸭走:幼儿又膝伸直,脚套在圈里分开撑住圈向前走,不能让脚上的
圈掉下来,也不能用手帮忙拉着圈走。
D.带圈走:幼儿三四人一组,站在圈里,手拉手,用脚踏着圈向前快走。
E.转圈:幼儿用手转圈,使其原地旋转。
F.踏圈走:把圈竖起,两脚依次踏着圈的.边缘,侧向移动双脚,使圈向前滚动。
G.套圈:从头套入脚下取出—>从脚套入头上取出—>从臀部套入四肢取出—>从四肢套入臀部取出 。
(4)幼儿带着同伴的启发,继续探索练习。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玩法。那你们知道小白兔最大的本领是什么呢?
幼:跳。
师:那我们来跳跳看,但是要和其他宝宝跳的不一样。(幼儿玩圈,教师讲评跳的好的幼儿)
3. 难度练习,重点指导。
(1)幼儿自由结伴将塑圈摆在地上搭成各种图案,然后逐个进行跳圈活动:单脚或双脚连续跳,左右脚交替跳,左右脚开合跳等。教师重点指导:如何与同伴商量合作玩的方法。
师:现在老师要你们大家一起合作,把圈放在地上拼成一个图案,然后来玩玩看。(幼儿自由结伴玩圈)
(2)教师将合作得较好的组的玩法展示给同伴看,提供幼儿合作玩的方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老师看了可高兴了,你们不仅用圈玩出了这么多的玩法,而且还拼出了这么多的图案,老师要表扬你们。
4. 游戏《拔萝卜》。
师:小朋友们做了这么久的运动,你们看小白兔的肚子都-------?
幼:饿了。
师:你们看那是什么?
幼:萝卜。
师:那边地里种了那么多的萝卜,可是没有路过去,宝宝们快想个办法吧!(幼儿自由想办法,教师引导幼儿用圈铺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想出了用圈铺路的好办法,那现在开始铺吧。铺好以后再从路上过去吃萝卜。我们大家可以比赛看看谁拔的萝卜多。
5. 结束活动,放松练习。
播放舒缓的音乐,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放松练习。
幼儿园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朝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反射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3)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根据需要可进行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活动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就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像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任选老师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材料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出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贴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贴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 ……此处隐藏5169个字……话。
活动准备:
电筒、图片,遮挡物。
活动过程:
1、欣赏理解故事《树荫》
出示图片,教师完整讲述。
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树荫下面却很凉爽?(树荫是树的影子,是树遮挡了阳光形成的,因为没有阳光的照射,所以树荫下面很凉爽。)小熊想了什么办法不让树荫跑开?结果呢?为什么树荫还是跑开了?(太阳的位置一直在变化,所以树荫也一直在变化。)
2、小实验:会动的影子以电筒做试验,幼儿观察。
拉上教室窗帘,使活动室的光线变暗。让一名幼儿手拿手电筒,让手电筒的光射到地上,教师拿一物体作为遮挡物,挡住部分的`光。然后让该幼儿不断地移动手电筒的位置,让大家观察该遮挡物的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请另一名幼儿用笔在地上画出影子的轮廓。在手电筒位置变化后,再请一名幼儿用笔在地上画出影子的轮廓。引导幼儿比较地上所画的影子。
3、带幼儿到户外找树荫。
观察树荫,说一说、体验凉爽的感觉。
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安排小实验"会动的影子",让幼儿继续自由探索。
故事:《树荫》
火辣辣的太阳,凉凉爽爽的树荫。
小熊躺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
突然,他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
小熊跳起来,揉揉眼睛一看:呦,树荫跑开了,谁在开玩笑?
小熊很生气,他问小树,小树说:"我不知道!"他问小鸟,小鸟说:"我没看见!"一只小狗走来,小熊问小狗,小狗说:"自己想想!"小熊抬头望望太阳,太阳嘻嘻笑;小熊低头望望树荫,树荫跑到另一边去了。
小熊拍拍脑袋:哦,我知道了,是太阳在开玩笑。
小熊找来木桩,找来绳子……他把树荫牢牢钉住,牢牢捆住。
小熊,又睡在树荫里,睡得又香又甜。不一会儿,小熊又被火辣辣的东西烫醒了……小熊跳起来,对着太阳挥挥拳头:"你真坏,你真坏!"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时间掐的很准,具体时间分配还不是很合理,导入活动采用了开场白式,太过直白,语言太罗嗦。
中间部分有三次层层深入理解的听故事,第一边讲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问题互动气氛也很好,到了第二第三次,倦怠情绪就又开始出现了。
幼儿园活动教案13设计意图:
大自然对幼儿来说,是神秘的,具有探索性的。当他们散步时,看到幼儿园的绿,都会不禁地感叹:“我们的幼儿园好美啊!幼儿园里有这么多的.树,我好喜欢啊!”
因此,我根据幼儿园原有的自然环境和幼儿的兴趣开展了主题活动《树的叶子》,让幼儿在户外情景教学中,感知、观察、探索自然环境,萌发探究叶子的兴趣,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用叶子创意拼贴图画,从而激发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目的要求
1、教育幼儿爱惜玩具。
2、让幼儿学会钻的动作。
3、教育幼儿应懂事。
4、重点认识榕树和柏树的叶子。
5、学习新词:粗糙、光滑。
6、知道它们都是长青树。
7、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8、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准备
陀螺、皮球、风车、沙包等。
事先布置好场地。
叶贴画艺术品三幅图画纸、糨糊、剪刀、双面胶。
幼儿园活动教案14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辨别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学会使用轻重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特性。
准备
1. 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物品(最好同样大)如砖块(半块或三分之一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各一块;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装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样大),里面可分别装小石头、豆子和稻子(带壳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称一个(可以用筷子和绳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 幼儿每两人一盘小石头、一盘纽扣、一盘木块(数量相同)、一个天平称(自制,也可不要)。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1. 比较两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砖块和木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怎样才能知道?(用手掂)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重的交给教师。教师再出示木块和泡沫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轻的交给教师。
(2)教师请幼儿找找活动室内有哪些物品比较重,有哪些物品比较轻,也可以回顾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不同轻重的物品。
2. 比较三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请幼儿猜一猜: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较重?哪包最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比较的结果。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如何用天平看轻重,然后用天平称一下上述三种物品,验证轻重给幼儿看。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三包物品同时比较时,怎样来说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轻重,幼儿讨论过后,教师小结: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时比较时,可以说最轻的,比较重的,最重的。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再做比较,将三包物品从轻到重排队,其他幼儿做评判。
(2)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掂或用天平称的方法比较手里的小石头、纽扣和木块的轻重,先找出不同轻重的物品,再按轻重排队,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在天平上称给幼儿看,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把最轻的包拿走,出示最重的包与比较重的包在天平上相比较,提问:哪包重?哪包轻?幼儿确定以后,教师再把最重的'包拿走,出示比较重和最轻的包相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在两包比较中较重的包,和另一包包比较时可能是轻的(或重的),在两包比较中较轻的包,和另一包比较时可能是重的(或轻的)。所以说物品的轻重,要看和谁比。
3. 操作练习
幼儿园活动教案15活动名称:
日常生活——传递剪刀
教具构成:
剪刀、托盘
教育目的:
1.培养幼儿生活礼仪、人际关系及社会性发展。
2.学习安全措施及保护。
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工作区域,取铺工作毯、工作卡。
2.教师拿用具,托盘内放置一把剪刀,介绍今天的工作名称。
3.教师展示工作:右手抓握剪刀手柄,左手五指握住剪刀尖锐处,双手五指抓握剪刀尖锐处,尖端朝下,将剪刀手柄传递给他人。
4.请幼儿尝试操作。
5.展示完毕,从哪拿得放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可以传递其他危险品,如:针、铅笔、刀、各种容器等。
错误控制:
1.物品掉落、翻倒。
2.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兴趣点:
1.教具的形状、颜色。
2.互相注视对方的.双眼。
注意事项:
尖端处朝下,不会伤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