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活动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活动教案1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 “教育生活内容要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事物和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 都能见到的,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 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 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设计了“有趣的影子”这一 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寻找屏幕上的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师:孩子们,这儿有我们的影子,一起来看哪! 师:挥挥手,摇摇头,我们一起来和影子跳个舞吧! (评:孩子们兴奋地在大屏幕前急切地寻找自己和同伴的影 子,不停地和自己的影子一起舞动,继而产生了对影子的好奇。)
猜一猜手影并欣赏手影录像,感知手影的神奇魅力
1、幼儿互相讨论 师:白色的屏幕上怎么会有影子的呢? 师(小结): 光照在身上, 身体挡住了光线, 屏幕上就有了影子。
2、师生做手影.猜手影,感受影子的多样性 师:光照在我的手上,屏幕上就有了手的影子。我来表演几 个手影,你们来猜猜。 师:看这是谁呢?(师分别用手变出小鸟、大灰狼、孔雀。) 师:你们真厉害,都被你们猜到了。谁也会表演手影来考考 大家?(分别请 3—4 个幼儿演示手影) 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影子呢? (幼儿自由讨论。) 师:你们真聪明,原来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3、观看手影录像,体验手影的神奇 师:有一位大师,做的手影特棒,我们一起来猜猜他表演的 手影是什么?(放手影录像,幼儿观看) (评:此环节旨在让孩子们感受手影的神奇魅力所在,幼儿被 大师精彩的手影表演所折服,纷纷把掌声送给了表演大师。)
三、通过找一找、变一变,感知影子的变化,获得光和影子 的感性经验
找一找影子 师: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想在白色的.屏幕上找到影子,等一会 儿三个小朋友一组,去找一找、玩一玩,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你找 到了谁的影子?(幼儿分组在小屏幕后面操作) 师:你找到了谁的影子?谁来做给大家看看?(请 3—4 名幼儿 操作演示) 师:你用什么办法找到小动物的影子?(手电筒)为什么? 幼:因为光照在小动物的身上,小动物挡住了光线,就有了 影子。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小鸟、小兔和小乌龟的影子, 发现了光照在这些小动物身上,就被小动物挡住了光线,白色的布上 就有了它们的影子。
1、光离小动物近,影子就大,光离小动物远,影子就小。
2、灯光不动,小动物近,影子就大,小动物远,影子就 小。
3、小动物不动,灯光离得远,影子就小,灯光离得近, 影子就大。
4、小动物和灯光一起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在跳舞了。
5、小动物不动,灯光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在跳舞了。
6、灯光不动,小动物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在跳舞了。
7、小动物的头、脚、尾巴、翅膀折了一下,灯光动转, 小动物的影子就像在跳舞了。 轻轻一折,随着光的移动,小动物的影子就像在 跳舞了。
五、活动拓展
1、影子有什么用处?(介绍古代用影子确定时间)
2、影子有什么不方便呢?(介绍医院用的无影灯)
3、游戏“踩影子”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
六、教学反思 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以及“做中学”的理念能较好 地在本次活动得到体现。
1、选材内容的生活化。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 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 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本活动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幼儿的兴趣 点,运用游戏这一幼儿特有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丰富而又有趣 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动物影子、演 皮影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影子变戏法 的秘密等问题,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 的丰富经验。
幼儿园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遇热融化。
2、迁移已有经验,探索冰中取宝的方法。
3、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16份冰有礼物的冰块,8条毛巾,一盒木头、一个热水袋、四根吸管、一盆温水。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冰的特点。
1、出示礼物。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老师出示礼物,拆礼物)
2、教师: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冰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幼儿用手摸摸冰,感觉怎样?(滑滑的,很冷)。拿在手里用鼻子闻一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一尝是什么味道的?(无味)。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无色)。(到幼儿面前提问)
幼儿1:冷冷的。
幼儿2:滑滑的。
幼儿3:白色的。
小结:冰是无色无味,摸上去冷冷的、滑滑的。
(环节简析:幼儿在用手感知冰、用眼睛观察冰、用鼻子闻一闻冰的味道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感知,有幼儿说冰是白色的,在这里白色和透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我通过让幼儿透过冰看老师的实验感知冰透明的特点。还有个别幼儿摸着冰说冰是暖暖的,这个也是错误的,因此我鼓励大家一起再一次用手摸一摸,以便准确地判断冰是冷冷的而不是暖暖的。)
4、教师:小朋友看,老师手上怎么会有水?(幼儿)原来冰遇热会变成水呢!
二、探索活动"冰中取宝"
1、教师:其实老师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真正的礼物不是冰块,而是藏在冰块里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取出冰里的礼物呢?
幼儿讲述方法。
幼儿1:用热水捂,就像捂牛奶一样。
幼儿2:用电吹风吹。
幼儿3:用榔头敲碎。
幼儿4:砸碎它。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木块、吸管、温水、热水袋)。教师:请你用这些材料来帮忙取出冰里面的玩具。
教师:(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到桌子旁边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注意别把衣服弄湿,桌上有毛巾可以擦擦手。老师已经把你们的礼物放在了桌子上,大家开始行动吧。
(环节简析:幼儿在进行冰中取宝的操作过 ……此处隐藏9582个字……手部动作表现毛毛虫和大树爷爷,即一根手指弯弯曲曲表现毛毛虫爬出来,另一只手张开五指表现大树形象)
教师范唱第一、二乐句后提问:毛毛虫爬呀爬到大树爷爷的哪里停下来了?(树脚下)
语言提示:毛毛虫要从树脚下往上爬,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喽!(范唱第三、四乐句)大树爷爷笑得树枝都抖起来,树叶都抖落下来了,挠痒痒挠得真舒服呀!
师:我们的小手也来变条毛毛虫,一边唱歌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评析:手指游戏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形式,教师范唱和示范性的手指游戏,将幼儿带入一个游戏的情境中,激发起幼儿进一步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4) 引导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边唱边动作
师:一条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了。“大树爷爷,我来啦!”,(边唱边表演手指游戏)师:一条毛毛虫又来了一条是几条?两条毛毛虫挠痒痒一定更开心。
(三条,四条……,分别用不同数量的手指表现毛毛虫爬行和挠痒痒动作)
(评析:手指游戏的运用,增进了幼儿学唱歌曲的趣味性和主动参与性。幼儿在一条、两条等多条毛毛虫出来挠痒痒的手指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反复表演和学唱歌曲,体验到了歌唱活动的轻松和快乐。)
3、尝试表演,体验情境游戏的快乐
(1)教师扮演毛毛虫,请一幼儿扮演大树,其他幼儿唱歌。
边唱边表演:第一、第二乐句毛毛虫爬出来停在树脚下;第三、第四乐句毛毛虫挠大树痒痒,幼儿发出哈哈大笑或做出怕痒的样子。
(2)师:谁愿意来做大树?做大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站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请部分幼儿做大树,部分幼儿扮演毛毛虫,听歌曲录音表演游戏)
(3)全体幼儿一起参加游戏。
(评析:从教师与个别幼儿的游戏,到部分幼儿的参与,再到集体的`共同游戏,为小班幼儿搭建了一个积极模仿、学习的平台。其次,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游戏,更主动更愉快。)
三、教学反思
活动生动有趣,层次清晰。教师在遵循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对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创设轻松愉悦地心理环境和游戏情境,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情绪愉悦,积极参与。其次,游戏情境的创设,包括手指游戏和情境表演游戏。尤其是手指游戏的创新运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玩中学,手指动一动,唱一唱,体验到歌唱活动的轻松和愉悦。 艺术活动的价值在于幼儿情感的体验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幼儿的学习有个慢慢内化的过程,因此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必操之过急,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内化的时间,情绪到了幼儿自然就唱地更好了。
四、活动评价
1、内容的适宜性
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具有愉悦的功能。通过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歌曲“挠痒痒” 旋律优美、内容简单而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非常适合在小班幼儿中组织开展。
2、过程的趣味性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幼儿的学习即游戏。而小班幼儿又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知以具体形象为主等年龄特点。因此,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善于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师生之间互相挠痒痒体现一个“趣”字,手指游戏学唱歌曲体现一个“趣”字,情景表演游戏同样体现一个“趣”字。
3、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宽松的心理环境还是有趣的游戏情境的创设,都较好地调动起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与此同时,在活动的最后一个游戏环节中,幼儿通过向老师学,向同伴学,再到自主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则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幼儿有效地发展。
幼儿园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为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孩子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办法,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细心观察画面,找出相关问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重点: 鼓励孩子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活动难点: 幼儿能用完整的话讲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燕子、猴子、小马、小狗、小猫、大象、小羊、老虎等动物头饰。
2、森林挂图、大树、房子、梯子、板凳等教具。
活动过程:
1、课题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动物头饰,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动物头饰:引导幼儿逐一认识燕子、猴子、小马、小狗、小猫、大象、小羊、老虎等动物头饰,提问:
(1)这些头饰漂亮吗?
(2)你们想戴上扮演这些小动物吗?老师也想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中谁最厉害?(老虎)老师扮演老虎吧,你们喜欢哪个小动物?自己选一个。
3、和幼儿一块讨论这些动物的本领:老虎有兽中之王的美称,可见它非常厉害,你们都有哪些本领?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我是……(小猴会爬树,比老虎厉害;小鸟会飞,小猫会跑,大象比老虎强壮等)你们的本领都很大,今天我是邀请你们到我家做客的,你们愿意吗?我们应该怎样去?(做火车、飞机、汽车等)
4、以游戏的形式,到达大森林:放音乐(开火车)同时出示森林图,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开火车到达目的地,老虎开火车,提醒动物们在过山洞时湾下腰,过高山是把手举起来。提问:来到大森林你们有什么感觉?(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小朋友觉得累了吗?前面有棵树我产到大树底下休息一下吧。
5、提出问题,如何送小鸟回家:出示大树及小鸟图,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在叫?发生了什么事?(从树上掉下一只小鸟)找一下鸟妈妈去哪里了?鸟妈妈没在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鸟?
6、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小鸟送回家?
如下以下办法:
1、小猴会爬树,把小鸟送回家。
2、大象用鼻子把小鸟送回家。
3、小狗、小羊、老虎可以用梯子或板凳送小鸟回家。
4、小猫可以爬到小马的背上把小鸟送回家。
5、燕子可以背着小鸟回家。最后由大象把小鸟送回了家,小动物们可高兴了。
7、活动延深:帮助小猫、小狗找吃的。出示老虎的.房子,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提问:我的家漂亮吗?是什么样子的?房子前面挂着什么?(鱼、肉骨头)是谁最爱吃的?我们应该怎样把它取下来?引导幼儿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如:(1、可以用凳子、梯子把食物取下来;2、小猫、小狗可以爬到小马背上把食物取下来;3、让小鸟帮助把食物取下来;)
8、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活动:游戏开火车,今天我们真高兴啊,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回家吧,我们怎样回家呢?还是让老虎开火车送我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