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语言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教案1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大胆讲述小蜗牛给妈妈写信的愉快过程。
2.在读信的过程中感悟妈妈和孩子之间深切的爱。
活动准备:画了蜗牛标记的信封;蜗牛写信、送信、信的内容、搂在一起图片;经验准备:幼儿对信已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的信并认识信封。
⒈(出示信)老师手上有封信,你们猜猜这是谁写的信?你怎么知道的?那你认为是小蜗牛还是蜗牛妈妈写的信呢?为什么?
⒉原来信封右下角的小蜗牛是写信的,信封中间画的蜗牛妈妈是收信的。
⒊现在你们明白了吧?那请你们看了信封说一说:这是谁写的信?又是送给谁的?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
1.那小蜗牛怎么会想到给自己的妈妈写信呢?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 分段欣赏故事(小蜗牛有一个好朋友——我也要给妈妈写信)
⑴小蜗牛怎么会想到给妈妈写信的?(看见乌龟给他的妈妈写信)
⑵乌龟妈妈收到小乌龟的信是怎么做的?(亲热地搂住小蜗牛)怎么说的?
⑶小蜗牛看到乌龟妈妈收到自己孩子的信这么高兴,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结:原来,小蜗牛看到小乌龟写信,而且看到乌龟妈妈收到小乌龟的信那么高兴,所以才想到要给妈妈也写一封信的。
⑸那么最后小蜗牛会怎么给妈妈写信?又会请谁帮忙送去?信里会写些什么?妈妈看到信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几张图,就都会清楚了。
⒊出示四幅图,理解故事内容
⑴小蜗牛是用什么方式给妈妈写信的`?为什么?
⑵小蜗牛的信是谁送给XXX?小蜗牛给妈妈送信经过了哪些地方?
⑶小蜗牛的信是一幅画,那画上对妈妈说了什么呢?你能看懂吗?(引导幼儿看图读信)
⑷当妈妈看到小蜗牛写给自己的信,她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⑸小蜗牛和妈妈搂在一起,小蜗牛的心里怎么样?XXX心里又是什么感觉?(心里甜甜的、心里暖暖的)
⒋欣赏故事后半段(回到大树下——心里暖暖的)
小蜗牛给妈妈写信跟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吗?那我们来完整听一遍故事。
三、表达对妈妈爱的方式
⒈当我们想念一个人得时候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对方,小蜗牛、小乌龟很爱自己的妈妈,当想念妈妈了就想到了给妈妈写信,那么除了用写信的方式来传递对XXX爱,你爱你们的妈妈吗?那你们会用什么方式让妈妈知道你也很爱她?(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对XXX爱)
⒉对,我们对XXX爱可以用许多许多的表达方式。等下了课,你们也可以学着像小乌龟、小蜗牛一样,试着给妈妈写封信,可以自己做好信封,把信装在里面送去,我相信,妈妈收到你的信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中班语言教案2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掌握儿歌的结构特点。什么是什么的家。
2、鼓励幼儿根据儿歌提供的线索,尝试初步创编儿歌的兴趣。
准备:
1、背景图
2、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每人一个。
3、天空、树林、草地、河水、幼儿园。
过程:
(一)引入主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2、对了你们说对了,现在就让我们这些好朋友起一做个游戏吧。
3、你们玩完乐也累了,现在听音乐找到自己的家。
4、教儿歌。
5、你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现在我们帮助他们也找到自己的家好吗?
6、教师提问?
(1)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
(2)茂密的树林是谁的家?
(3)绿绿的草地是谁的家?
(4)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
(5)红红的花朵是谁的家?
(6)美丽的幼儿园是谁的`家?
7、幼儿看图分组说。
8、幼儿看图连贯的集体说。
(二)让幼儿充分想象,创编儿歌。
1、你们都吧好朋友送回家了,请你们在动脑筋想一想:
蓝蓝的天空还是谁的家?
茂密的树林还是谁的家?
绿绿的草地还是谁的家?
清清的河水还是谁的家?
红红的花朵还是谁的家?
美丽的幼儿园还是谁的家?
2、明天我们一起把大家想的聚在一起说给小朋友听,我们一起再来做个游戏吧。
中班语言教案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树荫随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尝试续编故事结尾。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让幼儿在树荫下做游戏,感受树荫下的凉爽和阳光下的炎热。
课件准备:《树荫》故事音频及图片,《树荫》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顾对树荫的已有经验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你在户外的时候喜欢站在什么地方乘凉呢?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喜欢在大树下乘凉?
二播放音频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日照与树荫的关系
1.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第一段。
2.播放故事音频及图片第二段。
三播放视频鼓励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你能帮小熊想一个好办法,让他睡一个又凉快又舒服的'觉吗?
请把你想到的办法编成故事的结尾,跟身边的同伴说一说。
中班语言教案4目标:
1、学会儿歌,能理解儿歌的资料,有热爱实幼的完美情感。
2、初步明白比喻句的用法。
准备:
《幼儿园是我家》
2、与儿歌资料相符的图片。
过程:
一、谈话
1、我们的幼儿园有个好听的名字,它是?(实验幼儿园)
2、你们在实验幼儿园开心吗?为什么感到很开心?
3、我们的幼儿园就像我们所熟悉的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二、教授儿歌,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
1、(出示图片)提问:图片里画了些什么资料?你最喜欢哪张图?为什么?
2、教师把小朋友刚才说的话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听!
A、教师范读儿歌,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儿歌里听到哪些好听的歌词?
B、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
3、幼儿团体学习儿歌
A、整体跟读要求幼儿读准字音 ……此处隐藏7802个字……>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从开头至“钻进了长长的花袜子了”)
提问:小朋友现在知道小床下面的花袜子是被谁拖走了吗?它把花袜子当做什么?
大老鼠用花袜子当做车子做了什么事?
师:原来小床下面的花袜子是被大老鼠拖走的,它把花袜子当做车子,并用花袜子带着小老鼠们去大树下玩耍。
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大老鼠是怎样开车的?那就请小朋友继续听一听。
(2)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大老鼠背起花袜子就跑”至“跑到大树下面去玩了”)
提问:大老鼠是怎么开车子的?
小老鼠们在花袜子里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大老鼠拖着花袜子一边跑边唱,“车子跑得快又快,过了一站又一站。”
小老鼠的心情既开心又着急啊!因为它们一听到大老鼠说要带它们到大树去玩时都说“好呀,好呀!”而且它们还一直问大老鼠“大树到了吗?”“到了吗?到了吗?”
现在我们就要去看一看,听一听天亮了,花袜子会去哪里呢?
(3)教师讲述故事第三部分(从“天亮了”至故事的结尾)
提问:天亮了,花袜子去哪里了?
花袜子上的洞洞是怎么回事?
师:花袜子挂在大树的树枝上。
花袜子上的洞洞是被小老鼠用尖尖的牙齿咬破的。
师:请小朋友再次和老师一起来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
4: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再次欣赏故事,体会小老鼠们玩袜子的愉快心情。
提问:如果给你们花袜子,你们会怎么玩呢?(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5、结合生活经验谈话,知道自己的东西要收拾整齐。
讨论:如果你是袜子的主人,你会怎样爱护自己的袜子呢?我们应该怎么整理自己用过的东西?
师:小朋友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好,做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评析: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语言不够清晰,语速稍快,导致幼儿听得不够明白,也对整节课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教师的语言很重要,有待改善。
中班语言教案14活动目标:
1、认识鸭、鹅的外形,了解它们的习性。
2、知道鸭、鹅有什么用处。
3、能够从外形上区分出鸭和鹅。
教学时间:
教时第一教时活动准备:
鸭、鹅的图片多幅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大白袍,爱在河里游,"戆戆"高声叫。猜一种家里养的小动物。
2、出示鹅的图片,请幼儿观察。
3、问:
(1)鹅的'头上有什么?
(2)(手指鹅的颈)这是鹅的什么?它长得怎样?
(3)鹅的身体怎样?身体两边还有什么?
(4)鹅的脚长的怎样?脚趾间为什么会有蹼?
(5)鹅有些什么颜色呢?
(6)鹅是怎样叫的?怎样走路的呢?
4、出示鸭的图片,请幼儿与鹅进行比较认识。
5、相同:
(1)都有两只眼睛、扁扁的嘴巴、长长的颈,身上都有羽毛,都有翅膀,脚上都有蹼。
(2)它们都会生蛋,它们的宝宝都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3)它们的肉都能吃,毛还可以做成羽毛扇、羽绒被、羽绒衣呢!
6、不同:
(1)头上不同,鹅头上有肉瘤。
(2)鹅的身体一般比鸭大。
(3)身上的羽毛也不太一样,鸭还有黑色的呢!
(4)鹅爱吃青草、青菜,鸭喜欢吃小鱼、小虾。
(5)鹅蛋比鸭蛋大。
7、今天我们认识了鸭、鹅,它们都是我们家里养的,我们把它叫做"家禽"。现在我们来学着它们走路的样子到外面游戏去吧!
第二教时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上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9页。
请幼儿观察书上面的图片,并说说图片上的物品是用什么做的?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读图片上的物品。
2、请幼儿说说鹅还有哪些用途?
3、带领幼儿朗诵诗歌《鹅》。
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户外做游戏"小鹅上山坡"
中班语言教案15设计意图:
我从两方面考虑设计了这节活动。一方面,这节活动是在《春天来了》的主题背景下进行的,孩子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一些特征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有可说的话题,所以我在活动中渗透了一些有关春天的内容,例如:冬眠的动物醒来了、春天大自然会有哪些变化等。另一方面,根据我班孩子在倾听习惯上的一些问题,在这节语言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环节,借助打电话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倾听的重要,体验与同伴对话的乐趣。
活动目的:
1、尝试根据画面内容和线索进行联想,并愿意在集体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借助于对话的方式对"对话语言"产生兴趣。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春天来了
1、出示第一张PPT,引导幼儿讨论:在图片上看到些什么?猜猜会是什么季节?
2、出示第二张PPT:小熊在家里干什么?(播放呼噜声)小熊为什么要睡觉呢?你有什么叫醒小熊的办法吗?(小熊快醒醒吧,美丽的春天来到了)
3、出示第三张PPT:小熊会打电话给谁呢?
二、打电话:
1、猜猜小熊会给哪个冬眠朋友打电话呢?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谁愿意做小熊给小松鼠打电话呢?(幼儿扮演小熊,老师扮演小松鼠进行打电话游戏)
2、小熊又打电话给谁了呢?小乌龟的电话号码与小松鼠的一样吗?(老师扮演小熊,幼儿扮演小松鼠进行打电话游戏)
三、延伸:
和好朋友打电话要求:在打电话之前想好要打给谁?要听清楚朋友说了些什么。
分析与反思:
我在设计活动时,能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近阶段我班正在进行《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幼儿通过外出散步、春游等一系列活动,已敏感地察觉到了许多来自植物身上的变化,有了许多关于春天的话题。但幼儿的观察仅停留在植物的`身上,而实际上春天的变化还可以来自于人和动物身上,因此我在活动中融入了许多关于春天大自然变化的知识,还特别添加了关于冬眠动物苏醒的知识点,从而进一步拓宽幼儿的观察面,推动幼儿探索的进一步深入。
在目标制定上,我能注意目标的细化、针对性以及与过程中重点环节的匹配,以便于更好的在活动中落实目标。
在活动中,我能注意用完整优美的语句给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例如:在回应幼儿时,我并不是单纯的重复幼儿的话,而是通过自身的语言美,给幼儿一种语言刺激。当幼儿说:看到了云,我就说:看到了兰兰的天空中飘着一朵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