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生成活动教案

时间:2023-03-24 00:08:36 收藏本文
生成活动教案

生成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成活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成活动教案1

活动名称:下雪了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滑滑梯上结冰了,下雪了,小雪花白白的,飘飘洒洒飘下来就不见了。有的孩子说像棉花,今年下了一点小雪,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但是在上海,很少有机会去亲近雪、感受雪。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体验玩雪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活动准备: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情境导入

1、你看到了什么?(下雪了)

小结: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颜色、大小、形状)

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3、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

二、老师示范、制作雪花

1、什么飘下来了?

2、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小雪花。

3、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

4、你知道老师的雪花是怎么做的吗?

5、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要求要撕的小。

三、共同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把撕好的雪花拿出来,我们一起下雪了。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我们打雪仗去咯。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被雪的世界所吸引,给孩子看PPT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雪的世界。通过以往的一点生活经验回顾孩子们了解了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白的、凉凉的、掉在手里就没有了,变成水了等等。孩子活动的兴趣点是下雪游戏,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撕雪,撕好后便下起雪来了,都兴奋的跟着雪跑。但也有个别孩子把纸撕的太大了,也因为很多孩子太兴奋了,有个别幼儿在下雪的时候,在抢着下雪,也有小朋友在叫,老师他抢我的雪花。我们班的孩子还是以自己为中心,我想在以后做游戏时我要把这些放进要求里。

生成活动教案2

主题的产生:

一天户外活动,小朋友们在兴高采烈的玩着沙包,时而向上抛,时而向下抛,时而向前抛,时而向后抛,每个幼儿都玩的乐不思蜀,这时只听见几个小朋友在议论纷纷:

刘鑫说:我的沙包这样落下来,他一边说一边做了一个开汽车的动作;

李金生说:我的沙包跟他落下来的不一样!

刘雨霏说:我的沙包也是这样落下来的!

由于结果不一样,孩子们都好奇的再次向上抛起了沙包,有说有笑的议论着沙包落下来得样子……

看到孩子们对物体落下的现象那么感兴趣,我们便决定以“掉落的物体”为主题进行研究。

主题的价值:

1、兴趣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生活中有无数种物体可供幼儿进行研究,研究资源相当丰富。

2、通过对“掉落的物体”的研究,试图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探索感知、形象表征、体验分享来发现物体下落的现象,并进一步发现里面的科学道理,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及尝试教育的理念,并让幼儿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主题总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乐于尝试的精神,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2、引导幼儿在尝试探索活动

中,发现物体下落得不同现象及落在地上的不同现象,并知道物体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和初步形象表征的合作能力。

主题网络图:(见附页)

活动过程与实录:

活动一:物体掉落时的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乐于尝试的精神,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2、引导幼儿在尝试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下落时的不同现象。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肢体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毽子、海洋球、手工制作“降落伞”、羽毛、树叶、手绢、皮球、棉球、气球、手工制作“迷迷转”、沙包、纸片、网球、手工制作“小花盘”、皱纹纸等等。

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大胆尝试。

当孩子们见到老师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玩具后都兴奋极了,每个人都表现出越越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便将玩具一一展示给幼儿看,这更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是我们与幼儿一起进行了三次不同的尝试:

第一次尝试: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种玩具,并将其抛向空中,观察其落下来的现象。有的孩子说:老师,他掉下来了!有的孩子说:老师,他落下来了。还有的孩子说:老师他飘下来了……孩子门都发现了原来抛上去的物体都会掉下来的。

第二次尝试:请幼儿换一种玩具-,再次向空中抛去,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这是幼儿发现了,玩具还会落下来,但落下来的样子不一样了。

第三次尝试:鼓励幼儿那两种玩具比较,发现物体落下来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2、尝试讲述、发现秘密

请小朋友说说刚才玩

的是什么?他是怎样落下来的?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并给大家演示一遍。

王一扭着身体说:我玩的是气球,他是飘下来的。

张兆凯作了一个跳起来蹲下的动作说:沙包是直着落下来的。

李金生一边转一边说:迷迷转是转着落下来的。

杜新容说的更详细:鸡毛先飘了几下,又转着落下来。

孩子门都争先恐后的说着物体下落的不同现象:有直直的落下来的,有慢慢的飘下来的,有转着落下来的……

活动二:物体掉落时的速度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兴趣。

2、在尝试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下落时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抛起的高度等有关。

活动过程:

1、小朋友,当我们同时将两种玩具抛起来时,发现他们落下来的样子不一样,你再试一试,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纷纷再次进行了实验,这是他们发现物体落下来的速度是不同的。

2、为什么有的物体落的快 ……此处隐藏14976个字……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表征。

4、 表征后幼儿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交流。

刘君:“我画的西瓜娃娃身子圆鼓鼓的,穿着绿色的衣服,上面有黑色的花纹,上面扎着一个小辫。”(孩子们认识了西瓜的构造)

于阳:“我画的是方形的大西瓜,这样它就不会随便乱滚了。”(种类)

姜炳涛:“我喜欢红瓤的西瓜,我画的红瓤西瓜可甜了。(它是用三角形来表征切开的西瓜的)

刘惠康:“我画了好多西瓜,有大的有小的,老家的西瓜丰收了。”

李泽瑞:“我画了一个象月亮一样的西瓜。”(它是用半圆形来表征切开的黄瓤西瓜。)

活动反思:表征《大西瓜》,满足了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此活动中,教师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思维空间,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呈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主题反思:

1、 这幼儿生成的主题性探索活动中,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并顺应他们兴趣的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得到了主动发展。

2、 幼儿生成的活动,如:“凉拌西瓜皮”,教师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使幼儿在自身体验中获得新经验,整个活动处于动态之中。

3、 幼儿在活动中脱离了依赖性,学习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满足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这是一次生动的、非常有教育效果的生活活动,这不仅表现在孩子自始至终的观察、发现、疑问、品尝上的每一个环节,在家长的反映上,更能体现出此活动的真实价值(附:夏璟如和妈妈的活动纪录)。

4、 幼儿是好动的,幼儿的思想也是好奇的,给他们创造探索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由的、积极的去发现去实践,才能获得终身难以忘记的学习经验。

附:小一班夏景如和妈妈与“西瓜皮”的故事

变废为宝—西瓜皮的妙用

晚饭过后,我和儿子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西瓜,红红的西瓜瓤很快被我们吃光了,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有意观察了儿子的举动。

刚要扔掉西瓜皮,“别,留下西瓜皮,我有用处。”聪聪说着,就拿起一块放到胳膊上和手背上来回擦一擦。我问这是干什麽?

聪聪歪着头,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的。”

我又问:“这样干什麽。”

聪聪摸了摸头,有点答不上来

我又提醒他说:“是不是用它来保护皮肤?”

聪聪好象恍然大悟,抢着对我说:“对,老师就是用它来保护皮肤。妈妈我还可以用它来擦掉手上的细菌,可管用了。不信你看。”

我也学着在胳膊上擦了擦,说:“凉凉的,真舒服。”

聪聪看了看认真的说:“对了,就是这样。”

看着儿子那副稚嫩的脸和那有点发黑了的西瓜皮,觉得有点好笑。但是细想起来,我觉得孩子还是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虽然他没有说,但我还是觉得孩子的细心之处足以让我感动。

“妈妈,我们来做凉拌西瓜皮吧。这是老师教我们的。可好吃了。”“妈妈让我自己来吧”。聪聪说完,就拿起小刀,小心翼翼地切起了西瓜皮。

聪聪一边认真地切一边迫不及待的对我说:“妈妈快给我准备好盐、醋、酱油、香油。还有盘子和筷子。”

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我只有赶紧照办了。当所有佐料都准备齐了的时候,儿子大小不等的西瓜条也出来了。我赶紧帮他收到盘子里。

“我自己来”。聪聪说着,一边抢先拿起盐,嘴里小声嘟哝着“少放点盐,醋,酱油,香油”一边往西瓜条上加着各种佐料,然后拿起筷子笨拙地搅拌均匀。

“妈妈你尝尝吧,你就说味道不错,你真棒。”

我夹起一块尝了尝还真是有点味道,随后又照儿子说的表扬了一番。这时聪聪也拿起一块放到嘴里,我问:“味道怎麽样?”

聪聪装模作样地说:“和在学校里老师做得一个味道。”

我又说:“聪聪你太棒了,你教会了妈妈做西瓜皮菜。”

聪聪赶紧抬起头说:“老师说这叫凉拌西瓜皮”。

“对、对、对,凉拌西瓜皮。”我也随声跟上。

看着聪聪得意的样子,我想老师这种授课的方式真好。它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在让孩子教家长的过程中考验孩子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妈妈,西瓜皮还可以干什麽?”聪聪又问。

我说:“西瓜皮也叫西瓜翠衣,用处可多了,它还可以药用。它有清热、解毒、利尿、解暑的功效,前两天妈妈嗓子痛的时候吃的那个西瓜霜含片,也要用到它才能制成。”

“这回我知道了”。

望着聪聪似懂非懂的表情,我想孩子虽然现在不一定完全记住那麽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点滴的小事,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的知识肯定会很丰富的。

“妈妈,西瓜皮的用处这麽多,那我们以后别浪费掉了。

生成活动教案15

活动总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了解西瓜的特征、种类、作用。

2、认识西瓜,知道西瓜是夏天的主要水果,愿意用各种方式表征新经验,并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3、体验与同伴交流、分享和自由表现的乐趣,获得成功感。

主题内容及实施过程记录:

活动一:甜甜的西瓜

(一)活动目标:

1、 认识夏天的主要水果------西瓜,能通过观察、品尝说出其主要特征。

2、 知道西瓜水分多,可消暑解渴,喜欢吃西瓜。

(二)活动过程与简录:

1、 观察西瓜的形状。

今天加点吃的是大西瓜,看到西瓜,孩子们象往常一样兴奋。引导幼儿观察西瓜的外部特征:“西瓜是什么

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幼儿自由观察、讲述)

崔阳:“西瓜是圆形的,我还见到过椭圆形的西瓜呢。”

刘君:“西瓜是绿颜色的,我还看到上面有黑黑的花纹”。

李泽瑞:“他的一端还有细细的尾巴。”惠康:“不对不对,那是西瓜藤,我在老家见过------。”我赞许的向他翘翘大拇哥。经过一起讨论,孩子们明白了,原来西瓜是长在地里的,有长长的藤。

2、 观察西瓜的内部特征。

教师将西瓜切开,请幼儿仔细观察西瓜里面是什么样:

西瓜里面红红的是瓜瓤,小小的黑黑的是籽。

这时宝宝说:“我还吃过黄瓤的西瓜呢,可甜了。”李泽瑞急着说:“黄瓤的西瓜不甜”“不,我吃过,很甜。” “那为什么我妈妈说西瓜的瓤红了才甜”“我也不知道”。看到孩子对这个问题有了疑惑,我就鼓励他们回家再向家长了解一下,让孩子自己去了解答案。

3、 品尝西瓜,说出其味道:

西瓜瓤甜甜的,有很多水分,吃到肚里凉凉的,很解渴。

4、 了解西瓜的用途。

西瓜消暑解渴,多吃身体好,是夏季的主要水果,鼓励幼儿多吃西瓜。

5、生成内容:瓜瓤的不同种类。

(三)活动反思:

西瓜是幼儿在夏季接触最多的水果,在生活中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生活经验较丰富,在预设方案的基础上又生成了瓜瓤的不同种类,获得了新的学习经验。

《生成活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