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时间:2023-03-23 12:07:04 收藏本文
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科学教案1

目标:

1、通过玩水,发现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发展幼儿对操作的兴趣。

准备:

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

过程:

1、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兴趣。

提问:小朋友很喜欢玩水,这儿有几盆水,每人还有一个小筐,小筐里有许多东西,你们一样一样地把它们放入水里玩玩,看看会怎么样?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现。

(1)组织幼儿谈话,问幼儿玩水时发现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发现,教师请幼儿再玩一次,看是否是这样?(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建议:

活动继续进行,当孩子发现材料的沉与浮后,再请幼儿将会沉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将能浮起来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n

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区别物体的多与少。

2、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几只装有不同数量、不同颜色糖果的糖果瓶,布袋。

2、幼儿操作材料1《多于少》。

活动重难点:

运用多种感官区分多与少

活动过程:

1、说说好吃的.糖果:

——“你喜欢吃糖吗?喜欢吃什么糖?为什么?”

2、摸摸布袋,比比多与少:

●出示两只布袋,让幼儿触摸,说说哪只布袋的糖多、哪只布袋的糖少。

●幼儿轮流触摸后,展示给其他幼儿看。

●小结:当我们的小手抓不住全部糖的时候,就是多;当我们的小手一下子抓住糖的时候,就是少。

3、听听轻响,比比多少:

●出示两个糖果瓶。摇晃糖果瓶发出的声音,请幼儿听听、猜猜哪个瓶中糖多、哪个糖少。

●给幼儿看看瓶子里的糖果哪个多、那个少。

●小结:当我们听到声音响的就是多,听到声音轻的就是少。

4、一起分享糖果:

●许多糖果,可以分给每个小朋友一粒糖果。

5、介绍幼儿操作材料1《多与少》。

小班科学教案3

本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盆子一个,小碗、勺子、小碟、水杯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量杯1个;木耳、各种花茶、茶叶、胖大海、银耳、方便面、钙奶饼干若干;mp3。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唱手指歌,并做动作。

2.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个手指头,变成毛毛虫,爬呀爬呀爬一爬。……

过渡:小朋友们表现的太棒了,现在咱们坐下休息一会,老师给你们变一个魔术。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幼儿爱唱的手指歌,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动手实验

师: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

幼:木耳。

师:我能把这两块一样大的木耳变得不一样,相不相信?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两块木耳分别放在两个杯子里,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杯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很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烁。)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和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把木耳放入小碟中,请几名小朋友上前面摸摸干、湿木耳,并说说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变这个魔术?

(让小朋友当魔术师,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在变木耳的同时幼儿观察木耳泡发的过程,并说:“木耳木耳快变大)

让幼儿回家给父母变魔术,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和验证

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哪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出示实物,让幼儿近距离感知)

8.师幼共同游戏:变了变了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做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做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

(科学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共同欣赏菊花在水中散开的美妙过程

请幼儿拿自己的小水杯喝菊花水,体验快乐。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给父母变魔术,和父母共同做好吃的木耳炒肉。

小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操作材料“针筒”,对针筒的探索活动感兴趣。

2、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初步掌握针筒搬水的正确方法,养成初步的探索精神。

3、在活动中能有坚持到底的状态,并能保持桌面的干净。

4、尝试与同伴进行比赛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准备几只大小不同的针筒,并严格清洗干净、暴晒。

2、两只透明塑料杯子(橡皮泥盒子),在杯口的三分之一处贴上水平线。(告诉幼儿杯子装水的多少)

3、一块抹布。

玩法提示:

1、先用一只杯子进行装水活动。(以水平线为主)

2、引导幼儿采用针筒把杯子里的.水小心的搬到另一只杯子里。

3、比赛活动:小针筒搬水快?还是大针筒搬水快?

指导要点:

1、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针筒的方法,初步了解针筒可以装水的简单道理。

2、在搬水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此处隐藏4097个字……/p>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如:听听挥动白纸、搓揉白纸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敲敲不同的杯子,对着不同材质的杯子说话能听到不同的声音;空瓶子里装不同的东西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通过玩一玩,发现了声音的很多小秘密,让很多没有声音的东西发出了好听的声音,你们真棒呀!

【延伸活动】

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呢?请你们回家找一找、试一试!

小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使幼儿对探索影子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仪、胶片、彩笔。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师在投影仪上操纵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种动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儿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墙上有小猴的影子,你们也出来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师拉上窗帘,开灯,然后放音乐,幼儿找影子)

告诉我,你们的影子在哪里。让你们的影子表演各种动作,看哪个影子的动作最优美。(幼儿表演各种动作)

刚才,你们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会跳、会走的?

小结:影子真好玩,我动他也动,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关灯)咦,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没有了 ?(开灯)为什么影子又出来了?(再开灯、关灯)

小结:影子跟亮光有关系,有亮光,影子就出来,没有亮光,影子就没有了。

二、藏影子。

我们来做藏影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来找。想一想,怎样藏,老师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儿藏影子,教师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儿站在一边)

(问没被 找到影子的幼儿)我怎么没找到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藏在这里?

小结: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影子,所以老师就找不到了。

游戏玩两遍。

三、做手影游戏。

今天,老师青睐一个表演家,她会做各种手影游戏。(老师表演手影游戏)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哪个小朋友也会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结: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种影子游戏。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个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戏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分为本影,半影。

小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渗透学习排列、大小、寻找等操作或游戏来感受对应关系,增强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3、幼儿能乐意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高低不同的瓶子和长短不同的吸管若干,带有不同颜色瓶盖的瓶子若干。

2、幼儿学具:青蛙吃害虫。每人5只大小不同的青蛙和5条不同的害虫。

3、动物图片和相应家的图片若干及头饰。

活动过程:

1、热身

儿歌“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根据音乐,幼儿找到自己的朋友,听老师的指令进行“头碰头、

肩碰肩、脚碰脚”的游戏。幼儿熟悉后,可三人或四人碰。

2、集体活动

(1)师生共同探索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创设情境:庄稼地里长了很多害虫,需要请青蛙兄弟来帮忙,可是哪只青蛙吃哪条害虫最合适呢?

(2)了解大、小对应关系

教师出示教具“青蛙吃害虫”,示范将青蛙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再将害虫一一对应摆放在青蛙的下方,引导幼儿观察。

(3)幼儿操作学具

幼儿自主操作学具“青蛙吃害虫”,感知大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分组活动

(1)分吸管

教师放置5个不同的'饮料瓶和5根不同长短的吸管于桌面,请幼儿给瓶子找出长短不一样的吸管对应放置。

(2)盖瓶盖

让幼儿将带有不同颜色的无盖瓶子盖上相应的盖。

4、游戏活动

小动物找家(游戏)

请6小朋友带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出去旅游了,回来时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图片找到自己相应的家。

(1)教师趁幼儿旅游的时间在地上放置小动物的家的图片,等小动物旅游回来找到自己的家住下。

(2)第二次游戏,体验小动物的家可以住多个好朋友,而且一定是自己相对应的家。

5、活动结束

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2113

1、使幼儿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5261。

2、学习用4102团点、勾线的方法画1653出小蝌蚪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2、作业纸,棉签、颜料。

3、青蛙、蝌蚪、金鱼、大白鹅、乌龟、鸭子等头饰若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小班科学彩虹颜色教案。

1、幼儿教育要有活动目标,提前设置活动目标,为教育活动提供一个方向。

2、幼儿教育要有活动准备,方便幼儿教育目标的进行。

3、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自由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同时也要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4、提供多种材料,帮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5、活动过程结束后,让儿童做游戏增加对课程的理解。

6、课后讨论并做延伸活动。其实小孩读小班是非常有必要的的事情,把小孩放到幼儿园里,小孩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会更好与同学们学会相处,学会交朋友。并且现在的幼儿园教师素质是非常高的,宝宝在幼儿园里有老师的教诲,会变得更有礼貌,更讲文明。

《小班科学教案(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