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能干的小手教案

时间:2023-03-22 13:06:22 收藏本文
能干的小手教案

能干的小手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能干的小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能干的小手教案1

区域目标:

1、愿意和同伴友好合作、不争抢玩具。

2、练习夹子和勺子的使用方法。

3、能使用工具进行豆子的'分类。

区域材料:

豆子、夹子、勺子、杯子、盘子、易拉罐、酸奶瓶、胶带

区域规则:

1、活动时要安静,不大声喧哗。

2、爱护玩具,不争抢玩具。

3、保持正确的坐姿。

4、请将物品整理好放回原位。

区域玩法:

1、教师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大了一岁了,都有哪些新的本领?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你喜欢哪种豆子?但是小豆子太贪玩都混到一起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同伴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分拣工具进行活动,提醒孩子们,尝试用夹子、勺子等进行。

3、在活动中爱惜材料,告诉孩子不要将豆子放入耳朵、鼻子、口腔内,掉落地上的豆子要及时捡起。

4、引导孩子还可以根据大小进行分类并进行尝试。

5、活动结束后,能有秩序地将材料收好,放回原位置。

能干的小手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

2.动物指偶若干;

3.操作材料:夹珠子(筷子、珠子);穿珠子。

4.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互动。

二.幼儿操作老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和材料,请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来做这些事的呢?”

三.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师提问:刚才你做了什么?是用什么做的?(幼儿回答),师: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幼儿回答,与旁边幼儿交流)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那么多的事,那么,小手为什么会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四.观察认识手

1.幼儿观察手。

师:“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拇指,让幼儿伸出大拇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

(2)巩固认识手指

a老师分别将动物指偶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老师将什么戴在什么指上。

b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手掌)

(2)手还可以怎样分?(手心、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五.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手会怎么样?怎样保护手?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涂一些护肤品等。

六.引导幼儿想一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师: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启发幼儿想想,师: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都做了,小手会不会很能干?

小结: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七.结束部分: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夸夸我们能干的小手吧!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活动延伸:

1. 让幼儿继续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者自己的事自己做。

能干的小手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手,手心、手背、五根手指头的名称。

2.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在活动中有所增强。

3.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手指头的名称,知道手心、手背。

了解小手的本领。

掌握基本的护手方法。

教学难点:

自己动手穿鞋子、做大红花。

保护小手方法。

教学方法:

手指游戏,教师示范、谈话,自己动手做。

1.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活动。

教师带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变成小老鼠,吱吱吱。(两个手指头变小白兔,三个手指头变小花猫,四个手指头变小黑狗,五个手指头变大老虎)。

2.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通过观察、感知、提问和描述,知道手心、手背、五个手指头的名称。

教师:"我们有几个手呀?""小手的手指头叫什么名字?"教师出示大拇指,引导幼儿回答。依次出示一个手指头,幼儿集体回答。

教师请幼儿手心向上,再请幼儿手背向上。表扬小朋友。

做手指游戏,复习巩固手指、手心、手背名称:"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3.了解小手的作用。

游戏一:送玩具宝宝回家,亲身体验小手的作用。(请个别幼儿游戏)提问:玩具撒了,你们的小手要怎么做呢?

游戏二:让幼儿不用手把鞋子脱出来,再穿上去。(请所有幼儿游戏)提问:不用小手可以脱鞋子吗?那不用小手穿鞋子呢?

引导幼儿从学习、日常生活中了解小手的本领。

讨论:小手除了可以玩玩具、收拾玩具以外,还可以干些什么事情?

小结:(游戏结论)我们的小手可以把玩具收到盒子里;不用小手也可以脱鞋子,但是不用小手就很难穿上鞋子了。

我们的小手还可以帮助我们拿东西、穿衣服、喝水、整理餐具……,小手真能干。

4.掌握一些基本的护手常识和简单的护手方法。

提问:小手真能干,我们要怎么来保护它们呢?

观看图片和课件,了解小手的安全保健知识。如: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小手干净和美观;天冷时给小手抹上护手霜,戴上手套,以免冻伤。不随便将小手伸入电风扇或门缝,不拿锋利的 ……此处隐藏10031个字……么?它有什么用处?

4、幼儿观看课件。

教师总结:小朋友小手真能干、都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手还能干什么呢?

5、幼儿用肢体语言模仿手的各种动作。

6、提醒幼儿保护我们能干的小手。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好手要擦油、出门要带手套、不玩刀、剪刀等物品。

7、幼儿分组实践操作

第一组:叠衣服

第二组:做蔬菜拼盘

第三组:剥鸡蛋

第四组:擦班级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非常活跃、本次活动以“幼儿的手”为切入主要采取了谈话比较法、肢体语言的表现法、感知表现法、实践操作法、先简单的模仿操开始石油而轻松愉快的`导入活动。幼儿再次通过手的外形—手的作用—比一比—集体谈话—保护手等了解手作用的基础上、手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最后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去体验、去表现自己、这样将目标层层加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能干的小手教案15

一、区域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2、引导幼儿自主地在区角内扮演不同的角色、自由的玩耍;乐意和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

3、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探索游戏中的乐趣;

4.在做做玩玩中体验串项链、修轻轨、建高楼等的快乐

5、活动结束能将材料放回原处,在老师提示下整理场地。

6、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二、各区域具体设置说明。

(一)角色 区(娃娃家)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角色扮演的兴趣。对所扮演的家庭成员中各个角色的认识。 2 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知道做父母的不易

材料投放说明:

1、娃娃及打扮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动物头饰)

2、小床,布娃娃以及各种毛绒玩具,炊具,餐具,小桌子,电话。

游戏规则: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模拟游戏

游戏指导重点:教师以客人身份参与活动,并适机帮助幼儿认识娃娃家内的各种物品,并了解其玩法,告诉幼儿不能损坏娃娃家内的物品。引导幼儿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哄娃娃睡觉,给娃娃梳妆打扮

(二)快乐书吧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看书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养成坚持讲普通话的习惯。

3、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材料投放说明:各种幼儿图书、新鲜蔬菜、小白兔、小红帽等故事书

游戏规则:自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

游戏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 能一页一页地翻,告诉幼儿看书的时候不能大声讲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看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构建区

活动目标:

1、通过建构区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玩具、合作玩。

2、培养幼儿的搭建能力,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3、了解各种玩具的使用方法,体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材料投放说明:废旧易拉罐、饮料瓶子,雪花片,积木,各类塑料积插玩具,废旧纸板等。

游戏规则:幼儿分组合作,想办法搭建高楼等建筑物。

游戏指导重点: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共同参与游戏,指导帮助幼儿搭建中遇到的困难,比如;高楼要怎样摆放才不会倒塌。

(四)美工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手指的灵活性,会粘贴花瓶

2、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会自由涂鸭和粘贴花瓶。

3、学会把搓长的橡皮泥做成麻花的技能

4、学会把纸片撕成细细的面条的技能。

5、知道橡皮泥和纸不能扔到地上。

6、学会做完手工后把东西都收齐。

材料投放说明:橡皮泥,旧报纸,纸盘、油画棒、涂鸭的轮廓水果画等

游戏规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捏、搓、撕、粘的技能。 游戏指导重点:

1、指导幼儿如何把橡皮泥搓长,做成麻花。怎样才能将纸撕成细条。

(五)益智区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会区分颜色给树叶宝宝找家

2、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练习排序,学会有规律的串项链,。

材料投放说明:废旧瓶盖、吸管、鞋带、不同颜色的边角泡沫纸,做成树叶宝宝若干,纸盒盖隔断做树叶宝宝家的家、不同颜色泡沫纸剪成的写有1――5的几何图形若干。

游戏规则: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

游戏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有规律的串项链,并将绳头、瓶盖和珠子距离要控制的好,按颜色的异同分类给树叶宝宝找家。

备注:各区域标志设计,是根据小班幼儿自己独特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结合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各种标记图,再加以过塑来设计制作的'。(具体说明 )

(一)激发兴趣

1、教师以音乐游戏对唱《小猫咪,你在哪里》引入活动

师:小猫咪,小猫咪,你在哪里。

幼儿:喵喵喵,喵喵喵,我在幼儿园,

师:小猫咪,小猫咪,你想玩什么。

幼儿:喵喵喵,喵喵喵,我想玩区角。

猫咪宝宝又想玩区角,好,现在小主人就带猫咪宝宝继续玩区角吧,可是宝宝们要注意了,今天我们的区域里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哟,瞧,我们的构建区里就增加了饮料瓶、纸板,纸盒等材料,小主人希望宝宝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将每个区域的材料都变出好玩的物品来,好,现在宝宝们可以自由选择区域和材料进行游戏,看谁玩得好,玩得高兴。

(二)实践操作

1、孩子们自选区角游戏。

2、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其要点为:

(1)观察孩子能力有否提高,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何,是否遇到了困难,如何解决的。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大胆交往、合作游戏。

(2)关注个别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及时给予支持。

(3)注意不同幼儿的分层指导,了解其需要,及时调整。

(三)师幼交流与共享

1、回顾活动:。

(1)幼儿说说,今天在哪里玩了,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了吗?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2)讨论各个区角个别幼儿有创意的行为。

(3)围绕“我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请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总结:

猫咪宝宝们,今天你们都很能干,在区域里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变出了很多好玩的作品,老师希望你们在下次的区域活动中能用小手变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小百科:角落型态的教学对于害羞、拒绝上学的孩子尤其适合,因为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从某个有兴趣的角落进入,与一、两个兴趣相投的孩子先接触,直到他想走出来与其它角落的小朋友接触为止,不必一下就面对陌生情境、全班大团体的压力。

《能干的小手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