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高跷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踩高跷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踩高跷教案1活动经验:
1、自由踩高跷,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胳膊与腿的协调能力。
2、踩高跷比赛,训练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副用小铁桶和胶丝绳做的高跷,小板凳2把,欢快喜庆的音乐。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检查自己的'衣服和鞋带,纽扣扣好,鞋带系紧。
2、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活动全身,重点活动手腕和脚腕。
3、幼儿排成4队自由练习踩高跷,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踩高跷比赛。踩高跷走到一定的地点,绕过小板凳走回,第二个小朋友开始走,以此进行,先完成的队为胜。游戏重复进行。
5、放下高跷,听音乐跟老师做放松动作。
6、活动结束,教师评议活动情况,幼儿收起自己的高跷放回活动室。
踩高跷教案2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尝试高跷的不同玩法。
2、能在有20cm间隔的曲线、十字型的高跷上较平稳的行走,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3、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有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自制高跷(用“椰风挡不住”饮料瓶制做、粗烟花筒制做),每人一副。
2、场地布置确保幼儿足够安全的活动空间。
3、录音机,磁带。音乐《和快乐在一起》、《运动员进行曲》。
4、彩色绸带若干、花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用自制的高跷做“响筒”热身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将幼儿带入快乐的运动状态。
二、自由探索,体验玩法
1、自由探索玩高跷
(1)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
(2)鼓励幼儿想出高跷的多种玩法。
(3)教师在观察的过程,针对幼儿的'不同情况请幼儿尝试平衡走、节奏走、曲线走等不同的动作。
(4)幼儿讲述自己探索的高跷玩法。
2、讲解玩法实践要领
(1)教师讲解高跷的玩法。
a、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
b、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2)请幼儿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尝试。
三、游戏“向森林晚会出发”
1、情境中提出直线走、曲线走的游戏规则,提问:
a、通往森林的路有两条用花环铺成的路,一条是直线的小路;一条是曲线的小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走哪一条路。
b、提醒幼儿一定要考虑好到底要选走哪一条路,交流走小路和大路的要领。
2、幼儿探索直线、曲线走
(1)教师针对幼儿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平衡能力差的幼儿直线通过,让能力强的幼儿曲线通过。
(教师不时用眼神、手势、语气鼓励幼儿:“试一试你能走过大路还是小路?遇到困难怎么办?)
(2)幼儿随《和快乐在一起》音乐,跟着节奏直线走和曲线走、绕圈走、退步走、十字步走;体验运动成功的快乐。
(3)教师及时关注并鼓励不同能力幼儿勇敢、顺利的通过小路。说出走过大路或小路后的感受。
踩高跷教案3一、设计意图:
踩高跷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也是农村幼儿非常熟悉并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踩高跷可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发展合作和竞争的意识。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踩高跷这一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大胆运用高跷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发展幼儿创造力。
2.促进幼儿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幼儿感受与他人共同游戏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活动准备:
1.用旺仔牛奶罐和布条自制高跷,每人一副。
2.划出足够的场地,确保幼儿足够的'活动空间。
3.小毛巾若干,《喜羊羊与灰太狼》背景音乐。
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带领幼儿做自编的热身操,激发幼儿参与的活动兴趣,将幼儿带入快乐的运动状态。
2.探索活动
(1)自由玩高跷
幼儿自由探索高跷的玩法,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与几个小朋友一块玩,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创造出高跷的多种玩法,教师还可以请个别幼儿演示,并鼓励其他幼儿尝试这种玩法。
(2)踩高跷
教师示范两只脚踩在高跷上,两手分别抓住固定在高跷上的绳子,双脚交替往前走。再请个别走得稳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发现并掌握动作要领:用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要拉直布绳子,眼睛向前看。
(3)绕过障碍物踩着高跷走,把障碍物在地上一字直线或曲线摆开,让幼儿绕过障碍物踩着高跷走,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4)青蛙跳
将高跷摆成两条宽度不等的平行线,学青蛙跳,尝试用各种方式跳过高跷。活动后让幼儿总结青蛙跳的各种形式,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的跳跃方式,并让幼儿进行尝试。
*此环节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并熟悉高跷的多种玩法,锻炼了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了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合作游戏“给羊羊送食物”
(1)将幼儿分为红、蓝两队,每队中的两名幼儿为一个主体,两名幼儿分别从起点抱着食物,两人双手举起食物,跳过“小水沟”,越过灰太狼的高跷封锁线,将食物运到终点的羊村,此游戏可培养幼儿的互助协作精神。
(2)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背景音乐两队中的两名幼儿同时出发,比速度。通过这个游戏,促进幼儿平衡、弹跳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培养合作精神。
4.结束活动
身体做放松运动,然后用小毛巾给每个幼儿擦汗,本次活动幼儿出汗多,用毛巾给幼儿擦汗可以防止幼儿受凉感冒。让幼儿稍作休息再收拾器械回活动室。
踩高跷教案4教案涉及到的儿歌和背景音乐:
《高跷娃》儿歌:小小高跷两手抓,双脚慢慢踩上它,小心翼翼向前行,像马蹄儿哒哒哒。双脚跳起平稳落,扭个秧歌笑哈哈,踩着高跷玩花样,我是勇敢好娃娃。
……此处隐藏7324个字……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了解民间民俗体育项目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达到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发展平衡协调素质与能力之目的。二、教学组织与特点:1、本课是“踩高跷”教材系列教学单元的第三次课,在“踩高跷”前两次课的基础上,从师生观赏“欢乐高跷闹新春”电视录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动机。在形态各异、兴趣盎然的动物模仿练习和不同形式的角力游戏趣味活动中,通过讲解、模仿、体验、展示、交流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人体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和维持身体平衡的知识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扶持高跷走(欢乐高跷)奠定基础。
2、“欢乐高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练环境,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体验探究,引导其克服畏惧心理,大胆实践体验,同时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个性能力与技巧的空间,70%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敢于走过高低不平或绕过障碍物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创新精神,发展平衡协调素质与能力。
3、以学生散点自主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为组织教学形式,加强安全施教,强调自我保护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个体素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体现“区别对待,人人受益”的体育新课程理念。
4、课的结束阶段,在“让我们荡起双浆”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翩翩起舞。姿态舒缓优美的肢体动作,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同时达到愉悦身心,调节运动中带来的疲劳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间活动之一。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因此深受小朋友喜爱。在这次活动中小朋友用各种的玩法在活动中锻炼了他们多种技能,尽管有的小朋友会掉下来摔倒,但是能表现出一种勇敢、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那摔倒的原因可能是练习少的缘故,有的可能方法还不太正确,也可能有的竹筒太小了点。因此,针对一些情况进一步对幼儿踩高跷技能的指导。其次要加强练习。
在这次活动我也有不足之处,当我踩高跷的时候,掉了下来,小朋友还说老师都不会,还一直笑,有位小朋友还指出我摔倒的原因,没有踩到高跷中间,自己都告诉小朋友要踩高跷中间,然后绳子拉紧,而我这点没有做好,是我的不足。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方面,手段不够与能力不足。光用口头表扬的方式不足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方法还需进一步的探讨与学习,但是在幼儿的欢声笑语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且不论活动效果,至少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是在快乐中游戏的。
在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以后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踩高跷教案14活动目标:
1、正确比较5个以上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排序。
2、在比较操作中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3、能大胆的尝试比较,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重点:
正确比较并排列5个物体的高矮。
活动难点:
体验高和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脚踩高跷的贴绒娃娃5个;高矮不同的雪糕娃娃棒;小红旗若干;
幼儿用书第3页“雪糕娃娃棒卡”;第25页《比较高矮》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观察贴绒娃娃,猜测娃娃的高矮。
1、猜猜谁最高谁最矮。
教师出示踩高跷的贴绒娃娃的图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娃娃们在玩什么游戏?
教师:猜一猜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娃娃个子最高?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娃娃个子最矮?
(请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比一比,找出正确的比较方法。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用什么方法才能正确地比出最高和最矮的娃娃?
3、引导幼儿实践
如将高跷部分向后折叠,将娃娃的下部对齐等。
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排序。
(出示小红旗,作为起始点)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将娃娃在红线上从矮到高(或从高到矮)的顺序进行排列。
二、操作练习,巩固对高矮,长短的感知。
雪糕娃娃排队。
请幼儿比较雪糕娃娃(见幼儿用书第3页的“雪糕娃娃图卡”的高矮,并按从矮到高的顺序为雪糕娃娃排队,最后说一说雪糕娃娃是怎样排队的(最高的,矮一点的,再矮一点的……最矮的',最矮的、高一点的、再高一点的……最高的)。
三、幼儿练习:
1、插红旗(幼儿用书第25页)
教师:把最高的旗杆涂成红色,最矮的旗杆涂成绿色,用什么办法能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旗杆呢?(可以数一数每根旗杆上的竹节有多少)
教师:想一想,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插红旗,每面红旗应排在第几个?请你在下面的圈圈里用数字记录。
2、救救小动物。(幼儿用书第25页)
教师:小动物们被困在屋顶上了,请你想个办法救小动物吧。有什么好办法呢?
踩高跷教案15活动目标:
1、幼儿练习踩高跷,能保持身体平衡,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幼儿对体育游戏踩高跷感兴趣。
3、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高跷人手一副、积木若干(障碍物)、"果树"教具、进场音乐"香香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景导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农民伯伯一个人摘不完,我们一起帮帮他吧。(幼儿"开火车"随音乐进场)
1、师:果园到来,可是果树太高了,我们够不到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高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高跷,幼儿自由探索。
师:它是什么呢?怎么玩?
2、师示范。
小结:脚底中心踩在高跷上,双手拉直绳子,眼睛向前看
3、幼儿用正确方法练习。
师:要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必须要走得稳,走得快。
4、游戏"摘果子"幼儿分为六组,同时绕过障碍物,进行接力比赛。(师指导幼儿)
(三)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师:果子摘完了,小朋友们衣服也脏了,我们来拍拍身上的土。(幼儿拍拍腿、拍怕胳膊、拍拍背)
(四)活动延伸:
1、建构区:我帮农民伯伯搭梯子
2、美工区:我们一块捏果子
3、益智区:我来帮忙分果子
教学反思:
在这节活动中通过录像课件等让幼儿了解“踩高跷”是元宵节的一种民间习俗,我们为幼儿准备好了高跷,通过游戏的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己总结经验,找到踩高跷的诀窍,进一步的探索,在游戏中结束,孩子们很感兴趣,也有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在这节活动中这点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