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1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教学重点】
扣住“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精神。
【课前预学】
了解“非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题中“永远的白衣战士”指的是谁?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1.交流资料关于“非典”:
补充:“截至2003年6月9日,中国内地5328人感染非典, 340人死亡。全国有935名医护人员遭遇非典;广东省的非典患者中,竟有三分之一的医护人员;为了抢救1个周姓“超级传染者”,60个医护人员被感染……”非典太可怕了,医护人员太伟大了,他们都是在高危险的环境下工作的。
2.面对这场战争,叶欣是怎么做的?你还读懂了什么?
A段落“原有冠心病的“非典”患者粱先生……叶欣急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检测心率、血压、呼吸……两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理解“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的手中夺了回来。”
为什么说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
(1)小组,个人
(2)叶欣为什么要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为什么要做到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
“娴熟”——精湛的业务,医护技术很熟练。
“迅速”——对工作高度负责。
省略号——叶欣做了很多工作,很辛苦,很忙碌。仅用了2个小时,就救活了梁先生。
B叶欣默默地作出一个真情无悔的选择——(尽量包揽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有时甚至声色俱厉地把同事关在门外,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这段话中有一个表示神态的词语: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态度都很严厉。
C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
“斩钉截铁”指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面对危险,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
坚决,果断,叶欣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无私奉献的伟大人格魅力。
从这一段中,选你最受感动的一句话读一读,读出你的情感。
3.在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工作中,叶欣不幸染上了非典型肺炎,所有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有挽留住她匆匆离去的脚步,叶欣永远的离开了。在她的告别仪式上,是花圈如海,泪如雨下,叶欣留给人们的却是永恒的微笑。所以我们她是永远的白衣战士——再读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受?
三、检测评学
假如你是叶欣的病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假如你是叶欣的同事,你想对她说什么?
假如你是叶欣的亲人,你想对她说什么?
五、作业设计:
护士长叶欣带着永恒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何止她一个英雄呢!读读这两则日记,读后,请你用手中的笔,向这些“白衣战士”们吐露自己心声吧!
2月16日 星期日
上午11点,我们终于把病区所需的物品全部备齐。我真不敢想象,这些体重只有40、50多公斤的姑娘们仅用了7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把将近20倍于自己体重的各种物品从不同的仓库,搬回到现在的5楼,并归类有序地摆放好。将近10点钟了,大家才捧着盒饭进晚餐。护士冯秀芳打电话把自己调到临时病区护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事告诉家人,电话那边妈妈、姐姐、弟弟等人都哭了。小冯对妈妈说:“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能后退,我还没哭呢,你们更不要哭了,也不用担心。”妈妈只好让她必须每天打个电话报平安。看见小冯这样,其他的姑娘都不敢再向家里通报……
2月20日 星期四
今天又转来了一批倒下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忙了,每天加班的时间就更长了。多种输液药物的配制、静脉推注、吸痰、床上擦浴、病情观察记录、床边护理等等使护士姑娘们手脚不停,每个姑娘下班后双腿双脚都肿了。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很好,给我们准备的一日三餐十分丰盛。下班后虽然肚子很饿,但我们谁也吃不完一份饭,包括那些平时食欲很好的大个子医生。下班后,惟一希望的就是睡觉,哪怕只有半个小时或10分钟,哪怕就在办公室。吃晚饭的时候,李护士长对我说,护士小康的小孩病了几天了,小康没有说,也没回家去看,刚刚小康在偷偷掉眼泪时她才知道,小康的丈夫要替她到院长那里请假,小康说服了丈夫,坚持上班。 摘自《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
【板书设计】
身先士卒
永远的白衣战士 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2《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241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提示课题
1、播放抗击“非典”的录像,帮助学生回忆图上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2、出示教学挂图
3相机板书课题。
1、 简介叶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①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②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②指导读长句子。
③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讨论分段,说出段意。
第一段(1):写护士 ……此处隐藏20356个字……读的过程中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画出来,各自读。
【评析】基于文本,寻求作者与读者精神共振;着眼学生,凸显主体与个体的阅读感受。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2—7自然段中哪些句子令你感动。
(1)第4小节
“随着医院‘非典’患者……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接听家人的电话,让家人放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叶欣忙的时候她都不愿意把说上几句话的时间留给家人,确实令人感动。
师:这是你感动的地方,其他同学呢?
(2)“两个小时过去了…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
叶欣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她顾不上休息,又…(师引读)
师:还有谁来谈谈你感动的地方?
(3)“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还有同学也找到这一句吗?也请你来读一读。
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叶欣怎样地工作?
(叶欣没有休息,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束运转着…)
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人不是机器,人是血肉之躯,是人总要休息,人怎么能像机器工作呢?这就是一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板书:救死扶伤)。同学们,前面还有“高风险”,在高风险的情况下,她还能这样去做,真是太了不起了。
谁想读读这句话?
还有谁仿佛看到叶欣在怎样的工作?
(联系梁先生)是啊,她这就是高强度,高效率地工作着。
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边读边想象叶欣忙碌工作时的情景。
师:还有令你感动的地方?
(4)“面对危险和死亡…让你毫无商量的余地。”
同学们,叶欣的话不多,“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读读这8个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同学们,叶欣面对的危险,不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抢救和治疗,而是面对极具传染性的非典患者,一个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这真是太危险了。
2003年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这是一声前所未见的瘟疫,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播放“非典”图片)
【评析】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适时补充学生的经验缺口,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精神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学们,看了刚才这些画面。“这里危险,让我来吧!”让我来吧,意味着什么?(死亡)
对,面对危险,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最能概括,哪个词。(板书:身先士卒)
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引读,叶欣默默地……
师:叶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5)“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
还有谁也找到这句话,教师的感受和同学们一样,每次读到这句话,教师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反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叶欣?
同学们,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她深深地知道,非典的'危险性,她也知道一个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像她这样冲在最前面,后果她是最清楚的,但是她为什么还是这样做呢?
这里有个词语“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啊!同学们,面对死亡,有谁能做到无怨无悔,你们能吗?
为了不让自己的同事受感染,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中国人,同学们,这种精神就叫做“舍己为人”。(板书:舍己为人)
舍己为人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啊!谁来读好这句话。
师小结:
面对危险和死亡,作为护士长的叶欣,处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生和死的面前,为了病人,为了同事,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她也心甘情愿。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一小节。
(6)“虽然上班前…床上休息”
带病坚持工作,依然兢兢业业,直到支持不住为止,确实令人感动,能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各自在下面练练看。
【评析】以上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几个特色:
1.以人为本,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同时,每个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又不尽相同。所以,以上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的预设过程,而是一个随机的生成过程,更多的表现为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教学的开放性使得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彰显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厚功底。课文2~7小节中,能够令读者感动的句子很多,而最能够体现叶欣救死扶伤、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地方只有三处。因此,教师将全文的教学,浓缩成三句话的教学,其余的地方一笔带过,很好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而这三处的教学,教师除了通过三个富有启发性问题引导理解,同时,教师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及时大量的信息补充也为学生的学习、品悟提供了帮助。
3.注重语言的深化和外化,突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点。阅读是一种生活的还原。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引导和自主探究的共同努力下,把语言文字活化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生活,活的感受。有着生活经验参与的阅读,能够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上教学过程,尤其是(三)(四)(五)三句话的教学,多处出现教师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想象和主动体验,深化了语言,即所谓的读进去!同时,我们清晰地看到教师教学的落脚点仍然是读,把自己感受到的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即所谓的读出来!如此,比较好地突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三、总结。
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体会到叶欣是一个救死扶伤,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她的精神多么高尚,品质多么伟大啊,然而,却是这样一心为别人的人,病魔和死神却没能放过她。
叶欣的病情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出示照片)
她的亲人来了,她的孩子、丈夫来了,医院里的同事来了,还有些人从四面八方赶来。
(出示追悼会图片)
然而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叶欣永远地离开了…泪水如雨“
(出示“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同学们读读这8个字,你仿佛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
(屏显:一幅叶欣照片)
同学们,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感人的事迹,化成了悲痛的文字,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好这两小节。
(两句之后,音乐慢慢起)
【评析】教学伊始,是教学语言、文本语言、图像资料三管齐下式的带入情境;教学结束,是音乐渲染下的图像资料、学生朗读的情境再现。整堂课,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感受到白衣战士的伟大人格,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精神同时得到了提升,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完美的结合。
附板书: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救死扶伤
身先士卒
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