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诗二首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诗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
(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
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
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
斜阳
芦苇—美景
花牛歌:睡觉
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现代诗二首教案2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3.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学会写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生字和朗读音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能说说你能想到哪些景物呢?它们美在何处?
2.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欣赏过得景物。
3.师这就是你们眼中的景物啊,真美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首写景的现代诗,看看他们眼中的美景。(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生齐读生字,师订正。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读音及笔画顺序。
巢、苇、罗、眠、霸、占
3.生再读生字并组词。
三、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两首现代诗,师引导读的节奏。(《秋晚的江上》用舒缓的语调读;《花牛歌》用活泼欢快的语调读。)
2.生简要概括出两首诗歌的画面。(黄昏秋江图;花牛草地嬉戏图。)
四、《秋晚的江上》文本探究
1.生圈出第一首诗中的形容词和动词。
2.师带领生解读文本。
(1)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鸟儿、斜阳、芦苇)
(2)分析“驮”字的精妙。
①让学生先理解“驮”字意思,并将自己想象成鸟儿,体会倦了的鸟儿与驮之间的关系和画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文本中,做到边读边想象边体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②生自由回答,老师给予反馈。
③师出示答案:写了夕阳西下,困倦的鸟儿要回家了。它们疲倦地飞着,斜阳就好像被它们驮在背上,形象写出了鸟儿困倦的程度。同时也渲染了黄昏景色下的悲凉的美。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中的“妆”是什么意思?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两种颜色对比有何作用?
①生分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②选组内代表回答问题,老师订正引导。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交流讨论,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和语言的表达,同时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让课堂“活”起来。
③师出示答案:“妆”是指斜阳的余晖点染来芦苇,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白红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更加突出了江面景色的美丽。
(4)生齐读《秋晚的江上》
五、《花牛歌》文本探究
1.师:这首诗从题目上我们就知道它是写(花牛)的,你们读一读,看一看写了花牛的哪些事情呢?
2.指名学生回答,师补充订正。(板书:坐、眠、走、梦)
3.指导学生积累ABB式词语。(滴溜溜、白茫茫、水汪汪、红彤彤、亮晶晶……)
4.生齐读积累的词语。
5.理解“偷渡”的意思。(这里指太阳悄然落山的场景。)
6.这首诗歌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这首诗共四节,每一节均以“花”字开头,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此处隐藏10400个字……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现代诗二首教案9一、说教材
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 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掠过江面,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要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被照得通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课件展示)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染的美丽无比。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的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与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组比赛读诗歌。《秋江的晚上》无疑是一首非常绚丽的图画,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与之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诗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图片,说说你们会想到什么?(图片展示)? 天清气朗,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或坐或卧,或走或眠,这该是多么悠闲啊!这一幕在诗人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初读诗歌。
1.作者介绍(课件展示)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有些喜欢读现代诗的同学可能对他有所了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就是徐志摩的诗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极富浪漫,在他的笔下,花牛与草地这样极朴实的画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山峰)(2)诗歌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坐、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
偷渡了)放入诗中,反复品读想象,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花牛在草地里坐着,压倒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上睡了,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走着,自得的甩着尾巴;花牛在草地里睡着了,太阳悄悄跑到了西山的山峰上。
2.诗歌解析:(课件展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什么感受?(自由发言)?这首是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描述了四个画面,“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偷渡了”四个拟人化的词使诗歌充满了口语化和孩童般的意趣,作者奇妙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花牛、白云、太阳都刻画的可爱顽皮,使全诗的画面活泼灵动。
(四)拓展总结。
1.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魅力。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读出来,评一评谁读的更好。小组读,齐读。
2.欣赏郭风的现代诗《落叶树》。(课件展示)
3.总结。(课件展示)
现代诗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意涵丰富,相较于古诗的内敛更强调自由开放和坦率陈述。这两首现代诗简单意趣,描绘的内容富有生机和色彩。这也是文字的魅力,几句话,几个字,便能构建出灿烂绚丽情绪丰富的世界。读现代诗,我们要发挥想象,探索诗歌构建的画面,才能更好领悟诗歌。
(五)课后作业。
1.预习新课。
2.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写景物的现代诗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