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时间:2023-03-11 12:05:42 收藏本文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内容。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两课时

【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例:教学目标提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

1.“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杨花挂着他了。”

2.“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3.“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内容,内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

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区分:辩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谦虚感受

(“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挖掘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恼怒

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

出示:素值捧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 2

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 ……此处隐藏26861个字……是什么吗?

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找两名学生戴头饰情景表演。

1.铁罐易氧化,陶罐易碎,这是它们的缺点。

2.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生进行情景表演。

3.理解词语的意思。

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

4.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何必这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对话,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了解得很清楚,分角色朗读和情景表演是对这一理解的深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学编寓言故事。

学习重点

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用时:3分钟)

1.教师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回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1.学生写词语。

2.学生回顾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述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习第1~9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1~9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奚落”的意思。

(3)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出示问题: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来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2.引导学习第10~1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的?铁罐是什么样的?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1~9自然段,说出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2.学生读文理解“奚落”的意思。(讥讽嘲笑。)

3.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读文,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自读自学这些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5.学生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5.“奚落”一词是什么意思?写出了铁罐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写出了陶罐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想对文中的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这则寓言将()和()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

1.学生再读课文,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学生完成练习。

8.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用时:9分钟) 布置练笔:请同学们模仿本课,编一则具有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 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练笔。

9.请以“笔尖和笔帽”为题,写一则小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第一板块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读、思、议、演来感悟特点,探究铁罐骄傲、陶罐谦虚的特点;第二板块的学习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在读书中学会思考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

◆以读代讲,感悟文本。(教学重点)?

师: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哪位同学想来试着读一读?

生1:(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2:(评)他没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没人举手)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

生:老师第二遍读得好。

师: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

生:老师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

师: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很有感情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读得好!向他学习!全班齐读。(生齐读)

师:铁罐不止一次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提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同桌交换读,气氛热烈)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

生1:“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2:他读得没有感情,太平淡,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这一句要用傲慢的语气读吗?

生:不,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那就请你读一读。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还有谁来读?(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读得好不好?

生:(齐)好!(热烈鼓掌)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蜀固,而陶罐很容易碎,它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所以看不起陶罐。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陶罐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陶罐的短处。面对铁罐一次次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分角色读它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