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开天地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盘古开天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上星期五主任告诉我,校长下个星期要听我课,当时我懵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我上了一年的课,来到了松山湖中心小学已经有两个月了,也学习了不少,但想到第一次要在新的环境中给领导上课,心里难免有几分的焦虑。我赶紧翻开三年级的语文书,琢磨琢磨我该上那一节课呢?老师们现在已经上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了,那我必须按照教学进度,得去讲第五单元的课文。就《孔子拜师》吧,我马上和小琳姐商量起来,因为我心里想着,上年我在莞城的制度化学研中,我学习了不少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以朗读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吧。在这时候小琳姐差异第望着我,说:“你真的决定上《孔子拜师》啊?上《赵州桥》吧!这一课简单,况且说明文好讲!我思考了半刻,不,我还是不想上说明文。我在座位上又仔细地琢磨着这个单元的编排,分析了一下三年级学生的状况,我把第五单元的课文整体地浏览了一遍,后来我终于决定了《盘古开天地》一课。当我值日回来的时候,小琳姐问我:“决定上那一课没?”我说:“就定了《盘古开天地》,我这个星期把教案整理出来,星期一就试教!”星期五我走得特别晚,我把课文看了一遍又一遍,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上一节好课,除了钻研教材就是钻研教材"这个几个星期我看了崔峦老师对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的阅读教学观摩的点评,他在会议上强调了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出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当时我受益匪浅,我也开始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到底什么叫语文?在语文课上到底让学生学些什么?如何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口头语文和书面语文."口头语言就是听和说,书面语言就是读和写。新课程把语文的性质定位在它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课程。吉春亚老师指出语文的实质就是言语形式与言语能力。言语形式就是要辨清每一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比如说明文和童话,他们的言语形式就是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在教学上我们应该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言语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应该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应该要经历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第八届语文阅读观摩刚刚过去,我们的教育者又不禁地思考,阅读教学的方向已经把握了,可是在我们当前的课程中,发现年段目标不明的现象。这不禁地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三年级阶段,应该定位在词句篇的教学,初步学习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初步能概括主要内容等。那么中年级的字词教学是逐渐放轻,但不是说放手。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尤为重要。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星期五晚上,我根据文章的文路,编路,课后练习的要求,年段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在读写中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星期一早上,我在三年级三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感觉学生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年级组的老师给了我多意见,当时回到办公室彩虹姐、小琳姐和我讨论起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主要围绕课文的第四段的教学,因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要重点研读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好这段文字显得尤为重要,我当时的设计就是先引导学生读了句子,进行拓展,能展开想象,想象画面,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学会了方法自主说说。然而学生似乎没有理解我的一起,感觉学生说不好。在出示画面配乐读的这个片段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总结他们给我的意见就是:读的形式多样,先单个读,范读,接着齐读等。就省略想象画面的部分,因为学生说不出画面来,最后要加上背诵的环节。晚上我一直在修改自己设计,在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积淀语言。
星期二下午我去了三五班试教,很不容易请了苏老师给我指导,苏老师给了我一些宝贵的意见:如何让一节课听出起伏,就是把哪一段作为倾斜点。回来以后,我觉得没有第一次上得那么好,又因为第四段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呢?我如何取舍课文呢?我觉得每一段的文字都写的很好,我都想引着学生去读,然而时间有限,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我必须取舍。中午回到寝室,袁锐又鼓励了我,给了我很多指导,我收益不少。她提到了一些细节问题:别带着书本上课,多点与学生交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致,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表扬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变化多样,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等等。我都把老师们的意见记在心里,虽然改来改去,但是我充满了干劲,我觉得学习的感觉真好。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感到了如此的快乐的!
星期三早上,我重新打印了一份自己修改好了的教案,开始预设各种问题了。星期三下午我一个下午呆在办公室,我看了很多别人的教学实录,我开始思考自己如何指导到学生读好第四段,让整个流程显得有效果,学生从中感受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语言。下午三点的'时候,我阔然开朗,我突然间迸发了新的思路。我把第四段的设计的顺序变了一下,我就在一句句指导朗读上去下功夫,先指明学生一句句读,读不好的时候,我进行指导。教师描述画面范读,再让学生学着读,齐读。先让学生收获了方法,读好第一句。学生的信心好了,请一些读的好的同学起来读,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信心越来越强,脑海里有了画面了,有了感受了,越来越想读了,越读越好。在指导朗读的第一环节,形式多样:个别读,合作读,男生读,齐读,赛读。经过一步步预设,一步步指导,学生学会了朗读,脑海里有了想象,积累了语言,这时候我出示画面,引起了视觉的冲击,效果得到了强化。在师生合作读当中,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记忆下来了,学生开始读朗读有了兴趣。趁着这个时候,我让学生练习背诵,在同桌的合作中,学生很轻松第把语言文字记下来了。
……此处隐藏15332个字……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指导: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一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第四步:默读,按照“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课文,并在班内交流。
4.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按照“天地分开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天地分开后”发生的事情。
5.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盘古倒下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想象。
6.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从边扶边放到完全放手,逐渐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4一、课前交流:
今天老师很开心,因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菊花开了,迎春花也开了。秋天真美。(找错误)
二、导课:
翻开单元的导读部分,一种古老的传统气息扑面而来,古文字的神韵,兵马俑的壮观,使人不禁浮想联翩:文字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古老的秦长城的修建……再往深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
关于神话故事,可谓源源流长,受当时社会条件所限,人们对很多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神话故事就这样产生了,关于神话故事,我听过《哪吒闹海》,你听过什么?(学生交流)
能不能简单谈谈神话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板书:盘古开天地
题目中暗藏着一个成语,是什么?板书(开天辟地)
那这样一个故事神奇在哪里呢?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字词的处理。
五、再读课文,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1、研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自由读——发现了什么——复述
2、研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拓展读
3、研读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自由读—男生读——拓展读——想象其余的变化——换成诗的形式再自由读——教师范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想象内容交流——仿说说其余部分。
4、再读全文,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丰富想象。
六、看其余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
七、推荐阅读。
八、写字,推荐难写的字来写。
教后反思:
就本节课的'设计,自己经历了几个教案的修改,从最早自己的设计到试讲,一直到韩老师来听课并进行指导,一直到再次试讲,到最后在理想课堂研讨会上的展示,自己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从开始的只注重知识的教学,到最后课文的情感在读中的落实,自己在一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感受了很多,如何才是一节我们认为的理想的课堂,如何把三维目标真正在课堂中落实等等,都成了值得自己深思的问题,从最后的效果来看,应该达到了预想的。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5二、研读第一自然段。
(二):设境体验,感受“顶天立地”之苦
(三):想象迁移,领略“身化万物”之奇
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学后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图片,简介。
3、小结: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神话故事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共同亲近神话故事。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古典神话》、《封神演义》。
五、作业设计: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宇宙混沌 → { 顶天立地 }→ 创造宇宙(奉献、牺牲)
身化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