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小刺猬从“想摘果子”到“想办法摘到果子”的整个情节过程,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
2、喜欢吃苹果,初步感知苹果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大图片,苹果图片,苹果树,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读
图片1
1、秋天到了,小刺猬高高兴兴去了果园。
2、小刺猬发现了什么呢?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
3、猜猜小刺猬会怎么做?
小结:小刺猬发现了一棵结满苹果的苹果树,树上的果子又红又大,小刺猬真想摘一个吃呢!
图片2
1、仔细看看小刺猬在干什么?你怎么知道小刺猬摘不到苹果?
2、重点:教师和幼儿共同模仿小刺猬踮脚的动作,体验够不着的感受。
小结:小刺猬个子太小了,够不着苹果,心里真着急啊!
3、怎样才能摘到苹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刺猬吗?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有的想到用工具帮忙,有的'想到了请小动物们帮忙。
二、幼儿自主阅读
图片3、4
1、小刺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秘密就在书里,请小朋友找找。
2、请别人帮忙,一定要说好听的话,小刺猬会怎么对小猴子说呢?
3、重点:鼓励幼儿想象小刺猬和小猴之间的对话,如“小猴,你能帮我摘苹果吗?”“好的,小刺猬,我来帮助你”等,借助小刺猬和小猴头饰进行角色对话表演。(师生、个别尝试。)
图片5
1、小猴是怎么帮助小刺猬的?
小结:小猴子爬上树,摘了苹果,丢给小刺猬,小刺猬在下面接住。
三、教师完整讲述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摘果子》,完整讲述。
2、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3、你帮助过别人吗?
小结: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我们喜欢他。
四、“采摘”苹果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体验摘苹果的快乐。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2一、教学内容:中班语言活动《雪房子》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基本了解内容,分享小动物们滚雪球做房子的乐趣。
2.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感受同伴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幼儿画册》、录音机、小动物图片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语言,感受同伴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谈话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出示雪房子图片,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房子是用什么造出来的吗?是谁造的呢?
幼儿对教师提问进行讨论,并了解今天故事的主题就是“雪房子”。以谈话和讨论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感知雪房子的有趣。
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看《幼儿画册》,教师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
2.提问:
(1)故事里有谁?
(2)小松鼠的房子用什么做成的?
(3)雪房子是怎样变大的呢?
(4)它们是怎样进雪房子的呢?
幼儿倾听教师讲述故事。
幼儿回答教师提问,了解故事的名称、主角和主要内容。
通过对故事的讲述和主要内容的提问,帮助幼儿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更好的感受故事中小动物们滚雪球做房子的乐趣。三、再次欣赏故事,学习故事中的对话。
引导幼儿边观看教学图片边倾听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师:小白兔、小熊也想住进雪房子,它们是怎样对小松鼠说的?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呢?
幼儿再次认真倾听教师讲述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回答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倾听—提问—讨论—表述—总结,环环递进,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小动物们滚雪球做房子的乐趣,学习故事中的对话。四、在游戏中学习故事对话。
1.几名幼儿选择小动物头饰。其余幼儿扮演雪花,四散站在场地周围。
2.首先由两名扮演雪花的'幼儿手拉手组成雪房子。扮演小松鼠的幼儿住在房子里面。
3.其余的小动物按故事情节对话,并“推”周围的“雪花”过来,不断加大雪房子。最后,所有的“雪花”手拉手变成一个大房子,所有的小动物都住进去了。
4.变换头饰继续游戏,体验同伴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幼儿能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发展情节,并根据角色进行表演游戏,学说故事中的相关对话。
通过对故事内容的掌握,鼓励幼儿大胆的用语言表达,用动作表现,掌握故事中的相关对话,体验表演游戏的乐趣。七、教学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先和孩子们聊玩雪,孩子们对雪的玩法各抒己见,而且兴趣昂然,很容易就激发了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其次,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就想了一些办法,经过思考精心准备了《雪房子》课件,并通过不断地变换角色来充分吸引幼儿的眼球,加上语气和表情的变化,孩子们果真听得津津有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让孩子们也参与到角色的变化当中,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孩子边思考边说,经过这样的几提问,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而且兴致很高。但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前面提问的时间比较长,导致后面尝试分组讲述的部分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师主导的比较多。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
1、表现熟悉的正面直立动物明显特征,尝试在轮廓线内均匀涂色。
2、了解制作世博会欢迎卡的意义,体验朋友间友好交往的快乐。
活动准备:
*美工角里的幼儿自制“欢迎卡”2-3张;会点头的立体“欢迎卡”2张;
*每张桌上摆放:墨绿色的砂皮纸、彩色蜡笔、白色炫彩棒人手一份;
*演示用的动物图片(狐狸、松鼠、小熊、兔子、猫、小牛、大象);其中“猫”没有涂色和涂好颜色的教具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经验,进入情境:
1、小狐狸想了哪些快乐的主意,表示对朋友的友好?(小结语:只要有一颗快乐的'心,想出的好主意就会越来越多)
2、引出主题:上海马上要举行世博会了,会有很多客人来到上海,***小朋友又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制作一张“欢迎卡”,送给客人!(出示幼儿美工角的欢迎卡作品)可是怎样才能看出是欢迎世博客人的卡片呢?
3 ……此处隐藏6262个字……说?鸽子飞回来感激的对小蚂蚁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听听
(边回忆边学说对话边倾听验证)
师:这么热心的一对好朋友,在对方遇到困难时,都上前去帮助对方你们喜欢他们吗?平时我们应怎样做 ?
现在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件很重要的任务,挑战一下自己,看谁能把这几幅图片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讲给你旁边的小朋友。(两人一组互相讲述)看谁讲的好?
四、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试着讲讲?(指名俩个幼儿讲述)他们讲的好吗?哪里好?(幼儿评价学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2学习目标:
1.学说儿歌,并尝试用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2.尝试根据儿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初步发展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掌握前、中、后的位置关系。
活动准备:
1.《鱼儿游》儿歌。
2.两至三首不同类型的歌曲。
活动过程:
1. 出示《鱼儿游》儿歌,和幼儿一起说儿歌:
鱼儿游
鱼儿游向前,
鱼儿向后转,
向上跳一跳,
转个大圆圈。
2. 请一位幼儿按老师的指示,做向前游、向后转、向上跳和转圆圈的动作,给其他幼儿做示范。
3. 播放两至三首歌曲,请幼儿从中选出适合为扮演鱼儿游动做伴奏的音乐。
4. 播放音乐,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条鱼,随着音乐,一边说儿歌,一边做动作。
5. 音乐停下来时,老师请幼儿做"造型",并根据当时幼儿的位置,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前、中、后的概念。
活动评价:
1.能说儿歌《鱼儿游》,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有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
3.能说出自己的位置。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3活动目标:
1. 感受诗歌明朗、欢快的节奏。
2. 学习观察周围事物与阳光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用原诗的句型“阳光,在XXXXX”,表达个人经验与想像。
活动准备:
1. 让幼儿事先观察阳光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2. 绘画工具,儿歌录音带。
3. 图片一幅(按诗的内容)。
活动过程:
1.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寻找“阳光”,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2. 教师向幼儿解释“阳光”一词,让幼儿分形在场地四周,找一找阳光,在哪儿?提问:小朋友,你们在哪里找到阳光?
3. 教师请幼儿坐在草地上,出示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幅阳光,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看看,阳光,在哪儿?”教师有表情的'示范朗诵,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4. 教师按诗的句子顺序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爬”“笑”“跳”“亮”。
5. 请幼儿将自己对阳光的感受画下来,并依照句子结构说一句话“阳光,在XXXXX”。并钭编得较好的句子串成一首新诗,师生一起朗读欣赏。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4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激发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2、能够大胆的猜测、朗读、表现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儿歌,理解动词“吹”、“落”、“游”、“打“,初步感受形容词“暖暖的”、“细细的”、“红色的“。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活动难点:
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宝宝吧)、自制儿歌挂图及相关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二、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1、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2、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3、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三、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点题)
四、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罗,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5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真倾听,大胆交流,愿意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3、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同行”的含义。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阅读图画的细节
难点:理解“同行”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火车、太阳的图片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山、山洞,创设情境
故事大书《同行》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引出主角
1、出示火车、太阳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去旅行过吗?你在旅行的途中,见到的风景是什么样子的?
——小火车要和太阳一起去旅行,你们猜猜它们在路上会看见哪些美丽的风景呢?
(二)操作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火车走过的路线。(山脚-山腰-山顶-山腰-山脚)
(三)欣赏故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逐页欣赏PPT
——火车和太阳一起去旅行,你们猜猜它们在路途上会遇到什么呢?
——火车和太阳带小朋友来到了哪里?(山脚)这里有些什么风景呢?
——我们又来到了哪里?(山腰)山腰上有什么?小朋友、小火车和太阳的旅行是不是结束了?我们接着走下去。
——现在我们到了哪里啊?(山顶)你们猜它们会说什么?
——告别了山顶,小火车和太阳在干什么?小火车停了,太阳怎么变颜色了呀?它会和太阳说什么?
——什么是同行呢?(一起活动的意思,如一起回家、一起游戏等)
(四)完整欣赏故事,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教师完整地播放DVD,幼儿欣赏。
2、幼儿边听MP3,边阅读小书。
(五)延伸活动:欣赏照片,迁移经验。
1、出示小朋友同行的照片,幼儿欣赏。
——你们有没有和谁同行过啊?你们同行去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