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案1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二、复习旧知并拓展。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板书。
起床:7:00
上学:7:30
到校:7:45
第一节上课:8:20
第一节下课:9:00
放学:12:00
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说出计算方法)
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
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
师:2小时有多少分? (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
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
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
师:能赶上看吗?
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小组汇报。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时间的计算,还学会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四、课后作业。
观察邮政局的营业时间。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案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在我们的航天事业上更需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我们都知道20xx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神五的起飞降落,及降落地点都是很多的科学家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了,我们还没有办法参与这些精密的计算,不过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我们还是可以进行的,同学们有兴趣尝试一下吗?
二、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试一试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师:这个跟我们刚才接触到的不太一样,它只有开始的时间,没有结束的时间,我们怎么计算它的经过时间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数手指计算。
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
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
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 ……此处隐藏7981个字……(实物投影反馈)
板书:11-7=4(小时)
11:00-7:00=4(小时)
讨论:4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4:00吗, 为什么?
(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
2、王师傅上午7:30上班,中午11:00吃饭,他上午工作了多少时间?
(1)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说说怎样计算:要求的是什么时间?(经过时间)还能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吗?你是怎么减的?
教师借助0—24小时图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不同方法。
7:30——10:30 3小时,再加30分钟,是3小时30分
7:30——11:30 4小时,再减30分,是3小时30分
教师重点介绍横式书写方法,先减分再减时,分不够减想时借1作60。
11:00(10:60)-7:30=3小时30分
3、练一练:同学们下午1:00开始上课,下午4 :25放学,同学们下午在校有多长时间?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示图,补充银行营业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1)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
说说所标内容是什么意思?尝试练习
(2)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个商场的营业时间的?
(3)比较得出结果
师结: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若两个时间都在上午或下午,就可以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若两个时间,一个在上午,一个在下午,就要把下午的时间先化成24时记时法,再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
四、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求经过时间只要怎样计算?该注意什么?(单位;下午时间转化成24时记时法;退1作60来计算)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案11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时间的知识,对时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时间的计算方法。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时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时间的知识,对时间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时间的计算方法。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在前一节课有了初步的认识,求经过时间的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比较难,可能还不能一下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即60乘以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 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1、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2.数学题目
乙两队修路,如果两队合修,共需8天,已知由甲队修了2天后,改由乙队修了5天,正好修了全路程的一半,问如果甲乙两队各自修路,各需多少天?做此类题,是需要设未知数的,设:甲每天做X,乙每天做Y。
全路为“1”。已知:1(x+y)=8所以:12(一半路程)(x+y)=4;所以:4(x+y)=2x+5y 4x+4y=2x+5y y=2x;把y=2x代入4(x+y)=2x+5y得:x=1,y=2. (1+2)乘以8=24(总路程是24,);所以241=24 242=12。答:甲24天,乙12天。
3.小学数学题有一年7月1号星期日,问(1)这年的11月份上学的天数
解:
(1)11月份有30天;7、8、9、10、11月分别有31、31、30、31、30天;7月1日到11月1日有31 31 30 31-1=122天;122/7=17余3;7月1日是星期天,因此11月1日是星期三;30/7=4余2,因此11月有4个星期天4个星期六,总共8天;因此休息时间是8天,上学时间是30-8=22天;
(2)这年的11月份休息的天数占上学天数的几分之几?解:因为学习22天;所以休息30-22=8天;所以休息的天数占上学天数的8/2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