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的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的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的教案 1一、魔毯:游戏目的:
1、立定时能平衡自己的重心
2、加强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合作观念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游戏材料:
报纸,录音机,音带
游戏过程:
1、在场地上铺若干报纸。
2、用故事引出游戏:大灰狼睡醒了,要到森林里去吃小动物。如果小动物站在"魔毯"(报纸)上,大灰狼就看不见了。
3、音乐声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扮小动物到处走动或做小动物的动作,另一组由2-3名幼儿组成,扮成大灰狼,在旁边睡觉。
4、音乐停。小动物们赶快找一张"魔毯"站在上面,否则就被抓走。
5、将报纸对折。下一段音乐起,游戏重复进行,每一段游戏结束,就将报纸对折一次,直到每张报纸上只能站一个幼儿。
二、溜冰: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和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
报纸,节奏较快的音乐
游戏过程:
1、将一张报纸一分为二,幼儿两脚各站在半张报纸上,做溜冰预备姿势。
2、音乐声起,幼儿开始在规定的范围内向前滑行。
3、报纸一破就下场,场所没有破的为最付佳溜冰手。
(用力均匀,速度稍慢一点,报纸不容易破)
教学反思:
1 应该对幼儿们进行分组游戏。
2 在游戏中应该邀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游戏。
中班的教案 2活动设计
孔雀是孩子们喜欢的鸟类,他们在电视上、图书中见到过孔雀,但对孔雀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了解得还不够全面,因而需要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孔雀的了解。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能够更直接的加深对孔雀的了解呢?绘画和手工制作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线条、形状、图案对孔雀的尾部进行分割和装饰,并对称的、有规律地涂色。
2、鼓励幼儿耐心细致地作画,养成清洁整洁的作画习惯。
3、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供幼儿欣赏用的范画:四只不同装饰方法的孔雀。
2、幼儿人手一张印有未经装饰的孔雀图。
3、构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天气不错,我们来跳个舞吧。(带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基本部分:
一、通过谈话,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刚刚跳的什么舞蹈吗?(孔雀舞)
(1)小朋友,你们见过孔雀吗?在哪见过孔雀?它长得什么样子?
(2)你知道孔雀吃什么吗?(玉米、小麦、高梁、大豆及青草为主,再加上鱼粉、骨粉、食盐、小昆虫等。)
(3)你见过绿孔雀,那还知道有什么孔雀?讲解孔雀的种类。(孔雀有绿孔雀、蓝孔雀两种。)绿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由于野生种群的极度有限,使孔雀出现了白化变种,称为白孔雀。孔雀喜欢成群的.生活在一起,喜欢阴凉天气)。
(4)你见过孔雀开屏吗?知道它们为什么开屏吗?
一种是孔雀繁殖的季节开屏,雄孔雀开屏,雌孔雀不开屏。雄孔雀开屏是吸引雌孔雀,并不是比美。
孔雀在人多的时候开屏是自我保护、防御敌害的本能。孔雀被傣族人称为“吉祥鸟”,是我国珍贵的观赏鸟类一,要保护好。
二、教师讲述短小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听,什么声音?森林里面吵了起来,原来孔雀们在比美,他们都说自己是最美丽的,可是大象爷爷说:别吵了,谁最美不是你们自己说了算的。我们请小朋友做评委,来评一评,到底谁最美。好吗?
三、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孔雀们来了!(出示范画)小朋友,你觉得哪只孔雀最美丽?为什么?幼儿上来讲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孔雀的尾部分割方法以及有规律地涂色等,提醒幼儿除了可以用这种图案装饰,还可以用哪种图案来装饰孔雀的尾巴呢?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出示未经装饰的孔雀,续编故事:还有很多孔雀也想参加选美比赛,可是他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办?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孔雀做新衣服,把他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去参加比赛吗?
小朋友在给孔雀打扮时先想好用什么方法来分割孔雀尾部,用什么图案、花纹装饰,选择漂亮的颜色有规律地涂色。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分割孔雀尾部。
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的作品:比一比,谁的孔雀最美丽。表扬想法独特的幼儿。
小朋友,我们把作品带到别的班级,让其他小朋友看一看咱们的孔雀美丽不美丽,好不好?跟老师出发吧!(随音乐将幼儿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孔雀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通过绘画和装饰两种方式更深刻的了解了孔雀。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参与活动,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大胆创新,展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充分突出了孩子们个性的张扬,完全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中班的教案 3【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力与球的关系,懂得用相同的力吹久一点,球就飘得久一点的道理。
2、尝试不同材料做的纸球用同样的力吹会有什么结果。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透明的塑料杯(一次性),可弯曲的吸管,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包装纸,塑料包装纸,铅画纸,包书纸,白纸等);
2、做好的成品8套;
3、做纸球(气球)的'图示一套;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能让气球飘起来,知道用力一吹,就会使球飘得很高;
第二层次:能想办法让球飘得久一点,能让球滚动;
第三层次:按照图示折叠气球,并把吸管放入杯子,完成制作;
第四层次:探索并找出作品不成功的原因,并且进行调整,直至成功;
【活动说明】
1、吸管的出气口必须对准气球,才能让气球飘起来;
2、制作 ……此处隐藏6683个字……/p>
娃娃一个;毛绒动物若干;茶杯、碗,勺,皮球等;布置一个娃娃家的场面。
玩法:
设置带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的情境并介绍玩法:
1、娃娃和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2、娃娃请小朋友们喝茶--请坐喝茶(请幼儿学说,说对了即可坐下喝茶)。
3、娃娃请小朋友们吃饭--猪油炒饭(方法同上)4、娃娃请小朋友们吃菜--番茄炒蛋(方法同上)5、吃完饭,娃娃请大家拍球--拍球比赛(方法同上)6、和娃娃再见--非常感谢(方法同上)幼儿自选小动物一个,玩"请客"的游戏,引导幼儿说说请了哪个朋友,怎样招待他的:请他喝什么?吃什么?玩什么?最后怎么说的。重点帮助幼儿发准四声。请2-3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娃娃请客"的游戏。
中班的教案 13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学习使用剪刀,尝试沿直线剪。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能呈现自己的面条,并能欣赏别人的面条。
活动准备
1、进餐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面条的形状。
2、废旧纸,圆头剪刀,橡皮泥或面团。
3、盘子(3---5个),抹布,纸。
4、教师用废旧纸剪出的一碗“面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小朋友吃过面条吗?面条是什么样子的?喜欢吃面条吗?”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面条:“今天,老师也做了面条,请你们看一看,和你们吃的面条一样吗?(一样细。)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教师做的面条是用剪出来的,自己吃的面条是用面做的。
2、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亲自来做面条,好吗?把做好的面条装在盘子里。”
3、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废纸,剪刀,请小朋友4----6人一组进行操作,把剪好的面条放在一个盘子里。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剪的面条又细又长又多。”
(三)结束部分。
把幼儿的作品摆在展览区或蛙蛙家里,请幼儿说一说,最喜欢吃哪一盘面条?为什么?幼儿之间互相评一评。
活动反思:
活动效果的评价。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能够在老师的指令下完成这次活动就算不错。不足的是幼儿撕的面条不是又细又长,是很粗,长短不宜,不均匀。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提高活动的一些要求,重点放在幼儿撕上面。
中班的教案 14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做事要耐心、仔细。
2、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能力。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VCD光盘《小猴下山》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看电视并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小猴最后得到了什么?为什么?
(2)小猴一开始得到了什么?后来呢?
(3)它是一一怎么做的?
(4)小朋友们说说怎样才能不空着手回家?
(5)教师小结:只要不像小猴那样三心二意,做事专心,什么事情都能做好。
2、故事延伸《小猫钓鱼》
在日常教育中继续教育幼儿要专心做好每件事。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中班的教案 15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帽子,并能大胆讲述帽子的特征及用途。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职业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帽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各种帽子实物:建筑帽、军帽、护士帽、厨师帽、太阳帽、浴帽、棉帽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帽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帽子娃娃今天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交代要求小朋友们要仔细的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他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有什么用?
二、通过观察感知,让幼儿发现帽子的不同之处,并能知道各种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能说出不同之处。
(1)材料不同:棉、毛线、布、塑料……
(2)颜色不同:红、蓝、黄……
(3)摸起来感觉不同: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
(4)形状不同:圆的、方的……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自己喜欢的帽子。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师:谁愿意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他手中的帽子?
3、帮助幼儿认识一些他们不太接触的帽子(如:厨师帽、护士帽、军帽等),知道他们的特征及用途。
教师小结:小朋友看到的帽子各不一样,有的……有的……
三、以课件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帽子的特征及用途。
1、提出要求
师:帽子的种类那么多,现在有一些人要买帽子,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帮他们选一顶他们需要的帽子,好吗?
2、播放课件
(1)小兔要外出旅游?需要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2)冬天到了,小姑娘该买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呢?
(3)阿姨在田里干活,帮她送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去?
(4)小狗买了辆摩托车,该买什么帽子?
3、播放课件,出示不常见的帽子
师:他们每人都得到自己的帽子,太高兴了。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些帽子,你还看过哪些帽子?
帽子娃娃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来,但是他们把照片都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让幼儿回答,以此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四、设计帽子
幼儿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师:看过那么多的帽子,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顶帽子。然后把它画出来。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