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音乐教案 2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音乐教案 1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用连贯的声音演唱。
2、抒发幼儿毕业前对教师的一片深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查看课件:
大班音乐课件《老师再见了》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马上要毕业了,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说?
二、欣赏歌曲
1、听一听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情的?
2、欣赏后说说里面唱了什么?
3、你会对老师说吗?
4、跟着歌曲一起唱
5、引导幼儿唱出深情的感受。
三、表现歌曲
1、 边唱歌曲边用一些动作表示。
2、 集体深情地场给老师听。
四、老师为幼儿提一些希望。
活动反思
即将毕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是只上了一年的大班,所以很多的孩子在情感上面并没有多少的表现。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是中班年龄的所以在情感激发方面也不是很明显。
大班音乐教案 2小鼓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根据副歌节奏,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重点学习副歌部分,唱出强弱变化。
3、在活动中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他人歌声及与琴声协调一致。
二、活动准备
1、《小鼓手》音乐磁带、录音机。
2、大鼓一面。
3、已看过幼儿用书:《小鼓手》。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敲鼓游戏,探索不同的鼓声节奏。
教师出示大鼓,请个别幼儿敲鼓探索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不同的鼓声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敲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用嘴巴学学看!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副歌部分。
教师演唱副歌部分,幼儿倾听副歌中鼓声的节奏。
师:现在我来唱一段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中鼓的节奏是怎样的。
教师引导幼儿在周围寻找可以当鼓的替代物,练习敲副歌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敲鼓动作,随琴声敲出副歌节奏。
师:还可以做哪些敲敲的`动作?我们这次跟着琴声完整地进行表演。
幼儿边敲边唱出副歌,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表现出鼓声由弱到强的变化。
师:请你们边唱边想,小鼓越敲越高兴时声音会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小鼓手》。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看过的《小鼓手》图片,同时欣赏歌曲,熟悉并记忆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按歌词顺序讲述图片内容。
师:谁在敲鼓?鼓声被谁先听到?谁后听到?我们来帮助他们排排队。(小鼓手、太阳、花、小鸟、小朋友)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图中的情境,一边随琴声轻声学唱歌曲。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记忆歌词的不同方法。
幼儿边自由表演,边演唱歌曲(分集体、小组、个别练习演唱几遍)。
大班音乐教案 36月25日,我满怀着欣喜与兴奋的心情来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参加了20xx年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十天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教授、主持人的专题讲座,通过与培训老师、专家、同学的深入交流、研讨,使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的巨大冲击,以及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提升。作为一名教育者,这些经历令我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为此,制定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道德修养、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肩负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提升我的思想政治与教师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专业知识与学术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
2、优化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从学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3、潜心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的牵头人,和老师们共同探索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创新性问题。
三、研修要求:
1、不断学习,充实自我
加强教改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广泛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文章,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高业务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 4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螃蟹吹泡泡”,感受歌曲的节奏及情趣。
2、乐意用歌声、表情大胆表现歌曲欢快,有趣的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背景图、音乐伴奏、动物图片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价值分析:设置情境,引出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池塘边玩吧!
(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二、学唱歌曲(价值分析: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理解歌词)
1、出示背景图。师:让我们一起听一段好听的音乐。
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是啊,这真是一段让人身心愉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用小手来感受一下它的节奏。
2、今天池塘边要举行一场音乐会,这会是一场怎样的.音乐会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范唱)
师:音乐会在哪里举行?有哪些小动物去参加了音乐会?他们分别表演了什么节目?(出示图片,幼儿学唱前两句)
再听一听,螃蟹怎么不唱歌?吹泡泡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幼儿学唱后两句)
3、师:这里有两只青蛙!哪知才是今天歌曲里的主角呢?(教师范唱附点音)
小结:歌曲里的小青蛙是会跳跃的。
让我们一起学学歌曲里的小青蛙吧!
4.大家在一起唱唱跳跳可真开心,演唱时小动物会怎么表现自己快乐的心情呢?
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吧!(幼儿学唱)
三、表现歌曲(价值分析:替换歌词,体验乐趣)
1、替换歌词。
师:音乐会上除了青蛙,螃蟹还会有哪些会唱歌的动物来参加呢?他会怎么唱?我们 ……此处隐藏9739个字……曲。
师生对唱:教师和幼儿分句对唱
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合作啊?那老师先唱粉红色部分,你们唱蓝色部分,黄色部分大家一起唱。(交换)
(三)创编歌曲。
1.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提出创编要求。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绳子不仅变出了蝴蝶、小鱼,还变出了其他有趣的东西,你们想把你们变出的东西编进歌曲里去吗?
师(出示幼儿操作图谱和卡片)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小卡片和歌谱,这张歌谱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请你把刚才用绳子变出的东西用简单的线条画在小卡片上,然后插进歌谱,和好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
3.幼儿合作创编歌曲。
4.个别小组展示。
师:他们用绳子变出了什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吧。
幼: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太阳多么有趣,变出白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师:他们编的歌曲真好听,让我们为他们鼓掌。有谁和他们编的歌曲不一样呢?
幼:小小绳子,细细长长,会变魔术,多么神奇。变出小蛇多么有趣,变出小树多么有趣。多么有趣,啊哩罗。
5.师:带着你们的歌谱唱给客人老师听吧。
(四)结束活动
师:我们拿着歌谱去唱给楼下的弟弟妹妹听吧。
附内容:《会变魔术的绳子》
歌词(歌曲旋律同"柳树姑娘")
小小绳子,细细长长,
会变魔术,多么神奇。
变出蝴蝶多么有趣,
变出小鱼多么有趣。
多么有趣,啊哩罗。
大班音乐教案 20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在轻松欢快的律动中,能根据音乐特点,大胆创编动作。
4、感受劳动的乐趣,乐意为爸爸妈 妈分担家务活。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6、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食物图片、背景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节奏感训练与发声练习中熟悉旋律
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超市,好吗?汽车来了,让我们出发吧,。”放录音,在《买菜》旋律伴奏下,师生做开车动作进场:1、教师利用“停止”口令,插进师生对话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
师:“看到 红绿 灯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绿灯 行 呀,红灯 就要 停 ”
师:“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就让 座 ”
师:“汽车 到了 站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汽车 到了 站 呀,一个 挨一 个 ”
师“到了 超市 门 口,心情 怎么 样?
幼:“哎 呀呀 哎 呀呀 真呀 真高 兴”
2、进行发声练习: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很高兴,我们高兴地时候,就想唱歌,唱歌之前呀可要把嗓子练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嗓子练开。”提出发声练习的要求,利用结尾句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师:“平时小朋友有没有跟爸爸妈 妈一起去买菜?买过什么菜?”幼儿自由表达。出示“买菜”字卡,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图一:“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图二:“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水里游”
图三:“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图四:“哎呀呀哎呀呀装也装不下”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或形象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提问:“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旋律,听听是
.哪里,说的是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图上有两个相同的标记分别表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歌词“哎呀呀,哎呀呀”图谱的表示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哎呀呀”的图谱标记是一个圆点大表示强、两个圆点小表示弱的节奏特点。)
3、幼儿学唱歌曲。(1)带领幼儿按节奏把歌词读熟。(2)幼儿放慢速度、跟着琴声、看着图谱学唱。
4、玩“藏图”游戏,熟唱歌曲。
(1)教师抽掉其中一幅图,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2)“现在老师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教师遮盖2-3种菜,幼儿演唱)
(3)“现在没有菜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教师把全部拿掉,幼儿演唱)
(4)以正常的速度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达结尾句。
5、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掉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的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以后你们在学习别的本领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三、复习律动,大胆创编“包饺子”的各种造型动作
老师“今天,我们在超市买了这么多的菜,好高兴,孩子们真棒,已经学会帮忙干家务活了。那买了这么多的菜,今天中午我们来包饺子。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包饺子。
1、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全体一起复习“包饺子”律动。
2、小朋友就坐,教师谈话贯穿感恩教育
3、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饺子”熟了的造型动作,在双圆形中两两结伴进行律动。
4、小结,在欢乐的“包饺子”律动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