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去吧》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己去吧》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己去吧》教案1【教学设计思路】
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生活本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教学努力让语文课活起来,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已、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学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录音、头饰。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虚心学习,从小刻苦锻炼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依赖父母的生活。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进行听说训练
教师讲《自己去吧》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
听完说说:
1、这个故事讲了两种小动物的什么事?
2、主要是在谁的帮助下成功的?
二、质疑
读了课题,听了故事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书,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给大家读一读。
2、讲读课文。
课文有两个自然段,选一段带着语气读一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这段有几句?都讲了什么?
指名两人读对话,体会是什么意思?
出示插图: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组讨论,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
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
观察图,再读句子,体会妈妈为什么让小鸭自己去游泳?
小鸭接受了妈妈的教导,结果怎么样?用“学会了”说一句话。
3、学习第二自然段,这段有几句?都讲了什么?
按照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对话,体会意思。讨论: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吧。
分角色戴头饰进行表演。
小鹰听了妈妈的话,结果怎样?
4、全文分角色朗读,选出最好的。
5、指导背诵。认真读作业3的四句话,体会“学会了”的用法。
四、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使我们都受到一次教育,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们会更有体会,下课后,大家可以谈谈,你向小鸭、小鹰学习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背诵课文,加深理解内容。学会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朗诵
1、小鸭、小鹰学会了本领,他们该多么高兴!你们能读出、背出高兴的心情来吗?自己练一练。
2、比比看,谁读得最棒。
3、在小组里检查全文背诵。
二、学习生字
1、读词语卡片:小鸭、小鹰、自己、几天、学会。
2、读本课的生字卡片:自、己、吧、几、会、风。
3、分小组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
三、认清字形,记忆生字
各小组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最好方法。
《自己去吧》教案21、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的目标——在识字中主动识字,在写字中学会写字
(2)阅读的目标——在读书中对话,在对话中感受
2、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看,今天天气多好呀,老师为大家带来几位朋友陪大家一起学习,他们是……(出示图片)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请打开课文自己读,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有声有色]师:谁能读读这个故事?第一节“您”与“你”。师: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师:我们都是懂礼貌、尊重人的小朋友,能给“您”找朋友吗?
[学生继续读课文]师:瞧,今天天气多好!小鸭第一次跟着妈妈到小溪边玩,小溪边真美呀……你能想象到小溪边有多美吗?师:是呀,看,小河边多美呀!(出示彩图)师:望着清清的河水,小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小鸭想干什么呢?你们赶快到书上找一找。生:“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师:小鸭的心里怎么样?你能把小鸭和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读出来吗?师:这句话里有两个生字娃娃,谁认识?师:发现小鸭有这样的想法,鸭妈妈会怎么说呢?师:那你这位鸭妈妈会怎么跟小鸭说话呢?(生读)师:鸭妈妈的话里也有几个和小鸭子一样可爱的生字宝宝,老师把它请到黑板上。
[板书:自己去吧]师:这里的两个生字宝宝谁认识,想一想怎样介绍给小朋友们。师:鸭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如果我是鸭妈妈,我肯定陪小鸭去游泳。这位鸭妈妈是不是很狠心呢?师:哦,原来是这样,你们都能理解鸭妈妈,我真为你们高兴。你能把鸭妈妈的话读好吗?[学生和同桌一起练读,之后让学生试读]师:这是一对可爱的鸭妈妈和小鸭子。你们谁愿意演一演。和你的学习小伙伴一起先排练一会儿吧。
[排练后,生拿起书本分角色读]师:你们评一评,觉得他们演的怎么样。师:想知道小鸭学游泳的结果吗?自己读课文吧。师:小鸭子,你现在心情怎么样呀?师:赶紧把好消息告诉妈妈吧。[学生兴致很高的读书]师:同学们真能干,书读得真好听。今天学会了一样本领,你们能自己学会写把“自己”写好吗?[学生讲怎么写,注意什么,然后尝试写,老师纠正指导,在范写]
《自己去吧》教案3教学简析:
这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中讲的是小鸭看见溪水清清,想请妈妈带它去游泳,鸭妈妈鼓励小鸭自己去游泳、多听话的小鸭呀,没过几天,它就自己学会了游泳,它真高兴!山景秀美,小鹰想请妈妈带它到山的那边看美的风景,妈妈鼓励小鹰自己去看、多么勇敢的小鹰呀,没过几天,它就自己学会了飞翔,它真快乐!故事内容能激发学生自强自立,学生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您、带、深、吗、学、会、那、景、美”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表演、朗读、口语交际等途径学习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意思。 ……此处隐藏22359个字……p>
2、体会鸭妈妈的话:“河里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鸭妈妈怎么那么狠心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去游泳呢,她不怕小鸭子淹死啊?引导:
河水不深,鸭妈妈知道小鸭没事的,试着读出鸭妈妈并不是很着急的语气,注意“河水不深”几个字。
联系你收集的关于鸭子的知识,说说鸭子(可让小朋友指出画中鸭子脚上的蹼加以理解)有适合游泳的特点,所以鸭妈妈知道小鸭子不会有事的,试着读出鸭妈妈很放心的语气。
鸭妈妈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锻炼锻炼,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去做事。你自己的妈妈让你自己去做事的时候会怎么说,你能学着读读这句话吗?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语气来表现,读读。
3、合作读对话: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4、小鸭子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游泳了吗?(出示小鸭子在欢快地游泳的画面。)小鸭学会了,它的心情会怎样?你试着读读小鸭的话。 (点击出示“小鸭学会了游泳。”)
过渡:小鸭学游泳的故事很有趣,小鹰学飞翔的故事也很有趣哦,想学吗?有个小朋友也很想学,还对我说了一句话呢:“老师,您能带我们去学这个故事吗?”你猜我是怎么回答的?(自己去学吧。)
四、放手让学生读懂学懂“小鹰学飞翔”的故事
(点击,出示课文情景图二)
1、自己读准读通。
2、自己试着读懂。
3、汇报反馈。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过渡:小鸭和小鹰通过自己的努力,分别学会了一种本领。这让我想起几天前看见的一件事,小朋友一放学,爷爷奶奶就忙着接过小朋友手中的书包,宝贝似的领回家了,学了这个故事后,如果你再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五、联系生活实际,活化语文
1、在家中,还有哪些事,小朋友可以自己做呢,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说?
2、老师送给小朋友一首儿歌,希望大家像儿歌中的小朋友一样越来越能干(点击,出示儿歌): “我自己干
妈妈别帮我穿衣,
爸爸别帮我穿袜,
爷爷别帮我洗脸,
奶奶别喂我吃饭,
我都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过渡:这节课最后,要小朋友自己学会一件事,把“自己”这两个字写好。
六、指导书写“自己”两个字
1、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
自:第一笔撇从竖中线起笔,先重后轻。“目”要写得居中。
己:第二笔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不出头。
2、学生边对照边写。
3、投影反馈,纠正。
【相关链接】
1、文学童话的特征: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例如本课就是通过小鸭、小鹰来折射学生中存在的依赖现象,并以此来教育学生。从表现题材上看,本篇课文属于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
2、鸭子的特点:鸭子的趾间有蹼,在水中起到类似于船桨的作用,另外,其身扁平,其毛外面有一层釉质,这些都是鸭子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后反思】
1、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读的方法还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在学习《自己去吧》的过程中,着力创设情境,开展了多层次、多视角的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分角色读,这是形式上的读,更重要的是体验感悟读,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试着在朗读中体现出来,如在体验小鸭和鸭妈妈的对话中,因为注意了引导从不同角度去感悟,学生才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才能慢慢使学生向个性朗读的方向努力。
2、“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本课是一篇童话,童话虽有幻想,但这幻想也是根植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小鸭和小鹰的表现就折射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依赖现象。低年级学生大多在父辈祖辈的全心呵护下,自己独立做事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因此,本课的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在本课中,值得反思的另外一点就是,由于考虑了在时间上课文两个故事学习的衔接性,考虑了课文与生活的整合,忽略了识字的环节,学生在这一块的学习还是很不够的。
《自己去吧》教案15【教学要求】
1、认识7个生字,并主动增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独立阅读。
4、鼓励孩子们自己试着独立去做能做的事,并懂得只要去做,就一定有收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导学伙伴龙龙:你好!欢迎走进快乐读书屋。(板书课题)问:自己指谁?去哪里?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
2、带着问题读课文。交流。总结学生交流情况。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教师口述,学生静听、默记。
三、导学达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 引导学生认真自渎课文,可以看拼音和汉字对照读,也可以只看汉字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⑶ 范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中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⑷ 认真听、仔细想、充分说。
2、再读课文,细读感悟:
⑴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 导读提示: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本段写谁,去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 读一读、议一议。
③ 汇报讨论结果。
④ 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
⑤ 相机指导,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⑵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 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② 读一读、议一议然后填空。
(课件出示:我读明白了__想__,妈妈说__,结果__。)
③ 小结填写情况。
⑶ 想象扩说:
① (课件出示小猴子学本领的'过程)启发学生想象小鸭子学本领的过程。
② 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说一说。
3、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⑴ 师: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⑵ 学生谈一谈、 议一议。
⑶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⑷ 自读、比赛读、分角色读。
四、迁移扩展
1、师:在平时生活中,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你能试着独立完成一件事吗?
3、续编散文诗(词语提示:小鹰、老鹰、山那边)。
4、学生选读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