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只熊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只熊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只熊教案1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小班正在开展《熊的故事》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熊这个动物形象比较了解和喜爱。为了让小班的教学活动更充满童趣,我设计的本次教学活动以熊这个人物作为载体,在故事情境中让孩子进一步感知和学习。在经典故事《三只熊》中,孩子们已经认识大的,比较小的与最小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通过多个环节的观察与感知,加深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大小,多少,高矮比较熟悉,对于粗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因此,在本次环节中,我增加了分玉米这个环节,给孩子粗细这个概念,让孩子在情境中发现并感知最粗,最细,不粗也不细,从而进一步与熊的一家进行一一对应的匹配。活动设计中,除了让孩子孩子观察与感知外,还注重引导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融入情境中,大胆地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观察比较并感受物体的高矮、大小、粗细、数量多少与三只熊的对应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引出小熊的一家。
1、在音乐伴奏下,老师和幼儿跳小熊的舞。
2、真开心啊,真开心,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它家里做客,看看,看看,我还带了许多礼物呢!
关键提问:(咚咚咚)有人吗?小熊家有谁啊?数数有几个啊?
小结:小熊的一家有三个,爸爸,妈妈和宝宝。
(三)为熊的一家分蜂蜜,感知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小熊一家最喜欢吃什么?(蜂蜜)
关键提问:这三瓶多少不同的`蜂蜜,熊的一家该如何选呢?
幼儿个别操作: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将适合他们吃的蜂蜜放在碟子上!记住哦,每人只能吃一瓶!并且每个人吃的多少与别人的是不一样的。
关键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个别幼儿验证)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吃得蜂蜜也最多;宝宝最矮,胃口最小,吃得蜂蜜就最少;妈妈中等个子,胃口也中等,中等份量的蜂蜜正好适合她。
(一)观察小熊一家,感知比较“高”、“矮”、“不高也不矮”
关键提问:爸爸长得怎么样?宝宝呢?妈妈呢?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就是中等。
我们给小熊带来了许多礼物,看看都有什么呢?
(甜甜的蜂蜜,香香的玉米,好吃的水果)
(二)为熊的一家分餐具,区分“大、小、不大不小”
熊爸爸:你们带来这么多好吃的,我肚子也饿了,好想吃啊!他们要吃东西了,我们快给他们放盘子吧。
关键提问:最大的给谁呢?最小的给谁呀?中等的给谁呢?
小结:最大的盘子给爸爸,最小的盘子给宝宝,剩下这个不大不小,中等的盘子给熊妈妈。
(四)为熊的一家分玉米,感知“粗”、“细”
熊妈妈:我没吃饱,我还要吃,什么香味这么香。原来是香香的玉米啊,好想吃哦!
关键提问:那我们来帮它们分一分吧。你想分给谁?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熊宝宝的胃口最小,吃的玉米也最细;熊妈妈的胃口中等,吃的玉米不粗也不细是中等的。
三、讨论
为熊的一家分水果,感知水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熊宝宝:我有点饱了,我还想吃一点点。
四、延伸活动
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他们吃的真高兴。吃玩了好吃的,小熊邀请我们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呢!我们出发吧!
三只熊教案2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用三种不同的动作来表达表现。
2、喜欢与同伴参与音乐游戏,体验亲亲热热一家的情感。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三只熊图片
活动内容:
一、欣赏歌曲《三只熊》(理解歌词内容,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不同的形象)
T:今天我们要到小熊家去做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三只熊的图片)
T:他们是谁啊?
C: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T: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C:熊爸爸你好、熊妈妈你好、熊宝宝你好
2、第一次欣赏歌曲。
T:熊宝宝一家想要唱一首歌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
C:想
T: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歌曲里唱了什么?!出自:快思老。师!歌曲中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播放音乐)
T:你们听到歌里面唱到熊爸爸长得怎么样?
(教师可以做动作提示幼儿)
(重点区分词汇:胖嘟嘟、苗条、可爱)
T:熊爸爸胖嘟嘟,熊妈妈很苗条,熊宝宝真可爱,用什么动作能让别人分清楚他们三个呢?(请个别幼儿做一些动作)
小结:熊爸爸很有力气,可以保护熊妈妈和熊宝宝,所以是胖嘟嘟的;熊妈妈最爱漂亮,苗条这个词语真好听;熊宝宝真可爱,大家都喜欢。
二、演一演(模仿动作表演,体验亲亲热热一家的情感。)
T:熊宝宝一家不仅会唱歌,还会用动作来跳舞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熊一家跳一跳,唱一唱。
重点: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演唱,大胆表现。
分组角色表演
T:现在请你们上来扮演熊宝宝一家。
T:小朋友们今天和小熊一家跳舞开不开心。
C:开心
T:和小熊一家跳舞开不开心,让我们回去也和其他小朋友也跳一跳吧。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三只熊教案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基本特征。
2、乐意模仿不同的角色并用动作表示。
活动准备:三只熊的头饰、森林、房子、小姑娘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出示 ……此处隐藏11389个字……>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
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细"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儿带着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评价(1)把错的拿出来:对不对?
(2)出示对的.:对不对?谁跟他一样?问问爸爸妈妈对不对?
六、情境"分鱼"
1、引导语:第四样早餐是鱼。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个盒子给爸爸?(6条鱼的)宝宝呢?(2条鱼的)妈妈呢?(3条鱼的)爸爸妈妈们同意吗?
3、揭开盒子:我们来看看。6条什么样的鱼?
4、现在还是把6条小鱼给爸爸吗?
5、小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活动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小熊,在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中区分大小和比较的大与小,高矮和比较高与矮,由此帮助三只小熊分早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幼儿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导入部分通过出示三只熊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通过肉眼的观察初步感知大中小的区别,并通过比一比的方法,知道并了解区分大中小的方法,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三只熊教案15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粗细与三只熊的关系,尝试进行配对。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白纸人手一张、6个苹果,幼儿园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1今天蒋老师不仅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请来了,还请来了动物朋友,猜猜会是谁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
3就小熊一个人吗?
4不仅小熊,还有熊爸爸,熊妈妈,那哪个是熊爸爸呢?为什么?
(一般爸爸多比较高大,所以最高的这个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呢?为什么?
(熊宝宝还是小宝宝所以长的比较矮些)那哪个是熊妈妈呢?为什么?
(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比爸爸要矮,比小熊要高)
二:1三只熊要做什么呢?他们还没吃早餐,要吃早餐了,你们说他们吃什么呢?熊最喜欢吃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准备吃什么呢?
3一共几样东西呢?(3)牢牢的记住这三样东西哦。
三:1早餐要开始了,吃早餐前先要准备餐具,那个是给爸爸的呢?为什么?
(一般爸爸的胃口比较大,吃的比较多,所以用大碗)哪个是给宝宝的呢?为什么?
(宝宝的胃口小,吃的少,用小碗就可以了)那个是给妈妈的呢?。,为什么?
(妈妈吃的比宝宝要多,比爸爸要少,所以用这个不大不小的碗)
四:餐具分好了。开始吃早餐了,他们吃的第一样是什么呢?(蜂蜜)哪瓶蜂蜜给爸爸吃呢?为什么?
(瓶子要高,里面的蜂蜜比较多,爸爸胃口大,给爸爸吃)哪瓶蜂蜜给熊宝宝吃呢?为什么?
(矮的瓶子里是蜂蜜少,小熊胃口小,给他吃)哪瓶蜂蜜给妈妈吃呢?为什么?
(妈妈吃的比熊宝宝多,比爸爸少,所以给他吃中间这瓶蜂蜜)
五:蜂蜜分好了,接下来他要吃第二样东西了,是什么呢?(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哪个给爸爸吃呢?为什么?
哪个给小熊吃呢?为什么?
哪个给妈妈吃呢?为什么?
(这个玉米长要胖,就是粗,粗的玉米身上的玉米要多,所以给爸爸吃,瘦的,就是细的玉米,细的玉米身上玉米要少,所以给熊宝宝吃。中间这个玉米,不粗不细,身上的玉米不多不少,正好给熊妈妈吃。)
六:要吃第三样东西,是什么呢?(苹果)这里有几个苹果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六个)这六个苹果怎么分了?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明确要求: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而且要全部分完。
总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老师这里也有苹果,你们想不想吃?那我们先去洗手吧!!
教学反思:
《三只小熊的早餐》的数学活动是让孩子在故事情节中认识三只熊,在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中区分大小和比较的大与小,高矮和比较高与矮,由此帮助三只熊分早餐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中、小;在操作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幼儿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