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教案:《端午日》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教案:《端午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教案:《端午日》1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补充细节,体会湘西人民过端午的快乐心情。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自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感情。
课前准备:
如条件许可,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条件查阅沈从文简历,端午节及其他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相关诗文等资料,并分类制成读书卡片。(或教师课前简介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年起有三大传统节日新增为法定假日,你知道是哪三个吗?(学生作答。)既然传统节日要放假了,那就让我们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节日吧。今天,在座的同学就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你们将作为游客代表前往神秘的湘西,和茶峒军民一起过个端午节,去体验他们过端午节的快乐心情。然后想请你谈一谈当年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端午过节的习俗哪些值得推广,并说出你的理由。所以游玩时要做个有心人哦。湘西我们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请个导游怎么样?
下面让我们请出特邀导游沈从文,请他先作个自我介绍。(出示“沈从文档案”。要求:学生根据“档案”内容以第一人称介绍身份、籍贯、主要经历、作品特点、及代表作品。)
教师评价:沈导就是湘西人,还是大作家,相信这一路我们跟着他好好看,好好听,收获肯定不会小。
各位小游客,跟上导游,出发!
二、 让我先去看一看
湘西民俗风情游
第一站——走进寻常百姓家。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句,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收获:走进寻常百姓家,我看见,我猜想。(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有关词句,后一条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教师可以第一句示范一下。
第二站——来到河街看赛船。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节从“河街有熟人的“到结束,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龙舟竞赛的.真!你瞧(听)。(前一句表达你的感受,后面摘录文中语句说出你的依据。)当然也可以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
刚才同学们从各个角度说出了龙舟竞赛给你的感受,现在请用一句话概括龙舟竞赛的特征:可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在河街,我看到了一场的龙舟赛。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次感受龙舟竞赛激烈的气氛、热闹的场面。(建议找龙舟竞赛进入高潮时的语句来读,如需要教师可先作示范。)
过渡:播放龙舟竞赛录象。
刚才,我们既饱了眼福:欣赏了龙舟赛激烈热闹的种种情形,又饱了耳福:听到了一曲激情的《赛龙舟》,这次来湘西真可谓不虚此行。不过,我们不忙着回去,因为听沈导说下面还有一项有奖参与活动等着我们呢,不知各位小游客可有兴趣?
第三站——自由下水捉鸭子。
下面让我们重新聚焦水面,齐读第二节,看看第三站安排我们做什么?
同学们,现在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已放在水面,设想你就是一位善于泅水的游客,此刻诱惑挡不住,你一下子跳入水中,随后的情形会是怎样呢?请展开想象,并把你想象的情形描述给大家听听。
交流想象结果,点评。
三、让我也来说一说
畅所欲言谈一谈:哪些活动要推广
此刻,天色已晚,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已经完事,水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让我们也静下心来盘点一下,看看整个游程中所见到的,参与的活动哪些有必要恢复或推广,请发表你的意见。发表意见要做到有理有据,所以老师建议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把关键词句划出来,然后以:依我看,
要推广,因为形式作答。(前一条填活动名称,后一条填活填活动价值、意义)
开动脑筋想一想:我还有何金点子。
其实,端午节的民俗还有许多,课文没有提到,假如湘西要推出“端午民俗风情游”活动,根据你对端午习俗的了解,根据你今天对湘西地理环境的观察,你觉得端午节还可以举行哪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大家过节更有情趣,请献上你的金点子。(四人小组合作商议,讨论时既要积极动脑,又要注意倾听,集中大家的智慧,然后选代表在全班交流,请同学评定它的“含金量”。)
(如时间较紧,可以说:如果能对端午节作更全面的了解,对湘西风貌作更细致的观察,相信你还能献上含金量更高的点子,老师会给你时间和机会。)
四、课堂小结:
今天由著名乡土作家当导游,有你们这群可爱的小游客作玩伴,又听你们献出了这么多金点子,老师一整天都很开心,你们呢,都有哪些收获?(学生反思学习所得。)这样看来,这些年我们盲目崇尚“洋节”,将圣诞节、情人节过得轰轰烈烈,实在大可不必,而让自己的传统节日过得冷冷清清也实在损失不小。你看,一旦我们好好去关注自己的传统节日,好好来过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不是发现它们真的是魅力无限,乐趣无穷吗?
最后化用但丁的话送给大家: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节,找自己的乐,让洋人羡慕去吧!
课后学习:(任选一题)
1、你觉得在清明节开展哪些活动最有意义?请说出你的理由。
2、20xx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端午节为他们的文化遗产,结果一举成功。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写下你的感想。
七年级教案:《端午日》2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联想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一年之中你最喜欢过的是哪一个节日?能说说喜欢的理由吗?(老师鼓励畅所欲言,并提示启发:春节、儿童节以外,还有哪些节日?目标导向:端午节)
有同学说到了端午节,那它是农历的几月初几?(五月初五)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呀?请知道的自告奋勇站起来告诉你的同学。
(包粽子,吃咸鸭蛋、挂艾叶菖蒲,用雄黄涂在小孩的额头及手足心)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知道包粽子的用意吗?(纪念屈原)
【归纳】:对,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灭亡后,他满怀悲愤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五。沿江的百姓不忍屈原尸体被蛟龙吞食,便包粽子投入江中,造龙舟争相竞捞,并鸣锣擂鼓驱赶蛟龙。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也便成了一种习俗被流传下来了。
刚才我提到了龙舟赛, ……此处隐藏2418个字……水,靠近一只鸭子,我猛地冒出水面抓住鸭子。鸭子张开翅膀扑打着水面挣扎,水花溅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可是到手的鸭子哪能让它飞了呢?我一手死死地抓住它的脚,另一只手按住它的翅膀,它终于成了我的俘虏了。
七年级教案:《端午日》4教学目的:
一、了解端午的习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二、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步骤:
一、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有关本地过端午节的习俗,课堂交流,引出新课。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说说文中写到了端午的哪些习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穿新衣服、画王字、吃鱼吃肉、看划船、赶鸭子竞赛。(板书)
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子竞赛。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汇报。
幻灯出示: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用简洁的语言(小标题)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
②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体现过节的喜庆气氛?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学习,你觉得应该掌握哪些重点内容,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如:龙舟竞渡:
a、节日赛龙舟的气氛如何?
b、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赛龙舟的场面?
c、比赛时船员是怎样分配的?作者运用了哪些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对他们赛龙舟时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写,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有什么作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d、最能激发你联想的句子有哪些?
赶鸭子场面:
a、赶鸭子活动有什么目的`?
b、赶鸭子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人们的心情怎样?
(教师提示,让学生自己设计类似的问题,然后讨论。可从两方面谈学习体会:其一,传统节日给人带来的欢乐;其二,就文章的写作特点而言。)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获得有益启示。
假如你就是龙舟竞渡或赶鸭子场面中的一员,试想象当时场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心情。龙舟竞渡取得胜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与课文中写到的端午节习俗相比,你的家乡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些习俗?为什么?你知道端午节的寓意吗?
五、作业:回家将课文中描绘的端午日热闹情景讲给父母听。
七年级教案:《端午日》5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个性设计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端午节的热闹事,下面让我们先齐读一下课文,再接着欣赏。(学生齐读)
二、继续精读
好,请大家思考:那么,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啦?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
【归纳】看比赛的人们:“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不讲等级,不论老少,倾家出去,全城出击,争睹龙舟竞赛,这一切的一切,都透露出了龙舟赛的热烈欢腾)
老师看到这里,就要瞎想啦: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
(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唉,奖品并不算丰厚呀!)
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
(不是,“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
那他们图个啥?
(欢乐、热闹)
【归纳】体现出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或者说,体现的是团结合作的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表现出的是人与人的真诚。
其实,在我们的校运会上,不管是参赛的选手也,啦啦队也好,尽管得到了奖品算不了什么,啦啦队不用说了也奖品也没有。但大家图的就是能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对不对。同时,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你们说是不是?(板书)
好了,龙舟也划累了,呐喊也喊累,也该休息休息啦,下面安排的是什么余兴节目呀?
(竞追鸭子)
目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还是为了突出节日的欢腾气氛!)
我们一齐来把这节读一遍。
既然是余兴节目,作者也懒得动脑筋啦,两三笔就略带过了。对于竞追鸭子,作者仅用了一句话:“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就对这热闹有趣的场面作了概括。(板书)
但我在这里要难为各位同学啦。如果你当时也在边上的话,请你用50到100字描写一下你想象中人们竞追鸭子的细节。可以写一个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或者可以写一群人怎么样抓住鸭子的。想一下,河面上抓鸭子,一般会采用些什么方法?
(提示:穷追猛打迂回包抄合力擒抓守株待兔)
(要求三至五分钟内完成,然后交流:抽两三个同学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作品可实物投影或走动展示)
四、归纳要点:
上面,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不虚此行!
(归纳总结,整理板书,提示要点:
湘西的端午日,以龙舟竞赛作为重头戏。作者就抓住了这个重点,象一个向导一样,为我们详细描述了龙舟竞赛的精彩场面。并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突出了龙舟竞赛的热烈与欢腾。同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激烈程度,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这一场景中,一同和茶峒人欢笑,嬉戏,共同度过这个充满了喜庆的`节日。
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有关龙舟赛的另外几幅图片。相信你们会有与刚才欣赏图片时不同的感受的。(根据教师准备的情况而定)
【结束授课】
五、课外练习: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中秋节,肯定给大家留下了或多或少的印象吧。当时学校还人文性的放了一天假,让大家在八月十六的早上才返回学校。那么,家乡的中秋节有什么样的风俗呀?老师请你们试着回忆一下中秋节那一天,特别是那个夜晚,你和你的家人是怎么渡过的。请把你回忆到的事情甚至是点滴用文字写下来,尽量能抓住重点,进行较为细致的描写,适当进行联想和想象,把中秋节的氛围给突现出来。
附
板书设计
端午日沈从文
描写(正面)热烈欢腾
龙舟竞赛详紧张激烈
联想(侧面)团结合作奋力拼搏
竞追鸭子(想象)略
课外作业
(1)继续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文章资料。
(2)完成习作。
教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