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鸦喝水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鸦喝水的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乌鸦喝水的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4、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办”3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语气。
3、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整体感知内容,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乌鸦图片
一、故事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乌鸦(师生唱笔画书空)
2、谈话:同学们想知道有关乌鸦的故事吗?(生:想)
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乌鸦反哺”的故事吧,听完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一只孝顺、孝敬老人的乌鸦)
(老乌鸦把小乌鸦养大后会脱毛而不能飞行,此时小乌鸦会到处觅食喂养老乌鸦,直到它重新长出羽毛。 当乌鸦母亲年老体衰,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便将觅来的食物嘴对嘴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的故事。)
3、今天我们学得课文也是写乌鸦的,想知道课文里的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吧!
板书:喝水(讲解:喝是口字旁,跟嘴巴有关。书空“喝”字)
4、齐读课题:乌鸦喝水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找到要求“会认”的生字圈一圈,并用横线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2、“你听我读”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指名说一说:生字发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5、识记生字:
A、“我会认”中有两个字长得很像,谁先最早找到它们?(喝、渴)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它们?(看偏旁,想意思)
B、应用比较的方法:两个字长得很像,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如:右---石 办---为 乌---鸟
C、猜字谜识记生字:
瓦片层层并一起(瓶)
水车千斤重(渐)
三、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乌鸦口渴四处找水喝,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却又喝不到水。)
2、齐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乌鸦想出了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子里,终于喝到水了。)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乌鸦口渴了,特别想喝水?(到处)
A、到处是什么意思?(四处、处处)
B、现象说话: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可能到过哪些地方,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假如你就是那只乌鸦)
4人小组讨论
派代表汇报
C、重点指导读“到处”两字(突出四处找水喝的辛苦和焦急的.心情)
D、齐读第一句话
2、指名读第二句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
A、 想一想: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适当引导:乌鸦到处找水喝,终于看见一个瓶子里有水,它的心情会如何?
B、齐读第二句话
3、齐读第三、四句话
A思考:乌鸦喝不着水,知道为什么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勾画出句子。
B、瓶子里有水可乌鸦却喝不到,它的心情会怎样呢?
C、这句话该怎么来读呢?
指导读好“怎么办呢”中的“办”字(体会乌鸦有水喝不到的失望、着急的心情)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生字指导
1、认读“可、石、办”3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各部件在田字格中位置,说说应注意的笔画
3、师范写,生唱笔画书空
4、生描红,练习书写各一个
六、作业布置
1、读课文并把故事说给家长听。
2、想一想: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法、找、许”3个生字。
2、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的聪明机智。背诵全文。
3、培养学生遇事认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写字
难点: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乌鸦的聪明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生字复习:猜字对答游戏
师:什么字三点水,谁猜对了谁组词。
生:渴字三点水,我猜对了我组词,渴,口渴的渴。
2、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图文结合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2、思考: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我们也来帮助乌鸦,好吗?大家把书合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呢?
3、同桌交流,寻找答案
4、汇报:
(把瓶子打破、放入沙子、用吸管吸、把瓶子倒过来,抱着瓶子喝水┄┄)
4、质疑问难
师范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乌鸦为什么要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B、小石子一个一个放进去后,瓶子里的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渐渐升高)
理解“渐渐”两字,应用词语说句子
C、图中的乌鸦为什么这样高兴?
5、齐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这是只怎样的乌鸦?(聪明能干)
你喜欢它什么呢?(遇事会思考,观察认真)
6、乌鸦聪明的事例很多。谁知道乌鸦还会做什么? 从什么地方知道的?(随机表扬)看来,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已经知道从不同的地方去获取知识 ……此处隐藏17123个字……食(蚕豆、花生、黑枣、圣女果)
三、基本部分
1、介绍测量工具和粮食。
(1)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卡片。
T:(出示果冻壳)看,这是什么?
S:果冻壳T:今天我们就用果冻壳做“小量杯”吧,用这个小量杯来装一装这些粮食,你们猜一猜,装满这只小量杯,需要放几颗黑枣?
S:请2--3人回答(幼儿估计、猜测)
T:如果装的是蚕豆,需要放几颗?会不会一样多?
S:请2--3人回答(幼儿估计、猜测)
T:小朋友的猜测结果都不一样,想不想自己验证下到底能装多少颗蚕豆、多少颗枣子?
介绍活动要求:
T:宝贝们,桌子上有四种粮食,请小朋友们选择两种粮食进行测量,自己动手量一量,把粮食装进量杯,倒出来数一数有几颗粮食,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看看哪种粮食装的多,哪种粮食装的少。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的量杯装的粮食会不一样?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幼儿展示记录,讲评测量结果。
(1)T:宝贝你在量杯里装了什么粮食?能装几颗?
S:我装了蚕豆子,有20颗-----(教师把豆子的数量记录在粮食的图片上)
T:谁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S:我量了。
T:那,你是怎么量的?
S:把花生几颗几颗放进量杯里,把量杯装满。
师小结:为什么同样的量杯、同样的粮食会出现不同的'数量?我们小朋友在用量杯量的时候要把粮食压紧,结果才会准确。
T:为什么同样大的量杯里,圣女果只能放一两颗,而花生能放十几颗?
S:请2--3个幼儿回答(因为圣女果大,花生小。)
师小结:说的真棒!在一样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粮食装的越少,越小的粮食装的越多。
T:谁能来说说这几种粮食用量杯装谁装得最多、谁最少,我们用从多到少的排列方式帮它们排排队。
S:请2--3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推理结果
(2)请集体根据推理的结果把粮食图片按大到小排列。
豆子-----花生---黑枣-----圣女果
3、竞赛游戏:乌鸦喝水
(1)乌鸦怎样才能喝到饮料
(话外音)出示乌鸦:小朋友们,我渴死了,有水喝吗?
T:现在,乌鸦口渴了,我们一起帮乌鸦找水喝吧!哇,这里有一瓶矿泉水。
(出示一瓶矿泉水话外音)瓶太高,水太少,我的嘴尖尖的够不着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小朋友帮我想想办法吧?
S:用手拿起来喝水。
T:可是瓶子太重了,乌鸦没有手只有翅膀,拿不了瓶子。
S:请2--3名幼儿回答(把圣女果放进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
师小结:幼儿想出用粮食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T:宝贝们想一想,用哪种粮食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为什么是黑枣?我们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放下黑枣水位就怎么样了?
S:升高了。
教师小结:对了,最大的粮食只要几颗就能让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枣子投入瓶中)
(2)游戏:小乌鸦喝水
T: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个好办法,小乌鸦这下可有水喝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吧!
(教师讲解规则)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看谁先让乌鸦喝到水。请宝贝们变成4组进行比赛,每次向瓶子里放一个圣女果,然后翻自己队的数字卡一张,下一个小朋友必须在前一个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发。比一比哪一对更快让矿泉水满到瓶口。
(3)宣布比赛结果
T:宝贝们真棒团结就是力量,!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让小乌鸦喝到了水,乌鸦说要谢谢你们呢。现在我们和小乌鸦一起去户外看看秋天的落叶,let’s,go!(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科学的内容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身边的事入手。”从本次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以幼儿非常熟悉的故事《乌鸦喝水》为活动载体,建立在幼儿的一定生活经验之上,幼儿易于接受。活动中,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情景游戏中体验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按“引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设计本次活动流程,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在活动中,教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进行了两次探索活动,尝试以个别、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教师提供给了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丰富的操作材料,有冬枣、板栗、蚕豆、黄豆、大米、鸡蛋、花生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但从活动情况看,如果教师提供给幼儿太多的材料,有时候可能也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反而有点乱,只有提供给幼儿适宜的操作材料,才能发挥材料在活动中的作用,可以选择大小两种材料来比较物体的大小与水升高的关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科学有效的言语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指导语可以激发并维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的兴趣,保证活动有效的完成,王教师在幼儿操作时可能对幼儿操作性的要求没有具体、明确、到位,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目标不明确,急于完成。
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时时出现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其指导的方法与策略。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在充实丰富的材料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乌鸦喝水的教案 15师:你们喜欢《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吗?(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原因是这只乌鸦聪明能干,面对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郑原安:
“不喜欢!”(我愣了一下,问他,为什么呢?)“这只乌鸦不爱清洁,本来是一瓶很干净的水,他却把脏石头放进去,把水弄脏了,这么脏的水喝了会生病的。”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有办法让这变脏的水再变干净吗?“
林建华:有,过一会儿泥沙会沉到水底去,泥沙上面的水就干净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刚才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去的时候,我看见水变脏了,现在石子上面的水又变干净了”。
师:噢,你观察的`真仔细。可乌鸦为什么不过一会儿等水干净了再喝呢?
黄雯赢:“这只乌鸦到处找水喝,说明它已经很渴了,他不想再等了。”郑原安反驳说:“乌鸦喝了脏水生病怎么办?”
黄雯赢说:“动物喝脏水是不会生病的,我经常看到我家的鸡喝脏水,可它从来不生病。我还看见我家的鸡吃泥沙呢!”
许多同学一起说:“是呀,我们也看见过鸡吃小石了呢!它们为什么要吃小石子呢?”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只要你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这样的科学现象很多,有些前人已经找到了答案,有些有待于我们去探究发现。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看课外书,做一个的有知识有本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