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下雪的早晨》教案8篇

时间:2023-03-06 00:05:47 收藏本文
《下雪的早晨》教案8篇

《下雪的早晨》教案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下雪的早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下雪的早晨》教案1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部分。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

2《下雪的早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

(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

(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己再读这两小节。

(6)同桌互读,互评。

(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

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

(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

《下雪的早晨》教案2

预习提示:

本诗作者为我国著名诗人艾青,写于1956年。艾青诗歌一贯的特点,即采用鲜活的口语入诗,看起来平易朴实,读起来顺畅和谐,是读者驰骋想像力和诱发思索的艺术载体。这首《下雪的早晨》也具有这些特点。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假托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夏日里在林中无忧无虑地玩耍。通过对这个小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预习时注意: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了什么?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慢慢地、静静地读,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大诗人艾青的诗歌(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2.课前,大家预习了诗歌,我们还进行了“走近艾青”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对这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呢?

学生自由谈对艾青的了解。(艾青的简单生平;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等等)

二、初读感悟

1.你们愿意听老师来读一遍吗?听完后,谈谈你有怎样的感觉。

(出示画面配音乐范读,使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2.读同一首诗,每个人的感受也会不一样,请大家再自由朗读一遍,说说你又什么感悟?(检验学生的读书效果。以恰当的即时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读书的收获)

3.承接学生的自由发言简单概括、板书。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小节,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1.(指名读)你们喜欢这个早晨吗?(播放画面和音乐)谁愿意来读读第一小节?

2.请学生交流:读完后,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雪世界?(学生发散思维,想像雪景。通过画面和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早晨的美好寂静。)

3.这个飘雪的世界多么美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它的静谧美好吧。(训练朗读能力。在有感情地朗读中陶冶情操。)

学习第二小节,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揣摩作者的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早晨,看着飞舞的雪花,作者的思绪飞到哪里去了呢?请大家读读第2小节,想像诗人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读,想像画面,读后说说第2小节大意――引导学生说完整:夏日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小孩在捉知了,蚂蚱,玩得多高兴啊)

2.诗人想到了一个在树林里玩耍的孩子。请大家再来默读一遍第2小节,画出描述这个孩子的诗句。指名读句子。

3.(出示画面)看,这个孩子从晨光里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再来自由读读描写孩子的诗句,请你静静地读,慢慢地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想像到的情景。

(学生自由读描写孩子的句子,想像。通过对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想像体会孩子的可爱。)

4.(小结情景),谁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展现出来?(指名读)(引导评价朗读)

5.(出示四句话,师读)你觉得诗人还有哪些话没写出来?(启发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态?动作?)< ……此处隐藏8588个字……的一个孩子。)

2、师: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让学生在平和的心境中体会冬日清晨雪景的宁静以及美丽。)

3、师: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学生进行交流。)

4、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教师要注意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

5、师:就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冬日清晨,就在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里,作者的思绪却飘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夏天里。

6、教师范读2.3节,学生闭上眼睛听这部分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让学生在闭眼想象中身临其境。)

7、师:听了这部分内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2、3节中小男孩所玩的游戏。)

8、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为什么会对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9、教师播放课件(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10、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鼓励学生尽情的说,指导口头表达。)

11、指导朗读。

师:在夏天中有那么多游戏可以让我们参与到其中去,夏天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快乐的乐园,你该怎样读2、3小节呢?在小组中试读一下。

12、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评出全班读得最好的和进步最大的`同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以抑扬顿挫表现情感。)

13、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第一种可能:诗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小男孩代表的是童年时的作者,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第二种可能:诗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玩伴的思念之情。第三种……)

1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溶入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真情实感。)

15、进行习作指导。

同学们以后在书写习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放置到作品当中的人物身上,将会使人物变得更加生动。

16、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提醒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表达。)

17、进行背诵比赛。

(1)交流:你觉得怎样记忆,才能很快得将这首诗歌记住?

(抓住一定的顺序。)

(2)和小组同学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背诵一下,比比看,谁最快最准确地背过。

(3)同学推荐同学在班级中进行有感情的背诵(配乐)。

18、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如果有问题,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做好引导工作。)

19、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如:我学到了在写儿歌的时候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会生动……)

[作业](任选一项作业带回家。)

你认为诗歌中的小男孩写的是谁?

1、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小时候的自己,请你写写小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

2、如果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是童年时的玩伴,请你写写两个好朋友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

3、如果你还有别的想法,大胆的写下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下雪的早晨》教案8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悟诗歌意境。

2、读懂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3、联系生活实际,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

2、展开想像,领悟诗所描写的情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雪景图,课前谈话:你见到雪吗?

2、学生闭眼感受,教师描绘情景: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

3、板书课题:下雪的早晨

4、导入:看看作者在这个下雪茄的早晨想起了什么情景。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监察院词,试着联系业务上下文理解。

2、全班交流:字词质疑,共同讨论解疑。

3、全班交流:对哪些诗句无法理解。

三、以读代讲,学习第一部分

1、轻声试读第一部分,试着读出感情

2、指名汇报朗读,并说说你是怎么朗读的,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

3、指名读第一节

指读——评议——再指读——再评议

4、指导齐读

5、引导讨论:通过朗读,这个下雪的早晨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洁白、静)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银装素裹的世界……)

6、指导背诵,当堂背诵。

四、课堂延伸

1、仿第一节写写“雨下着,下着……”,描述雨景图。

2、课堂交流,笔下的十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把你写的雨景诗朗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引读第一节,复习导入

1、师导生读,这是一个下雪的早晨,雪下着,下着……

2、过渡:在这个宁静的下雪早晨,作者浮想联翩,翻开课本,学习下文。

二、以读促思,学习第2、3节

1、自由朗读第二节

2、课堂讨论:作者从飘飞的雪花想到了什么?

3、引导齐读,描写小孩的句子:“一个小孩,赤着脚……”

4、师引导,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当初这个男孩此时此刻会在哪呢?

5、全班展开想像,描绘此刻男孩的`情景。

6、齐读第三节。

三、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讨论: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世界?

2、师小结:诗人在下雪天想到了夏天树林里小孩子天真活泼玩耍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小孩的关爱和期盼之婧。

3、闭眼听录音范读此诗,想像诗境。

4、音乐声中原有关雪景的侍作朗读。

四、作业:

1、背诵整首诗歌。

2、预习下一课。

板书:

下着……下着……

雪花飘飞:盖满了……盖满了……

多么……多么……

想起

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子(脚、脸、嘴、手、头、眼……)

《《下雪的早晨》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