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哨》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麦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麦哨》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呜卟,呜卟,呜……’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接着点出湖畔割草的孩子,紧跟着重点描写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在这种天然娱乐场中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麦哨声作结,“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暗示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本文的语言生动优美,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细细读来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欢乐、无拘无束;二是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词句解析:
(1)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田间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作物:油菜,蚕豆,萝卜它们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各种形状的嫩芽刚缀,为人们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
(2)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表明作者为乡村孩子们有这样“天然的运动场”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的运动场是农村特有的,是城市运动场无法比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感情朗读训练点: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准备:教师: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预习提纲:导语:作者们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乡村孩子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抓紧时间去文中看看吧!
《麦哨》教案2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麦哨》教案3【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⑶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 ……此处隐藏18110个字……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标出自然段。给定时间,读得快的多读几遍。
4、检查自读效果。
(1) 词语检查。指名读,齐读。
应和 掠过 湖畔 衬衫 肚兜 晶莹 鹅黄 嫩绿 芽苞 初放
黑白 相间 裹脚 剥开 嚼碎 肺腑 此起 彼落 撩起 麦穗
(2)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朗读效果。
二、品读课文,感悟内容
1、师:《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2、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找出关键词语。思考: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读一读首尾段,比较异同点。你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欢快、柔美?
3、生汇报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引导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课件出示文中优美语句)
⑴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① 写了哪些农作物?
② 读一读,还有哪里让你觉得美?
③ 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的句子该如何读?读出韵律美,读出排比句的气势。
⑶ 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 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把麦穗儿比作了什么?这样些让你感觉的到什么?)
⑸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巾。全文就这一句描写孩子们的穿着,文字精练简洁,念上去有些顺口。这样的句子铭记在心,多念几遍,记在脑海里。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想想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学完课文,麦哨和吹麦哨的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话对他们说吗?
2、拓展阅读诗歌《麦哨》:
麦哨(诗)
春的原野
鼓起浑圆的唇
期待
麦秆的一头传出
悦耳的清脆
碧野之间
若有所思的人
淹没,看天
浑然一体
一支悠扬的乐声
传来
仿佛跋涉的路
足以酣睡百年
我呼吸的节律
感触年少情怀
如歌
在青春的另一面
春天的少年再次鼓起腮帮
春天的少年和着麦哨
拌着亘古的声调
喜悦满眼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附:板书设计
麦 哨
碧湖 绿田 孩子
欢快 柔美 油菜 蚕豆 稻花 幸福的童年
翻跟头 竖蜻蜓 吹麦哨
《麦哨》教案15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学生汇报,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可能汇报的句子: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4、有朗读你喜欢的句子。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1、播放《牧童短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课外找有关这样的文章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