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观潮》教案

时间:2023-03-04 00:06:32 收藏本文
《观潮》教案

《观潮》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潮》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潮来时的奇特景象。

3.背诵3、4自然段,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景象,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大家去钱塘江边观观潮,齐读课题《观潮》。

2.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4.课文已经预习过了,请拿出练习纸,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王老师听说( )班的孩子写字写得特漂亮,我来看看是不是名不虚传。(笼罩、薄雾、沸腾、横贯江面、依旧、恢复)

5.反馈:都写对了吗?检查一下,把写错的马上订正在边上。这位同学的字也写得十分工整漂亮。

二、整体感知

1.好,把练习纸放在一边。现在老师再请大家仔细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去钱塘江边观潮。看,课题能帮助我们很好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呢!)

(时间顺序)

那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你怎么知道的'?(你在预习的时候关注了课后习题,可真会学习!)

2.作者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

三、研读3、4自然段,感受“奇”

1.这三个部分,哪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潮来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潮来时的景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在写潮来时的景象?(3、4自然段)

2.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预设:(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奇?

犹如,这是个什么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我们来看一看,比喻得多形象啊!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还有谁找到了这个句子?从“浩浩荡荡”中体会气势大

“山崩地裂”山崩塌了,地也裂开了,这声音真是震耳欲聋啊!请你读一读。

指导朗读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你为什么找到了这个句子?(因为响声越来越大,响声越来越大,就说明潮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请你读一读这个句子。

这句话还有哪里能让你感受到大潮的奇特壮观?

“一条白线”,请看,这就是著名的一线潮。出示图片。看了之后你又什么感觉?请你读一读吧!

指导朗读: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横贯江面”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指导朗读:

师: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师:一丈约3.33米,两丈相当于两层楼房那么高呢!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我们一起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读一读吧!

(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为什么找到这个句子?

师:作者把大潮的声音比作什么?

生:闷雷滚动。

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男生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3.这两个自然段学完了,现在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在描写潮水的变化的吗?是的,作者就是从声音、形状、颜色三个方面写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的。

四、体会顺序,背诵3、4段

1.刚才我们再学习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不小心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

2.填一填。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特别棒,我请他来填一填,读一读。

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观察一下括号里的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

4.作者不仅按照时间顺序写清楚了观潮的整个过程,还运用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把潮来时的奇特壮观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5.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钱江潮!(播放视频,教师解说)

6.欣赏完了,你想说什么?

7.从古至今,有很多人被他的奇特壮观所折服。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苏轼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五百多年前,王在晋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

8.让我们把这种种的感叹,再化为优美的文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齐读、背诵)

9.同学们真能干,才读了几遍就会背了呢!

五、结课

1.写话:你们知道吗?海宁市一直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要求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列 ……此处隐藏21595个字……小结: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

潮水变化,使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听到声音越来越大,看到潮水越来越

近,浪头越来越高,使我们感受到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非凡气势。我们

为在祖国大地上有如此壮观的景象而自豪、而骄傲。

(3)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

容填空一段话)。

(4)师生接读(教师说括号中的词,学生接读余下的内容)

(5)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潮来时”一段,通过学习了解到钱塘

江大潮来势凶猛,气势非凡,那么“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五)学生质疑。

(六)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自己解疑。

(七)学生通过网上来访问教师计算机。调作鹏博士软件中《观潮》一课的练习,

据自己情况自由选择,自我检测(教师网上查看,个别辅导)。

(八)课堂总结。

(九)放录像(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十)布置作业。

《观潮》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看过钱塘江大潮吧,感受如何?(学生自由说)现在我们来学周密的《观潮》,看看宋代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样子?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 翻译第一自然段:

重点字词:A、既望:农历十六日 B、方:当时 C、仅:几乎,将近 D、既而:随着 E、际天: 连接着天F、震撼激射:震撼天地,激扬喷射 G、沃:用水淋洗 H、势极:来势极其

2、 翻译第二自然段:

重点字词:岁——年。尽——穷尽。标——树立,举。倏尔——忽然。略——一点点 逝——去,往

3、 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 溯迎——逆流迎着 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鲸波——巨浪

4、 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 穹——高 僦赁——租用 容——许,使。

三、 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 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 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 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 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 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 研读赏析:

1、 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 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 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 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 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 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 布置作业:

1、 生字、解词各2遍

2、 翻译文章1遍

3、 课后1、2

4、 周记:课后三

《观潮》教案15

教学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内容。

3、赏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自然千姿百态,令人神往。前面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领略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没和凄婉美;领略了陶弘景笔下人间天堂的美景;领略了苏轼笔下平常地方月夜的美。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周密给我们带来的钱塘江大潮。(出示课题《观潮》)

首先我们来欣赏几幅钱塘大潮的.图片,然后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

[学生观看,发言]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周密是如何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掌握几个生字:

雷霆 震撼 吞天沃日 艨艟 倏尔 一舸无迹 鲸波万仞 珠翠罗绮 僦赁

2、齐读课文。读完后纠正字音及朗读停顿。

3、继续检查预习,请同学说说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多媒体出示有关内容)

4、请同学提出预习中有关翻译的疑难。

5、用“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明确:

1、翻江倒海图

2、水军操练图

3、吴儿弄潮图

4、观潮盛况图

四、赏读课文,思考:文章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每组赏读一段,全班交流。

小结:文章用了准确生动的词语,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的手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水上表演的精彩和观潮的盛况。

五、布置作业

《《观潮》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