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

时间:2023-03-03 01:05:23 收藏本文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悟空打妖怪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优秀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儿歌的情境表演。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

3、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的桌面教具一套;响板、木鱼、等节奏乐器若干;橡皮筋、呼啦圈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表演引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引入情境表演。

2、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师以旁白的口吻根据表演讲述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播放儿歌录音,师根据儿歌内容一一演示桌面教具。

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完整地念一遍儿歌,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大班儿歌公开课教案《孙悟空打妖怪》

主题大班《梦幻西游记》

涉及领域:语言、艺术、社会

活动形式:集体、分组

活动目标:1、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2、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3、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跟着陌生人走)

4、能够分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响板一个,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磁带,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头饰、面具、卡片

3、《孙悟空打妖怪》相关情节的道具:金箍棒、大钉耙、行李箱、贴绒黑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使幼儿安静

二、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4、根据孙悟空的自述引出妖魔鬼怪,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我们小朋友要向谁学习?平时陌生人给你东西吃,要像猪八戒一样贪吃吗?

三、欣赏儿歌

(1)、请幼儿自行表演角色动作,放录音机让幼儿听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带上围裙,有节奏地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同时按儿歌顺序一一出示头饰

(3)、听后请幼儿说说这首儿歌念起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教念儿歌

教师加上身体语言完整地念一遍儿歌,让幼儿跟着老师念

五、角色表演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六、结束部分:

小结:在《一个师傅三个徒弟》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儿歌里不同角色的特点创编简单的动作。

2、运用材料将自己装扮成儿歌中角色的摸样。

3、对与同伴合作表演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妖婆的牵线木偶。

2、制作道具的材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牵线木偶,表演诗歌《孙悟空打妖怪》

2、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儿歌中不同角色的爱憎情感。教师:这首儿歌里都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3、根据儿歌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创编简单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分别提问:唐僧是是什么样的?沙和尚呢?(幼儿学一学)猜一猜他扮演的是谁?

4、根据儿歌中不同的形象,启发幼儿讨论并自制道具,教师:小朋友都很喜欢他们,刚才也学了他们的样子。那我们怎么变得更像他们呢?

5、幼儿使用自制的道具集体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进行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孩子的思维,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放映《西游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运用提供的`有关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念儿歌。在活动中,我将念的机会更多的留给幼儿,我只是引导者,如:“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谈们各自那了什么武器?”“那么,谁是大徒弟呢?”等等,充分尊重每位幼儿,欣赏他们具有个性的想象讲述。在活动中,我感到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楚完整,他们有想象,但不知如何很好的表达。我想这与 平常老师的引导有关,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加以注意,帮助他们丰富语言表达的经验。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并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儿歌。

3、体验同心协力的同伴关系。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排练儿歌的情境表演。

2、儿歌《孙悟空打妖怪》的录音磁带。

3、唐僧师徒及妖怪(双面)的桌面教具一套;响板、木鱼、等节奏乐器若干;橡皮筋、呼啦圈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发幼儿共鸣,通过交谈引导幼儿巩固唐僧师徒的特征。

1、教师故作神秘状让小朋友猜猜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然后放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声音先小后大)

2、出示孙悟空面具,然后以他的.口吻向幼儿介绍自己——是随师父去西天取经,谁知道孙悟空的师傅是谁吗?

3、与幼儿互动,根据幼儿的回答一一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等卡片,并说出他们各自有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

二、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进行安全教育。

1、播放视频,师根据儿歌内容一一演示桌面教具。

……此处隐藏8165个字……什么特征(如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非常贪吃,沙和尚力气大)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西游记〉的儿歌,儿歌名字叫〈孙悟空打妖怪〉

二、欣赏儿歌

教师:小朋友,你听到什么?(引导幼儿说说儿歌内容)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内容进行总结。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上当?(幼儿自由阐述)

教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对,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孙悟空一样,在生活中积极动脑筋,办法解决各种困难。不能想猪八戒那样贪吃,特别是陌生人拿的东西更不能吃。

教师:你觉得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读起来很有节奏,后面一句的开头跟前面一句的结尾是一样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

三、幼儿学念儿歌。

幼儿跟教师有节奏地学念儿歌两遍。

请幼儿以个别和集体的形式学念儿歌。

四、幼儿表演儿歌内容。

(1)、请几位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根据儿歌的情节进行表演,没有参加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

(2)、重新找小朋友将游戏重复1—2遍,加深幼儿印象

五、结束部分:

小结:在《白龙马》的音乐中让幼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亮点:孩子们特别喜欢孙悟空,它们只要一看到孙悟空就有许多话要说,所以,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开头的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振奋精神。接着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想说、感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得环境。教师能做到得就是引导孩子们,同时让孩子们理解儿歌得意思。然后,通过音乐,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轻松愉快。提高了孩子们得学习兴趣。在整个活动中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再教的教学理念。不足:1、在接念儿歌的这个难点上,没用给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应该让孩子总结接念儿歌的方法。2、给孩子们表演的机会应该再多一些。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14

设计意图:

因我班幼儿好奇心比较强,特别是西游记中的魔法,是孩子们最为向往的,所以我开展了语言《孙悟空打妖怪》这课时,刚开始,教师先以播放《西游记》片头曲,激发幼儿对课堂的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朗读儿歌,让幼儿感知人物出场的顺序,并进一步帮助幼儿感知儿歌的连锁调。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对儿歌的理解,教师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进行分角色表演,也给了幼儿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让幼儿锻炼、并提高自己的胆量。活动目标:

1、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能学会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能用不同的形式朗读儿歌。

3、能根据儿歌里不同的角色特点进行创编动作。

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歌的形式特点。

活动难点:让幼儿大胆尝试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西游记》片头曲、《三打白骨精》动画视频片段、儿歌《孙悟空打妖怪》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妖婆的面具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及动画片段,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音乐片段,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接着往下唱。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播放《三打白骨精》动画片片段,鼓励幼儿说说这是《西游记》里面的哪段故事。提问:

1、《西游记》里面有哪些角色呢?

2、你喜欢谁?为什么?

3、你不喜欢谁?为什么?

二、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儿歌。

提问: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今天读的儿歌跟其他儿歌不同?或者有什么区别呢?

小结:即前句的最后一个词是后一句的开头,引出“连锁调”。提问:

1、儿歌里都有谁?

2、谁上当了?为什么唐僧、猪八戒容易上当受骗?

小结: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等,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2、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角色扮演,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会念儿歌。

4、幼儿分组轮流朗读或以接龙方式朗读儿歌,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并鼓励幼儿变念儿歌边做动作。

5、引导幼儿分角色练习,进一步巩固诗歌内容。

(1)师先请个别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上来表演一遍,请其他幼儿注意观看。

(2)教师观看,并及时纠正错误。

(3)幼儿三组,分别带上面具,分角色边念儿歌,边表演。

(4)师幼一起点评。

6、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名字叫什么?里面有哪些角色?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感受中国传统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

3.懂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图夹文、面具

2.已经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上次老师给你们讲了《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那个故事里有谁?

2.谁上当了?唐僧、八戒为什么会上当?

二、感知理解,并学习诗歌朗诵。

1.教师示范念儿歌,提问:

儿歌的题目是什么?儿歌里都有谁?他们是怎样的?

2.教师运用教具第二遍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里是怎么说唐僧师徒的?用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孙悟空又是怎样打败妖怪的?

3.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速度从慢到快,以增加念儿歌的趣味性和难度。可以用拍手、敲鼓等形式边念边打节奏。

三、感受儿歌连锁调的特点

1. 图片的排列上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先找出相同的'图片,然后说说相同的图片都排在什么位置,最终得出“句首和句尾是相同”的规律,引出“顶针”)

2. 感知连锁歌的形式。把句尾和句首重叠在一起,并连成一长条,告诉幼儿:像这样,相同的部分连在一起,像一把长长的链条锁那样的儿歌叫做“连锁歌”。(幼儿学讲)

四、讨论:你最喜欢儿歌里的谁?为什么?(教育幼儿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人、对事要分好恶。)

五、延伸:表演儿歌

1.请幼儿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2.请个别幼儿戴上面具或者进行装扮后,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充分发挥爱好从而提升幼儿的兴趣,模仿了主要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记住了儿歌的主要内容。

要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一味地模仿惊险动作,不能学习猪八戒贪吃贪睡,更不能把同伴当妖怪。

《孙悟空打妖怪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