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空气》教案

时间:2023-03-03 01:05:17 收藏本文
《空气》教案

《空气》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空气》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空气》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 能借助其他物体(塑料袋、气球、扇子、水等)直接观察空气,在观察空气的活动中,会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2、 能运用多种感官对空气进行观察,并能描述空气的形态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2、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地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3、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

薄而通明的塑料袋、扇子一柄,气球3-4个、泡沫塑料一块、粉笔一支、小卵石一枚、水槽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塑料吸管一支、大烧杯一个、手钻一支。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时间为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课题:

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给一个杯子底部塞进有色纸,直着扣入水槽中。)你猜,纸被水浸湿了吗?(直立取出杯子。)你们观察到纸怎么样?纸没有被浸湿可能是里面有……教师板书:空气。

活动1 “找空气”(探究空气的特点)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请你看一看,摸一摸,有什么感受?

2、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它,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把空气找出来?(学生汇报)

一、用塑料袋;

二、扇子;

三、气球;

四、塑料管。

3、小组开始活动吧!(学生分小组活动)

4、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来找空气的?(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观察深入下去:听、摸、感觉)

生1:我用塑料口袋找空气(师引导:感受一下自己收集的空气)请你捏捏口袋中的空气,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叙述:我发现……)

生2:用扇子一扇就有风(师引导)有风,难道就说明有空气吗?(生)那是空气在流动。

生3:用气球一吹,里面装的就是空气(师引导)请你把气球吹涨一点,然后对着你的耳朵把气球慢慢松开,你有什么发现?(生)气球松开后,空气流动而发出哧哧的声音。

生4:用塑料吸管在空中一吹,就有风,这就是空气。

生5:用塑料吸管深入水槽中一吹,水里冒出许多气泡,这也是空气。(师引导)你再吹一次让大家瞧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3、通过上面的找空气,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无处不在)

板书: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4、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能有空气?(学生想像猜测,有就叙述没有就教师引导至下一步)

5、拿一块泡沫塑料,你们认识这一个物体吗?(泡沫塑料)你猜一猜。(课件出示表格)组织学生猜测,将猜测填在表中。

物体名称

泡沫塑料

粉笔

碎砖块

小卵石

有空气吗(猜测)

实验结论

6、怎么知道这些猜测对不对呢?你凭什么认为里面有空气?你准备怎么实验?

7、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不要把水洒出来;放石头和砖块时动作要轻;小组同学要谦让、要团结;实验结论要记录在表格中等。)

8、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9、学生汇报。

10、 同学们,通过“找空气”的活动,你发现空气是什么样?

(板书:和一些物体中)

11、好!请你把自己的发现以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书上的空行里。

活动2 吹气球(探究空气还有什么特点?)

1、(第一次在空气中吹气球)

同学们,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深呼吸。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场比赛,那就是吹气球。现在,每一组选一名代表到前台来参加比赛。

2、还想再来吹一次吗?(想)不过,这次吹气球有点小小的变化(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气球让学生观察))。这次气球有什么特点?(课件演示:气球口套在塑料瓶口上了)现在就请这几名选手再来一次比赛,在吹气球的过程中,希望孩子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吹气球,可气球总是吹不大)

3、时间到,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气球吹不大)你们还想再吹吗?为什么?(课件演示:很费力,吹不大)

4、这是谁在捣鬼?(学生做出猜想:瓶子里面有空气)为什么里面有空气就吹不大气球?(课件演示:用小圆点表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板书:空间)

5、有什么方法可以把瓶内的气球吹大?

(学生汇报所想的方法)

方法一钻孔 怎么钻?钻孔的时候注意什么?

方法二把气球口从瓶口上取下

方法三 用手指或者吸管等什么东西将瓶口和气球隔开,再吹气球就能吹大。

…………

6、现在你们把气球带回小组进行改装,改装好了,我们再回到台上进行第三轮比赛。(学生活动)

7、学生再进行比赛。(气球能吹大了)

这一次,每一组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祝贺你们。

8、你们是怎么把气球吹大的?(课件演示:因为我们在瓶底打了一个孔。)为什么打了一个孔气球就能吹大?(因为一吹气球,瓶内的空气受挤压,就从孔里跑出去了。课件演示:三个朝下的箭头)

10、你怎么知道空气从孔里跑出来了?谁也没有看见呀!(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借助水来观察吹气球时,空气是怎样从塑料瓶里逃出去的。)选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

11、气球在吹大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12、教师演示:把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有色纸为什么没有浸湿?

总结拓展:

1、总结导板书:通过今天的探究,你了解到空气是怎么样的?你还想对老师说点什么?(指导读板书)

2、课件播放:因为有了空气,才有了人类,才有了动植物,才有了地球上的美丽景观。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

《空气》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尝度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幼儿知道新鲜的空气对人们的健康有益,而污染的.空气对人们健康有害。

活动 ……此处隐藏12559个字……:故事《气球吃什么》

气球宝宝瘪着肚子,歪着脑袋,无精打采地躺在桌子上。小动物们看见了问:“气球宝宝,你怎么啦?”气球宝宝轻轻地说:“我、我的肚子饿瘪了。”小动物们说:“我们找些东西来给你吃,让你的肚子赶快鼓起来吧!”

小兔找来了饼干,小猪找来了馒头,小熊找来了一大把糖,小猫找来了一大杯水。他们把好吃的东西一样一样地送给气球宝宝,可是气球宝宝不爱吃这些东西。小动物们犯愁了,气球宝宝喜欢吃什么呢?怎样让它圆鼓鼓地胖起来呢?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孩子们在玩气球的情境中去探究、去发现,在活动中极积勇跃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操作材料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可见本次活动目标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体验到了科学活动的乐趣。

4、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和气球宝宝做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空气》教案15

一、 教材分析

《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是科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个(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空气”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是并不陌生的,然而,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空气”这一单元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面,引导学生来探索空气的性质和初步认识气体。使学生知道空气的性质、空气和我们的关系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探究空气的性质、空气和我们人类的关系的过程,获得观察、实验、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训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被压缩的空气”一课给足球、篮球充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经历,在这一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了解空气后到使用空气,引出压缩空气的特点和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本课时主要是研究被压缩的空气,了解它的特点,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观察打足气的足球,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自然地进入到对空气的探究中,但我在实际的教学中用篮球代替了足球,目的是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更体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结合。这部分的内容是要让学生对篮球气的足与不足与篮球弹性的好与不好的感知,对空气的性质产生各种猜想,对压缩空气有一个模糊认识。

第二部分:通过用注射器做定量实验,探究出注射器里具体体积的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一定量,当松开压活塞的手后,注射器内的压缩空气要回到自由的状态,就产生了弹力,把活塞弹到接近原来的位置,让学生从实验中具体知道: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并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做科学实验记录的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具体的教学出发,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激发学生应用压缩空气的性质进行探究,提出创新的方案 。

3.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培养学生通过实践,自己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科学的初步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科学、敢于创新的胆量。

三、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现象,探究问题,得出结论,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了解压缩空气的特点,并能谈谈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去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五、教学材料与教具

贝克汉姆精彩进球片段、篮球(气足、不足的各一个)、打气筒、注射器、练习纸、吸管、马铃薯、“被压缩空气”课件。

六、 教法和学法

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给学生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学习环境,探究的环境,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获得成功,得出一定的认识,并能解释自己的猜想。

而学生则是在一个积极探究的环境中大胆地假设,通过协作,共同观察现象,动手实验,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得到对压缩空气的认识,并能对自己的假设做出合理的解释,谈谈在生活中压缩空气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这一环节中,我利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给学生观看贝克汉姆的精彩进球片段,一方面让学生对于运动员踢足球做个感性认识,为后面探讨空气性质作好铺垫;另一方面,也可以用这个片段的观看,来组织学生课前的情绪。当然我并没有统一组织,而是在学生陆续到来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

在观看后通过探讨两个有趣的问题:(1)足球运动员用很大的力踢足球,脚却不会受伤,为什么?(2)足球被踢后能够飞出很远,为什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课题上。

2、激发思维,做出假设

通过现场拍篮球,比较篮球的气足与不足对篮球弹性的影响,来获得对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初步认识。通过大胆的猜想和探究,并通过实际操作: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并探究同一个篮球气足比气不足时弹性要好,来初步得出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大胆地探究,为学生准备注射器,通过用注射器进行定量实验,从中进一步观察和体验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并在反馈的基础上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和总结结论,用这个结论来解释前面引入部份的两个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将整个自主探究的过程分成三步来完成:(1)抛出我的问题:如果给“你”注射器,你打算怎么去“玩”?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玩”注射器的思考与探究,引起他们探究注射器的兴趣,也以此来适当引导他们探究的大致方向。(2)发给小组注射器,让他们自由地去玩。学生经过刚才对“如何去‘玩’注射器”的思考和探讨,他们探究注射器的秘密是有目的、有预谋的,同时,我并没有对他们如何进行操作作统一规定,也不会和不可能阻止学生的各种有创意的探究活动,通过这种操作和小组内的合作,学生的探究是卓有成效的和具有创新精神的。(3)对探究的经历和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总结出结论。

4、拓展应用

真正的用还可以体现在这个环节,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他们却没有留意的利用压缩空气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利用压缩空气制作的小玩具,启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设计或制作一些小玩具、小物品。

本课计划教学一个课时,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我本身水平和学生因素、课堂具体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足和考虑不周的地方,望在座的老师见谅,并欢迎大家多交流,多提宝贵意见。

《《空气》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