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3-03 01:05:12 收藏本文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

难点

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1]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xx年7月1日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提问: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答:

1002=200千米

1003=300千米

100t=100t千米

我们用含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用字母表示数后,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更适合一般规律的表达。

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现实问题情境出发,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以青藏铁路为引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渗透。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 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 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 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 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

1, 数轴的三个要素;

2, 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 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3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或计算器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 ……此处隐藏10762个字……有什么关系?

(3)哪个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最多?

(4)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与思考

(课本P6)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问题:1.直径为30.032 mm和直径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甲冷库的温度是-12℃,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 ℃,则乙冷库的温度是.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

3.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减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

增减-5 +7 -3 +4

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

类比例题,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体会正负数的应用.

(四)课时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15

【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中点的 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学习重点】:线段 的中点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重点;

【学习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过A、B、C三点作直线,小 明说有三条,小颖说有一条,小林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______的说法是对的。

二 、自主学习

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

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

(2)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我们称为叠合法。

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2.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

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若两个角的顶点重合,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那么这条射线是角的平分线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9、下列说法:①平角就是一条直线;②直线比射线线长;③平面内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的公共点个数有0个、1个、2个或3个;④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⑤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同步四维训练

知识一:直线的性质

3.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为基准摆放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B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

D.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知识点二:线段的作法及比较

4.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绳子中挑出较长的一条用于比赛,选择的方法是(A )

A.把两条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