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碑》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丰碑》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丰碑》教案1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难点: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板书设计: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丰碑》教案2一、教材分析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质。教学时,我力戒琐碎的情节分析,抓住重点,即课文第七自然段,以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感悟丰碑,使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第7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感受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含义;
2、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第四单元单元主题:感动的事导入,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二、了解环境
学生细读课文,想想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红军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1、 指名读1、2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2、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引导学生想象:红军可能( ),可能()......
3、教师小结:红军面临不仅自然环境的恶劣,自然条件的艰苦,还面临着和敌人随时都可能进行残酷的战斗。因此将军担心……
过渡:那么这支队伍到底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课文给出了怎样的回答?
齐读14自然段,理解最后一句。
出示对应句,这两句话在文中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齐读。
过渡:是什么给了将军坚定的信念?生:军需处长。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带着你的心认真读课文,走近军需处长。
三、走近军需处长,感受人物品质
1、请同学们小声地阅读课文的7自然段。
2、阅读提示:(1)用“---”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动作、穿着 的语句,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如果学完了,可以把你的意见和你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4、交代学法: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谁能把你画的`描写军需处长的读出来。(出示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出示课件: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__;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________。你仿佛看到了一位------的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从不考虑自己,舍己为人,严于律己等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他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面对死亡,坦然自若,泰然处之。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四、走近将军,感知写法
将军面对这位可歌可敬的军需处长有什么反应呢?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1、在文中找出将军在这件事上,有关神态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再读一读。
2、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将军的当时怎样的心情?在旁边空白处做好简单的标注。
3、生自由汇报。(抓住将军神态变化的重点词语进行感悟。)
师:当警卫员跑来告诉将军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生: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朝前走去。
师:由“愣”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将军没想到真有人冻死了
师: 从“什么话也没有说”,快步“你读出了什么?
生:......
师: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生读: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
师:你从将军的神态中看出了什么?
生:生气、气愤
师:当他想责问军需处长,而军需处长迟迟没有来,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生: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师:将军生气极了!这是对谁的气愤?
生:军需处 ……此处隐藏16035个字……样的环境中,如果我们正常人穿这么少,会觉得怎样?而军需处长呢?板书:镇定安详
4、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军需处长?板书: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5、学到这,你对课题中“丰碑”的含义有新的理解吗?文中的“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的身体吗?(精神,舍己为人的精神)
6、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话,感受军需处长的精神。
四、解读“将军”,了解侧面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文中除了写军需处长,还写了谁?快速默读,用“——”划出描写将军的语句。
2、PPT出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的句子。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3、老师也找到了描写将军的一部分语句,这些都是描写将军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往往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体会他们的内心。同学们读读这些语句,这个过程中,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交流:惊讶、愤怒、感动、敬佩。
5、PPT出示:将军的情感由惊讶、愤怒、感动、敬佩,这就是将军的整个情感变化。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些语句,老师读蓝色部分,你们读描写将军的红色部分,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将军的情感变化表现出来。PPT出示5——12段(红、蓝两色字)。
6、这篇文章明明是写军需处长的,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将军呢?
PPT出示右:写将军的段落。再次出现左: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像这样通过写其他人的言行来衬托(突出)主人公的特点或精神品质,这样写法叫“侧面描写”,副板书。左边这段直接写军需处长来突出其精神品质的写法就叫“正面描写”,副板书。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五、进一步理解“丰碑”
1、这位军需处长为了战友们永远长眠于雪山之中。他的战友能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哪儿看出来?
2、PPT出示: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队伍之所以能胜利,是因为?(军需处长、将军、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战士们)
4、现在,你对课题“丰碑”又有新的理解了吗?
5、再次朗读,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丰碑
环境恶劣镇定安详
衣服单薄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舍己为人
《丰碑》教案15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态、神态和穿着中,体会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具准备:
1、电脑.课件3件。
2、小黑板一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生字词自学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课文。
1、抽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默读课文,按提示把文章分为四段,讨论段意。(提示:A、艰难前进B、严峻考验C、一座丰碑D、走向胜利)段意(略)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吞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这支队伍似乎要被吞掉?
2、指导感情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将军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索呢?
2、指导感情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
第二课时(详案)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三、四段,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2、4题。
一、引入新课。
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正在这时,他得知前面有人冻死,快步朝前走去,那他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一)重点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得通顺连贯。
2、小声自由读,弄清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板书:形态、神态、衣着)
3、默读,观察投影图,思考:老战士冻僵在冰天雪地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学生充分讨论)
4、指导感情朗读。
5、熟读、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将军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2、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1、第七自然段写军需处长"好似一尊塑像",这里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个自然段第一次,也是全文唯一次出现"丰碑"一词,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面对这座晶莹的丰碑,将军、战士们和作者有什么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心声?用"~~~~"勾出来。读这句话。
2、这样的队伍究竟指什么样的队伍?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联系第二段将军的思索,学完了全文,你认为这支队伍是否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4、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四、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发散与升华。通过学习,把你体会到的将军和战士们的感情,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给这座丰碑写碑文。
六、.总结课文。
七、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全国第三届小语重庆赛区选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