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阅读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阅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阅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鸟禽类动物的嘴巴外形和某些工具的相似
之处,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2.通过阅读绘本,初步了解鸟禽类动物的嘴巴外形和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PPT课件,大图书一本,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小燕子》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引发兴趣
1.幼儿欣赏歌曲《小燕子》,引出小燕子。 2.说说小燕子。
(二)观看视频,引出绘本。
1.观看视频(2-4页),视听结合,进一步了解小燕子的生活习性。 2.引出绘本,观察封面,了解书名。 (三)阅读绘本,认识小燕子和它的朋友。 1.提出阅读要求。
2.幼儿自主阅读。
3.幼儿集体阅读,提升经验。
●将各种鸟类的图片放在同一画面,引导幼儿从自己认识的、感兴趣的说起。
●关键问题:你想介绍小燕子的哪个朋友?它的`嘴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这样的嘴巴有什么特别的用处?(追问:它生活在哪里?喜欢吃什么?)
●可以将生活在树林里的啄木鸟和山雀,生活在河边的鹭鸶、水鸟和鸭子,放在一起观察、比较、讲述。
4.幼儿翻阅图书,完整欣赏故事。
(四)激发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的兴趣。
四、教学反思:
幼儿预期表现
能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仔细观察图片。
大班阅读教案2活动目标
1、阅读理解故事,感受故事中大恐龙与小白兔的友情。
2、尝试根据老师的提示独立阅读并看懂故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小图书、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受:
师:你们知道恐龙吗?它是怎么样的?你在哪里看到过?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经验,介绍自己手机的资料。
师:恐龙到底有多高多大呢?你能用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大小吗?幼儿发挥想象开动脑筋。
师:那么在你心里恐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可怕的、恐怖的
二、体验理解:
师:可是这个故事里就有一只好心肠的大恐龙,它有一个好朋友是好心肠的小白兔,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听老师来讲一讲这个故事的开头。(开头说到要陪小白兔进城)
师:大恐龙和小白兔之间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小白兔每天送给大恐龙一篮萝卜,大恐龙很感激它。可是有一天在城里别人欺负小白兔,大恐龙决定要陪小白兔一起进城。
师:可是你们也知道呀,大恐龙个子那么大,坐不进小白兔的汽车呀。这可怎么办呢?你们赶快来想想办法。幼儿发挥想象回答。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大恐龙觉得自己个子大力气也大,所以就背起小汽车,小白兔坐在小汽车里,大恐龙进城啦。
师:喔唷,这下可不得了了,大恐龙从来没有到城里去过,肯定发生了一些不寻常的事情,请你们自己看下去。阅读小图书第5页—第13页。
师:大恐龙进城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说说阅读中看到的内容。
三、展示交流:
1、师:你们说得真好,大恐龙好心办了坏事,所以我们小朋友虽然要学大恐龙和小白兔一样,帮助自己的朋友,但是也要量力而行,要用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做好,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了。
2、我们一起一边翻书一边阅读这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看封面《大恐龙进城》。老师带读,幼儿阅读。
3、关注个别幼儿。
教学反思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形象,为了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这些形象,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假想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
我在大班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了解恐龙的心里活动,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恐龙它愿意给城里的人们带来麻烦吗?如果你是大恐龙,你来到城里,你会怎么做?等。
学活动过程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维的想象。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的答案,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的想象,多角度的回答问题。另外,我在提问时还注意了提问的角度与幼儿的经验有关,提问的难度要适合幼儿的现有的知识水平。
大班阅读教案3活动目标:
1、喜欢阅读活动,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长过程的乐趣。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书一本(自制);故事磁带、录音机。
2、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各一;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教师: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教师: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呢?
(2)请幼儿凭以往经验先自由讨论,再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愿望。
(1)结合自制大书,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从开始到小蝌蚪们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画面,帮助幼儿建立图画和口语的关系,理解故事的内容。
(2)设疑,创设自主探究的阅读环境。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谁?它们会相互说些什么话?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你们快去看看书吧!
3、幼儿分组自主阅读小书,教师巡回观察,并根据幼儿阅读情况分层指导。
对于能基本正确读懂内容的幼儿,建议他们想像角色的对话,把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讲一讲;对于不明白个别地方的幼儿,建议他们看看前后的画面,推断故事的内容。
4、引导幼儿围绕重点开展讨论。
教师:你们知道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说了什么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结合大书,师幼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始部分,再分别请幼儿轮流讲述故事后面的情节(找到鱼妈妈,找到 ……此处隐藏692个字……领
1、师:你看懂了哪几页?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根据幼儿意愿,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细节,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个别讲述,其他幼儿作补充。)
2、师: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很明白?我们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对于不能完全理解的图片,教师问题引领,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必要时请其他幼儿协助讲述。)
(1)茂茂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首先做了什么事?
(2)茂茂是怎样和小兔交朋友的?
(3)你如果是茂茂想想在水中漂流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幼儿发挥想象)
幼儿1:看到蓝蓝的天空,会动的白云,象坐滑梯一样,很舒服;
幼儿2:会看到河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蝌蚪
幼儿3:会看到小河两边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
幼儿4:可以看到我的好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4)在农场,其他树兄弟都担心害怕,说了什么?茂茂害怕了吗?它是怎样想的?
(5)细心地伐木工人又看到茂茂是怎么做的?
(6)讨论:如果你是木匠,如何帮助茂茂会走路呢?
幼儿1:我把它做成一个能做的车,带着它走;
幼儿2:我把它做成一辆车,安上发动机,方向盘
(7)茂茂最后变成了什么?一辆什么样的车?和哪位小朋友的想法一样?
(评:采用互相猜测的形式进一步留给幼儿充分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同时通过猜想式学说,提高幼儿的想象与逻辑思维能力。)
效果分析:故事角色均为幼儿感兴趣的动物形象,画面色彩丰富,故事情节浅显易懂。大班幼儿已经具有观察画面的经验,能关注绘本主要的基本的内容,比如:出现了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主要事情。但是,往往容易忽视细节的观察。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图画内容,同时设置一些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帮助幼儿达到细致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的目的。通过自主阅读,集体分析,培养幼儿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的阅读能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结果。最后让幼儿解决问题,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一定要行动起来,不断地努力,总有一天会实现。
片段四:师生再次阅读,正确表述
(效果分析: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都能清楚地说出故事中的茂茂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愿望,茂茂从开始请来伐木工人做了什么?后来又怎样去了农场?在农场他有什么感受?最后他如何变成了一辆车?说明他们看懂了绘本,理解了要想成功,必须付诸于行动,努力学习的道理。)
活动延伸:有一天茂茂碰到以前的好朋友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小朋友下课后去阅读区自己阅读,下节课告诉老师。
(评:把活动延伸至区域及日常活动中,继续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三、课后的反思:
《纲要》指出,要充分挖掘作品元素,引导幼儿欣赏优秀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丰富与优美,并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使幼儿能体验阅读活动的乐趣。优秀的绘本往往蕴含丰富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情节的大致了解,要做深层次地挖掘和准确地引导,那么这样的阅读带给孩子的发展是无限的。绘本教学中对幼儿的提问要精心设计突出逻辑思维的引导和创造思维的激发。教师的提问有效,能形成及时适当的应答,合作探究地互动,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
在阅读中,如何读出书中文字里没有的感情,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师幼一起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从自由阅读中实现发现式学习、从师幼共读中实现提升式学习、从幼儿再次阅读中实现感受性学习。)阅读对于幼儿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阅读活动中我让幼儿去看看讲讲、再看看再讲讲,从看图讲述到幼儿绘制故事情节将语言游戏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参与性,目的不仅在于让幼儿知道这个故事很奇特,,还让幼儿在脱离成人能够自主独立阅读。大班的语言要求是能合理的组织并完整的表达一件事情。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个体间的差异是巨大的,通过同伴分享、互相影响和学习的方式是幼儿所喜欢的,这样有助于带动语言发展相对比较弱的幼儿。从尊重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鼓励并支持幼儿自主阅读,充分让幼儿与图书、与教师、与同伴对话和互动,创新活动形式,以此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大班阅读教案5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出示图)。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对,小狗,书的名字是《像狼一样嚎叫》。为什么要像狼一样嚎叫?
二、逐页阅读、猜测故事内容。
1.图,介绍小主人和莫卡。
师:这只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叫米雪
儿。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它和米雪儿相亲相爱,你离不开我,我离不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儿读一本书,看他们正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讲狼的书。
猜测: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什么呢?
你瞧!莫卡,你真有点像狼!
讨论: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牙齿、捕食)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2.图,感受狼自由、快乐的生活。
莫卡听到米雪儿说自己像狼,就认真地看了起来: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他们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野兽,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过的什么日子?
3.图,感受莫卡不自由、不开心的生活。
莫卡平时能自由地奔跑吗?
莫卡平时吃的是什么?能自己捉食物吗?
莫卡平时能在夜里对着月亮叫?
谁不让莫卡做这些事情?
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这些事情?
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是为了莫卡的健康和安全。) (对比莫卡和狼的生活,激发幼儿向往自由、快乐生活的情感。)此时,莫卡的.心里对狼的生活充满了
4.图,感受莫卡离家出走后的快乐心情。
第二天,莫卡拿定了主意。它偷偷溜出屋子,直朝山上跑。它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
一直跑到高高的山顶。我现在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自由自在了!他跑啊,他跳啊,他跳舞。
猜测:看,莫卡的心情怎么样?莫卡离开家以后,会做些什么事情?
它还会回来吗?(互动:不管莫卡会不会回来,我们一定要在音乐停时回到位子上。)
5.图,介绍莫卡出走后遇到的麻烦,感受它不开心的心情。很快它饿了。没事它叫道,我自己捉东西吃,就像狼那样。于是它就这么干了。
莫卡看到了什么?它能捉到吗?为什么?(甲虫、田鼠)
莫卡心想:原来,狼自己捉猎物的本领也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到了夜里,莫卡很苦恼,它想念米雪儿和那些好吃的。
6.图1,感受莫卡实现愿望及遇到危险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