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时间:2023-02-28 00:05:55 收藏本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失声痛哭、囫囵吞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4.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团聚、情节、记性、保存、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初识鲁迅,导入新课

1.学生谈自己眼中的鲁迅。

2.教师讲述心中的鲁迅。

3.读题入文。师:同学们,通过这番介绍,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但是,鲁迅在世的时候,他的侄女周晔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姑娘。小周晔眼里的伯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视角来认识鲁迅先生。(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生读题,教师引导读出小侄女对伯父深深的爱。

三、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认读会认的生字词。(课件出示)

2.学习会写的生词。

(1)音:开始朗读,找出重点字音,连读两遍。(课件出示)

(2)形:(课件出示)

①形近字组词:

详——祥挽——换咳——该

搞——稿恍——晃

②同部首字归类:囫囵咳嗽

(3)义: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浏览课文,了解隔行分段的方法。

2.指名分别读课文的五段,想想讲的是什么。(出示课件)

第一段:伯父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第二段:伯父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伯父笑谈鼻子被墙壁碰扁的趣事。

第四段:伯父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第五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

3.学习加小标题的方法。

4.学生练习写小标题,集体交流、评议。

(板书:1、众人悼念2、笑谈《水浒传》3、趣说“碰壁”4、救治车夫5、关心女佣)

5.再读课文,谈谈印象。

师:选择你喜欢读的故事,再次朗读,说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几次有目的地读书,在归纳、概括段意和小标题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纲举目张的意识,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复习

1.听写词语,夯实基础。

2.分组读文,回顾课文。

三、寻材表达,解读鲁迅

师:在鲁迅“笑谈《水浒传》”“趣说‘碰壁’”“救治车夫”“关心女佣”的故事中,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慈爱幽默风趣有爱心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组分别选择一个故事,个人读思圈画,并练习表达,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完善。

课件出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

3.推选首席,交流感悟,教师点拨。

交流前,教师提示:首席代表发言后,可以补充完善,有新的体会也可以发表看法。

(1)笑谈《水浒传》。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着周晔的记忆一同走进她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先读“笑谈《水浒传》”。

①预设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慈爱、幽默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②预设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教育有方(或爱孩子、懂得保护孩子自尊心)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请学生体验“我”的心理:“我”的内心感受到了什么,可能在想什么?由此感受伯父的笑语是一种委婉的、艺术的批评。正是这样艺术的教育,短短一句话让作者受益终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2)趣说“碰壁”。

①预设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首席汇报之后,再分角色朗读小周晔和伯父的对话,男同学读伯父的话,女同学读周晔的话,教师读提示语。师生共同感受周晔和伯父之间的亲情和鲁迅的幽默风趣。对话前,提醒学生要有角色意识。

此时自然引出难点:伯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②预设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敢于斗争、坚持战斗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壁”真的是“墙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

课件出示对“四周黑洞洞”和“碰壁”的理解: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指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

(3)救治车夫。

①预设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

关键句:(课件出示)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观察课文插图,抓住鲁迅先生的动作“跪、掏、给”等,感受他对陌生的车夫的爱心和同情心。

……此处隐藏25735个字……尚品质。

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

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

查阅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了解鲁迅其人,引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文章读通、读顺

四、三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知道课文五部分内容各写了什么

五、自学研讨课文第一部分

1、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

2、明示:“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我”的疑问,也是课文叙述的重点。

六、布置自学内容

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把后文四件事中的一件排成一个简单的课本剧。

2、各小组把自己排练课本剧的`这部分内容读通、读懂,并想办法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对其他三件事质疑,由重点学习该件事的小组来解答,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

1、在伯父的追悼会上,“我”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们就从下面四件事中寻找答案。

二、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汇报表演课本剧。

2、对他组同学的质疑问难进行解答。

3、用课外资料帮助理解重点词句:

⑴ “伯父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⑵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⑶ “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想象车夫曾经历过哪些“风霜”?

⑷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想一想,此刻伯父想到了什么?

4、每讨论完一件事后,自由谈谈还知道哪些事,也同样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无所畏惧地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关爱劳苦大众的精神。

三、小结

1、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伯父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3、老师黑板上留下的板书,就是下节课的主要任务,给每一部分列小标题。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轮读课文

二、指导练习列小标题

三、品析精美词句,师生共同反复诵读

四、总结课文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课外阅读

试着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15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包括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和学以致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在全面落实要求的同时,有所测重。

2.课文通过周晔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记叙了她对伯父印象深刻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课文以自然空行的形式分为五段。每段记叙一件事,但事事都紧紧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课文的中心意思展开。第一段写人们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前去追悼的情况,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第二段写了一个鲁迅先生关心、教育作者的小故事,反映了鲁迅教育“我”要养成认真真读书的习惯。第三段写一次饭桌上的谈话,鲁迅以幽默的语言反映了他宁可“碰壁”,也要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第四段写鲁迅先生细心救护一位黄包车夫,表面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苦难中的贫苦大众深沉的爱和无限的同情。第五段写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女佣阿三,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第五段的结束语,“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是全文的总结,是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3.鲁迅先生(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的读书习惯。

2.学会生字7个,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段细读课文时,贯彻“单元学习提示”四点要求,先按要求自学,然后根据各段的语意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几个训练点重点教学。

难点:读懂文意,抓住重点,领会中心含义,概括全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四个小故事的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鲁迅先生。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用“~~~~”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交流,全班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加点的字,用另一个读音组个词。

(zhuàn)(guān)

水浒传(chuán)张冠李戴(guàn)

(2)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张冠李戴囫囵吞枣(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解释词的字面意思和比喻义。)

②饱经风霜恍然大悟

(3)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重点指导:深奥(上半部分不要多一横)呻吟(不要多点)

4.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2)讨论、交流:谈《水浒传》,讲“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3)课文以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1、2、3、5题。

(2)读课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