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案

碧螺春的教案

时间:2023-02-27 00:06:15 收藏本文
碧螺春的教案

碧螺春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碧螺春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碧螺春的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3、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江苏太湖生产地一种名茶叫什么吗?(碧螺春)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为什么茶叶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班交流)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久负盛名”什么意思?说明了碧螺春什么?

2、细读第二段

(1)采摘茶叶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写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园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然后说一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集体交流:

从“空中弥漫……茶树丛中”“太阳升起来……染上一层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

从“披着晨雾……结伴向茶园走去”“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叶”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及采茶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叶更有一番讲究,阅读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时谈感受,抓动词“揉、搓、捺、抓、揉捻、搓团”)

3、品读第三段

(1)引读: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

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

(2)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读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诵读这一段,体会品尝碧螺春茶的温馨和惬意。

4、学习第四段

(1)引读:碧螺春正是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总结全课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课后的两个词语造句。

四、实践活动

1、请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写一句诗,赞颂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请课后搜集有关我国茶文化的资料,利用班队课进行交流,比比谁搜集的资料多,看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的教案2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关于”、“如果……那么……”造句。

2 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具准备: 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 产地 名字由来

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图画

制作 工艺茶

品茶 陶醉

第一课时

一、揭题

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芦阳春、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就是介绍一种名茶的。

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读准子音,认清字型,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2)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子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3)指名回答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2)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其名字的由来。

第二段:(3-5)写采摘、制作碧螺春的情景。

第三段:(6)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

第四段:(7)写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3 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碧螺春的产地与名字由来,要用上“久负盛名”、“颇为雅致”,可以怎么说?

(2)指名发言,鼓励与众不同的说法,让学生领悟同样的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机理解“久负盛名”、“颇为雅致”。板书:久负盛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评价,范写。

3 学生钢笔描红、临写,师巡视,纠正错误的写字姿势。

五、作业:

1 练读课文

2 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板书:产地名字由来采摘制作品尝)

二、精读课文:

……此处隐藏4482个字……

(4)干而不焦

引读:“虽然干……但不焦,虽然脆……,虽然青……,虽然细……”

干、脆、青、细不焦、不碎、不腥、不断

这个火候好掌握吗?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他已经不是普通的茶叶了,在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齐读“干而不焦……”

师:如此上等的好茶,怪不得清朝的未震钧在他的著作《茶说》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工艺之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谁能将我们刚才的感受送入入夜焙茶图,完整地展现这工艺茶的焙制全过程。

3、月下品茶图

师: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月下品茶图。

如何品茶?资料片。

师:请大家美读月下品茶图,看你在美读中,被什么而陶醉?出示:我陶醉在——之中。

学生读后,师:把你的陶醉于大家分享,我陶醉在了——。

回答我陶醉在了什么之中,并读相应的句子。

(1)陶醉在碧螺春茶动人的姿态中。(读句子。)

师:“一旗一枪”的意思就是一叶一芽。为什么称为“一旗一枪”呢?(出示图片“一旗一枪”的洞庭碧螺春茶叶。)仔细看看这样的茶叶想不想红缨枪“枪头”呢?所谓的“旗”就是指“叶”;而“枪”就是“芽”了。)

师:让我们来领略碧螺春的动人姿态。(播放视频)在碧螺春的冲泡过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奇观。再来欣赏一组图片。

师:陶醉了吗?让我们将这份陶醉融入到碧螺春的`动人姿态中去。

(2)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读句子)

(3)朦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诚的朋友,边喝边聊,真是不亦悦乎。

师:请同学们想象,(播放音乐)每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看着杯中嫩绿透亮的叶芽,嗅着空中溢满的茶香,促膝谈心,是怎样的一种温馨的意境啊!

师:此时,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交流)

师:(配乐齐读这一小节。)让我们将这份陶醉带入这段文字,去感受这份动人的情趣。

三、整体回顾,拓展迁移

1、师:碧螺春以它独特的色、香、味、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碧螺春是我国名茶的珍品,以色艳、香浓、味醇、形美,闻名中外。也怪不得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出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指名读,齐读。

师: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中,我终于明白了碧螺春为什么能成为历代朝廷的贡品,当今的珍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品读欣赏,将你的感受也送入到这诗句之中吧!

出示一组填空: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

生:在甜津津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采茶姑娘辛勤的劳动。

生:在天衣无缝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繁忙的身影。

生: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了,我看到了焙茶手欣慰的笑容。

……

(3)一篇碧螺春让我们品尝到了它那独特的芳香,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更让我们开始走进茶文化,感受那样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的味道。同学们,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茶文化还有更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相信在你们在领略伟大祖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会使你的生活多几分诗意和文化色彩。课下我们可以接着对中国茶文化进行研究:推荐两个网站。碧螺春网,七碗茶网。

碧螺春的教案6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弄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写好本课生字

2、自学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当你看到了课题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词

提示注意:

捻:声母是“n”

“搓”与“撮”读音相同

焙:读“bi”不能读成“pi”

2、质疑。(不理解的词语)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弥漫———充满、布满;

神采飞扬———形容人的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精神。

四、学生按自然段试读课文,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试说各段大意。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并归纳分段。

3、同位同学互查朗读一遍

五、指导写字。

1、先观察字行,掌握间架结构;

2、突出指导,“煞”、“茸”部首约占字的三分之一;“袄”字左边是“”,不要写成“”

3、学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14、碧螺春

煞汛焙袄搓捻撮茸

课题:14、碧螺春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节)

教学重点: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课前准备:茶叶,茶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通读课文

1、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碧螺春(师巡视)

2、交流并板书;

名称由来,采茶,焙茶,品茶

二、学习课文第4节

1、指名学生读。板书:美丽动人

2、美在哪儿?请划下来读一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读得要美)

4、指名朗读,老师指导。(愉快、高兴的心情)

5、欣赏音乐,感受环境。

6、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7、练习背诵(个别检查)

三、学习课文第5节。

1、读课文,看了茶的'焙制过程,你有什么感觉?

板书:新奇

2、怎样感到新奇,怎样焙茶?请学生读一读有关描写的语句。

3、划出突出动作描写的词语。

板书:揉搓捺抓

4、学生作动作示范(演示)

5、体会动词的巧用,练习朗读。

6、这样焙出的茶才是上等的好茶。

四、学习课文第6节:品茶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怎样才叫品茶?

2、交流并板书:色香味形

3、分组品茶。

4、品尝也是一门艺术,好茶碧螺春连外国人也称赞。

板书设计:

采茶美丽动人

14、碧螺春焙茶揉、搓、捺、抓

品茶色、香、味、形

《碧螺春的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